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洪泽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14年—2017年对洪泽湖12个水质断面定期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LI)综合评价其水体富营养状态,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其富营养化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洪泽湖70%以上的调查断面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是其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季节;洪泽湖年内水体水质差异较大,而其水华特征并未呈现明显差异;洪泽湖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营养盐的积累程度,并与湖泊透明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与湖水pH值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8—2019年夏冬季在鄱阳湖布设17个采样点,采样检测浮游藻类和水质参数,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该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检测出浮游藻类7门31科58属,浮游藻类丰度范围为3.5×105 L-1~1.15×107 L-1,主要由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组成,绿藻门为夏、冬季主要优势种群。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冬季湖区水环境空间差异较大,而夏季差异较小;夏季氮磷营养盐和DO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冬季氮磷营养盐、BOD5和IMn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9年和202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及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2020年汛期暴雨情景下的湖区及入湖河流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量化湖区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在不同降水量级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TP为主要超标污染物。2020年汛期,出湖口水质为Ⅲ类的月份占比同比上升8.3%,有机污染强度同比显著加重,暴雨情景下的指标浓度变幅大于非汛期降水情景。②从空间上看,湖区水质自南向北改善明显。入湖支流汛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强度增加的影响而有所下降,TP浓度在南部入湖口和出湖口变幅较小,NH3-N浓度与场次降水量存在强正相关性,污染负荷变化对场次暴雨量的累积响应较同步且迅速。③降水量级会影响污染来源结构。暴雨洪水的稀释作用可能是湖区水质年内波动的主要控制因素,暴雨可能导致湖体出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近岸海域47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以及样品中6种元素(Cu、Pb、Zn、Cr、Cd和As)和总有机碳(TOC)的分析,探讨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总体上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6种元素具有相似来源,与沉积物平均粒径和TOC均呈正相关性,且细颗粒泥质沉积物和TOC分别是导致其富集累积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6种元素的地累积指数较低,重金属污染总体上处于轻度水平;6种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Pb>Cu>Cr>Zn,总体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轻微;地累积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表现为向岸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远大于离岸海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4—2021年福州新区的地表温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乡镇单元尺度分析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究植被和土地利用对热环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21年福州新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新区热岛比例指数(URI)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在此期间热岛效应状况总体有所缓解;植被覆盖率(FVC)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可将福州新区的“热点”划分为FVC、NDVI均较低的乡镇和FVC较高、NDVI较低的乡镇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及周边环境亦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宜都市PM2.5与O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2.5与O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3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PM2.5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O3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PM2.5浓度较高;宜都市PM2.5、O3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污染当量数在区域现状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污染当量数评价法中的污染当量含义和污染当量的应用、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数以及计算等,介绍r污染当量评价方法和特点。通过对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两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可靠、直观,具有可比性和合理性,是评价污染源区域现状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管理向科学化、定量化迈进的同时,工业企业已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用一种有效、简单的方法,确定出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推动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用“数学期望”做了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对环境统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环境统计工作的定位和内容,以及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证与排污税制度、环境质量考核制度给环境统计工作带来的改革契机。针对固定源、城镇生活源与农业面源、移动源,提出了统计调查工作的设想。建议改变环境统计调查焦点,实现污染源统计空间格局\"一张图\";开拓环境统计分析品牌,推动环境统计方法研究;以政策管理需求为导向,完成环境统计工作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并跟踪上海市杨浦区黄浦江流域的水质情况,于2016年1月—2021年12月对杨浦区黄浦江流域的6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法,探究了杨浦区内黄浦江流域水质的污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17年杨浦区开展河道整治以来,流域总体水质明显改善,出口水质从重度污染提升到良好水平;居民区密集的虬江断面水质相对较差,后续需加强对虬江流域的污染排放管理;水质污染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河道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从氨氮(NH3-N)转换为总磷(TP),说明河道整治提升了河道的自净能力,水质改善效果显著;水质在非汛期优于汛期,气温、降雨、泵站放江和污水排放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历经3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现已基本结束。此次污染源普查中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污染源基础性数据,合理开发这些数据,对提高环境监察、项目审批、污染源治理及减排等工作,对加强环境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唐山市的环境管理工作,阐述了利用普查成果,可对唐山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同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可以直观表现清单编制地区的污染源状况,为政府制定污染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清单方法学、区域和城市排放、清单不确定性3个方面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总整理。提出了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数据库、排放清单分辨率和不确定性研究水平不高、缺少对不发达地区的清单编制等问题。建议统筹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逐步建立主要污染物的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加强学科间和国际间合作,开拓排放清单新的研究方向。最后,对未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济南市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环境空气中56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进行在线气相色谱监测,研究其污染特征并识别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期间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平均浓度水平夏季冬季秋季春季;TVOCs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呈双峰分布,与早晚交通高峰相吻合;济南市城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物种是C3~C5的烷烃、丙烯、顺-2-丁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不同季节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物种基本一致,夏季烯烃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季节;烷烃、烯烃与TVOCs的浓度日变化趋势相似,呈明显的双峰状,而芳香烃浓度日变化规律双峰特征不明显。济南市城区VOCs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源、燃烧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9年沈阳市4个不同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小时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沈阳市环境空气中VOCs日平均体积分数为(31.5±13.3)×10-9,4个功能区VOCs体积分数均呈现出冬季明显大于夏季的特征;工业区环境空气中VOCs体积分数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居民混合区、郊区VOCs体积分数呈现明显双峰结构,工业区双峰结构不明显。工业区VOCs以新鲜排放为主,而其他3个区域为老化气团的传输。工业区春、夏季环境空气中VOCs来源包括燃料挥发源(26.90%)、溶剂与涂料源(17.69%)、燃烧源(16.40%)、化工源(15.69%)、交通源(7.57%)和炼油炼焦源(4.15%)。秋、冬季VOCs的来源包括燃烧源(30.77%)、溶剂与涂料源(20.26%)、燃料挥发源(18.79%)、化工源(11.54%)、炼油炼焦源(9.34%)和交通源(5.51%)。  相似文献   

15.
为把握厂村融合区工农业复合面源污染现状及特征,选取典型区域礼嘉、洛阳、雪堰3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3镇复合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1. 85×10~9m^3/a,其中总氮(TN)等标负荷量最高,占总量的44. 73%,为优先控制因子; 57个行政村中,污染物负荷量及负荷强度均较高的行政村大多集中在洛阳镇和礼嘉镇,如圻庄村、天井村、毛家村、大路村等,为优先控制区域;各污染源中,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贡献的等标污染负荷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37. 88%和35.49%,其次是种植业和厂区面源,贡献率分别为13. 17%和12. 77%,水产养殖贡献率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将厂村融合区复合面源污染类型分为6类。  相似文献   

16.
The river Hind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ibutaries of river Yamuna in western Uttar Pradesh (India) and carries pollution loads from various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units and surrounding agricultural areas.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in the river include municipal wastes from Saharanpur, Muzaffarnagar and Ghaziabad urban areas and industrial effluents of sugar, pulp and paper, distilleries and other miscellaneous industries through tributaries as well as direct inputs. In this paper, chemical mass balance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 to the river. The river system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stretches depending on the land use pattern. The contribution of point source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tretches are 95 and 81% respectively of the total flow of the river while there is no point source input in the middle stretch.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contribution of nitrate and phosphate from non-point sources amounts to 15.5 and 6.9% in the upper stretch and 13.1 and 16.6% in the lower stretch respectively.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he load along the river may be attributed to uncharacterized sources of pollution due to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remobilization from or entrainment of contaminated bottom sediments, ground water contribu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