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气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所写滤筒采样后称重的规定:即烘干一小时取出称重.多次反复操作,直到恒重为止。这种操作一般需要多次重复,时间很长。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对比实验发现:通过改变首次烘干时间,可以减少操作次数,缩短达到恒重的时间。对于滤筒的质量控制,在各个环节进行了阐述。对于以前有人提出,滤筒烘干后的冷却时间对滤筒重量有影响,经实验有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2.
用高氯酸、硝酸和氢氟酸组成的混酸在加热的条件下消解玻璃纤维滤筒滤膜采集的铅尘样品,可基本除去滤膜中的硅。大部分除去滤筒中的硅,残留的硅酸对铅的溶出和准确测定不干扰。因此是取代索氏提取法和酸煮法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永圣 《环境工程》2013,31(4):90-92
为解决抛丸机滤筒除尘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改变新建除尘器的滤筒布置方式和脉冲清灰方式,减小过滤阻力,原有除尘器继续保留作为应急备用机,两台除尘器可切换运行,并且可在同一个HMI画面上进行操作,改造结果满足除尘要求。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滤筒的直径、褶高、褶数和滤筒夹角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试验研究 ,对比了同一直径不同褶高不同褶数的 6种滤筒的性能 ,得到了滤筒理想夹角和褶高。在此基础上对其它直径的滤筒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滤筒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 4种不同规格滤筒分别进行了清灰性能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滤筒夹角对滤筒清灰性能影响很大。当滤筒夹角小到一定程度时 ,在线清灰基本不起作用 ,必须采用离线清灰。试验还发现同一滤筒不同部位清灰效果不同 ,上部清灰效果最差 ,在此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童伟  向峰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98-199
从滤筒的检查到筛选、滤筒称量处理以及对相关实验室的要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烟尘采样的滤筒进行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小烟尘采样中由滤筒所导致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滤筒除尘器干法脱硫除尘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滤筒除尘器的运行原理、结构特点,探讨了滤筒除尘器在干法脱硫方面的优越性,提出了滤筒除尘器设计要点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采样滤筒的质量控制是烟尘监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采样滤筒的筛选、恒重处理、样品的保存以及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引入标准空白滤筒对监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滤筒分析误差对烟尘监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脉冲清灰中存在清灰不均匀的问题,应用上部开口散射器改善滤筒内部流场特性,从而改善清灰效果。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滤筒内部脉冲流场及清灰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究清灰压力峰值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脉冲喷吹气流以压力波的方式进入滤筒并向侧壁传递,而侧壁处气流径向速度与相同测点的清灰压力随时间等比例同步变化,两者存在直接关联。由于散射器对脉冲喷吹气流的分流和导流作用,相对无散射器而言,滤筒上部径向速度提高,清灰压力相应增大,其峰值由484 Pa增至744 Pa,增加了53.7%;滤筒中、下部,散射器的存在使脉冲喷吹流量和轴向速度减小,降低了脉冲气流对滤筒内部气流的压缩作用,滤筒中下部压力降低,滤筒下部清灰压力峰值由2175 Pa减小至1468 Pa,减小了32.5%。因此增设散射器可以在满足清灰要求的同时明显提高脉冲清灰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不同脉冲参数对除尘器清灰效果的影响。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该类除尘器在清灰方面存在滤筒各部位清灰不均的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效果,解决其清灰不均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指导卧式脉冲滤筒除尘器的设计及运行。  相似文献   

11.
铅渣干燥污染源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琼 《环境工程》2002,20(2):77-80
铅渣回转干燥窑烟气污染源治理与铅渣过滤工艺改进同期进行考虑机 ,经过测试和实验 ,提出并论证采用全自动厢式压滤机代替圆盘过滤 ,并取消回转干燥窑的方案是可行的。经投入生产运行几个月的各项指标结果均超过预期效果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每年可创经济效益 134万元 ,并且消除了一个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陶瓷质微孔管过滤式除尘器是一种新型耐高温除尘器。在此介绍了该除尘器的组成、特点、结构和陶瓷质微孔管过滤原理。通过实验室及工业实验,证明该除尘器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使用寿命长、除尘效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CRT显示器玻壳中含有大量的铅,废旧CRT显示器玻壳被列为危险废物。采用4种浸提方法(水平振荡法(GB5086.2-1997)、翻转法(GB5086.1-1997)、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研究CRT显示器玻壳中铅的浸出特性。同时探讨浸提液pH和pH缓冲能力、振荡方式、CRT玻壳颗粒粒径、液固比、浸提时间对CRT玻壳颗粒中的Pb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4种方法浸提液中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69、1.64、11.33 mg/L。随着醋酸缓冲液初始pH值从4.0升高到7.0,其浸提的Pb的含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去离子水的pH值低于5时,其浸提的Pb的含量才明显升高。Visual MINTEQ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和硫酸硝酸混合液浸提过程中,主要以酸碱反应为主;而在醋酸缓冲液浸提过程中,以酸碱反应和络合反应为主。前3种浸提方法使用的浸提液类似于天然水环境或降水,其浸提的Pb浓度高于地下水环境质量III标准。第4种浸提方法模拟垃圾填埋场环境,其浸提的Pb的浓度高于工业固废最高容许浸出浓度。因此,废旧CRT玻壳无论填埋处置或直接进入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气量、水深和提砂管规格对活性滤料滤池提砂系统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以石英砂作为活性滤料滤池的提升介质,在恒定水头状态下,测量了不同管径下被提升的水和砂的体积和质量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量的增大,提升系统的提砂量和提砂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砂管管径是最大提砂量的限制因素,但提升的砂水体积比与管径无关;相同气量条件下,单位空气提砂量与水深呈线性关系.因此,在活性滤料滤池提砂系统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提砂管径,尽量增加浸水率,并注意控制气量以提升系统能效.  相似文献   

15.
净化铅烟用新型SV式洗涤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金彦 《环境工程》1997,15(1):31-33
SV型洗涤器净化铅烟微细颗粒,采用双级溅锥喷嘴喷雾,并通过低阻力文氏管使水滴进一步雾化,使粉尘与水滴充分接触碰撞而产生凝并,从而捕集润湿凝聚的大颗粒粉尘。再采用特殊的波纹脱水器捕集带尘水滴,使烟气脱水。同时通过水中的碱〔NaOH〕与铅粒的化学反应,增强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丹丹 《环境工程》2001,19(3):51-52
将采集油烟的滤筒 ,移入比色管内已定容的CCl4溶剂中 ,将比色管置于超声器上清洗 2 0min ,用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可直接测定清洗液中油烟的含量。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 ,该方法简便易行 ,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非分散红外光度法测定钦食业油烟的排放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丹 《环境工程》2001,19(3):51-52
将采集油烟的滤筒,移入比色管内已定容的CCl4溶剂中,将比色管置于超声器上清洗20min,用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可直接测定清洗液中油烟的含量.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响应曲面法袋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玉奇  钱付平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3087-3094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采用二维、可压缩、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对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过程中滤袋内的清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滤袋壁面压力峰值的模拟值和试验值.同时,利用该模型,基于响应曲面法并使用统计软件MinitabV15研究了喷嘴直径、喷吹高度、文丘里管喉管直径、文丘里管及布袋长度对袋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这5个影响因子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滤袋表面压力峰值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误差在10%左右,从而验证了本文数值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在上述5个影响因素中,喷嘴直径(d)、文丘里管喉管直径(de)及布袋长度(L)对清灰性能影响显著,其中,清灰性能随着喷嘴直径和文丘里管喉管直径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布袋长度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在本文所研究的尺寸范围内,当d=20mm、de=60mm及L=3360mm时,清灰效果分别达到最优.所得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多层承压含水层中的深基坑工程而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施工常因隔水层厚度不足或水力坡降过大导致坑底突涌,盲目地进行坑内降水又会造成基坑渗流场突变、基坑内外水位差过大等问题。因此,地下水的有效控制成为基坑开挖成败的关键。以某深基坑降水工程为实例,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承压非完整井的相关参数,包括滤管数量、位置和长度,揭示了相关参数对减压降水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隔、降组合降水措施。结果表明:采用混合井双滤管复合结构深井时降水成效显著,且第一、二承压含水层上、下分层滤管长度比接近1∶1时达到最优值,此时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小,仅为6.81%,故对处于多层承压含水层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可结合实际地层结构借鉴混合井分层滤管长度最优比值进行降水设计。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高效藻类塘、一体化氧化沟、蚯蚓生态滤池和土壤毛细管渗滤净化系统四种实用工艺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