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作煤矿区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焦作煤矿区在其开发建设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焦作煤矿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矿区大气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其中以TSP、降尘污染较为严重;矿区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破坏显著;同时,矿区土地沉降、固体废弃物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传统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矿井废水、煤矸石和煤粉尘,导致了周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煤炭开采中源头、过程和末端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污染物的大量外排,改善了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水利、水电、农业、林业、牧业、交通、旅游、矿业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水电不一定是清洁能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可能引起湖库干涸、周边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放牧可使土地沙漠化,不当的林业生产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交通建设易造成地质滑坡和水土流失,旅游开发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景观破坏,矿业开发将破坏土地、导致地面塌陷、沉陷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相似文献   

4.
1 新汶矿区生态建筑工程研究的由来 新汶矿区是一个具有百年以上煤炭开采历史的老矿区,由于当初矿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缺少对“环境与人”这一对因素的重视,造成开发过程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近年来,经过矿区各级领导、职工及环保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公司污染物排放达标率逐年上升,矿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距离良好、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有较大差距。为此,1999年起新汶矿区开展生态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相伴产生了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矿区土地资源复垦技术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总结了我国矿区生态重建技术、经验和典型案例。并结合我国实际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论 ,建立起我国的生态重建技术和理论体系。生态重建既是复垦的关键 ,又涵盖了复垦以外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需要。根据矿区废弃土地的不同类型在太原、淮北、唐山、徐州等地选取了 8个典型试验点 ,进行采矿迹地重建的试验。研究表明 ,矿区开发过程中废弃的土地 ,完全能够通过复垦加以利用 ,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针对露天矿采排选工艺过程对土地破坏的特点 ,提出了“三场”(排土场、采场、尾矿场 )联合复垦技术及林果农立体利用模式 ,昔日的不毛之地 …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在煤炭生产中,露天开采占有一定的比重。露天开采使矿区自然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等,造成矿山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大量农田破坏,在土地耕种面积不足的我国,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恢复被露天开采破坏  相似文献   

8.
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最富魅力的高新技术。实践证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健康受害等许多问题,都有可能从生物技术的开发研究中得到解决。本文简单分析了生物技术的内容及特点,着重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修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难题。传统矿区井下采出的矸石堆砌成山,环境污染严重,使原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神东煤炭分公司在开发建设中,以国有大型企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使命,从整体恢复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系统思维出发,走出了一条以煤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井上井下互动、以大范围治理控制小范围沙化的主动型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发展道路,彻底改变了矿区面貌,建成具有亿吨生产能力的新型生态能源基地。在技术上坚持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采矿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煤矿区环境保护与清洁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噪声污染和破坏人类生活环境等。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采用清洁开采技术,才能保持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态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土法炼硫在镇雄、威信已有40多年历史。大量硫化物排放及矿渣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通过实施土地整治、炉渣堆场复垦、废弃地恢复、林业、水利水保等一系列工程将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和治理。  相似文献   

12.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及采矿废弃地的恢复工程技术,并对矿山生态恢复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安全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工矿用地系统修复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对其工矿用地进行系统修复,在空间上统筹工矿用地的生态修复,使其从整体上参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十分必要。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电路理论,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为例,分别识别2000年、2005年、2011年、2017年生态廊道和关键点,根据优先修复程度设置修复分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廊道路径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和城市扩张导致生态廊道质量下降、位置发生变化。7条最小耗费路径总长度从120.74 km增加到125.71 km;加权耗费总距离从692.58 km增加到1162.28 km。(2)识别出2017年障碍点14处,总面积为16.06 km2。其中关键点12处,总面积14.09 km2。 (3)修复区域为识别出的2000-2017年四期生态廊道和2017年关键点,共划分三个修复等级,总面积为475.86 km2。研究通过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理念统筹工矿用地生态修复,使之成为国土空间系统修复的有机整体,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Asaprinciplesupplierofrawmaterials ,thminingindustryinChinamustincreaseitsoutputtomeettheever increasingdemandsforeconomicdevelopmentand people′sexpectations.However,aby productofincreasedminingactivitywillbeanincreaseintheamountofdespoiledl…  相似文献   

16.
在对宜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问题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宜昌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分区策略和重点领域。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应按照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保育片、西南武陵山-清江流域生态屏障片、东部支流沮漳河流域生态恢复片及中部长江沿线生态修复片四大片区系统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大类项目,形成关键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万伦来  李康玮  娜仁  杨峻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473-4480
为揭示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的阈值效应,在构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阈值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3个维度分析估算了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阈值,并探究了1990~2016年该地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其中,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3大胁迫因子的胁迫阈值分别为1803.19hm2、33253.23×104t和888.81×108m3.1990~2016年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90~2009年该地区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均未超过阈值范围,生态系统服务运行状况良好;但是在2010年之后,由于该地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资源破坏超出阈值范围,从而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出现恶化趋势,不过2015年以来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因此,该地区必须加快绿色矿区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着力防范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超出阈值范围,以保障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沘江流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沘江流域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提出了要建立全方位的污染控制体系,对受污染影响的生产生活用水提出替代方案,对受到污染影响的土地进行治理,完善监控体系。兴建工业点源治理、矿区生态恢复、城镇污染源控制、河道内源疏浚及生态建设、污染土壤恢复、饮用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影响水源替代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确保沘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维护沘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该流域上游与下游、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煤炭能源长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次性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路程。但同时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对废旧矿区的处理不恰当造成了矿区周围地表塌陷,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废旧矿区周边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对中国当前废旧煤矿区域已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潜在的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通过恢复植被等方法对废旧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煤炭开采导致矿区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区域水循环等发生一系列变化,文章依据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矿区大气、水、土壤等单因素恢复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技术,确定生态恢复的任务与方案,总结以上技术和方案,提出今后矿区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