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物滤池是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恶臭气体的主要方式,影响生物滤池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填料的种类.选用生活垃圾发酵后的堆肥产品作为生物滤池除臭填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针对生活垃圾厂产生的甲苯、甲硫醇、氨气、硫化氢4种恶臭气体,通过柱试验模拟,采用二次发酵7 d、20 d及成品肥3种不同腐熟阶段的垃圾发酵产物作为生物滤池填料,考察其对恶臭气体的去除效果和除臭前后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对成品肥填料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氨气、硫化氢、甲苯、甲硫醇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5%以上,成品堆肥填料对恶臭气体的去除率及其微生物种类丰度均最高.运行前期和后期成品肥细菌群落的同源系数较大,已形成以丝状菌属(Kineothrix)、芽孢杆菌属(Bacillus)、魏斯氏属(Weissella)等具有除臭功能的菌属为优势物种的稳定微生物群落.综上,比较不同填料的恶臭气体去除率、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变化发现,成品肥填料对恶臭气体处理效果最好、理化性质稳定,并含有除臭功能微生物,可优选为生活垃圾处理厂除臭生物滤池填料.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污水厂处理过程中逸散的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滤池对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异养细菌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真菌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的进气气体流量有利于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的去除率均随着生物滤池进气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合微生物气溶胶去除的最佳填料湿含量范围为40.5%~61.8%,过高和过低填料湿含量均不利于微生物气溶胶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因此,在实际生物除臭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应控制合适的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以保证恶臭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同时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某石化公司化工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项目为例,在确定恶臭气体的污染源源强的基础上,采用AERMOD模式预测污染物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添置除臭装置后,NH3的臭气浓度减少了90%,VOCs的臭气浓度减少了88%。同时,当恶臭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浓度标准时,NH3的臭气强度为1.40级,VOCs的臭气强度为0.82级,人们仍能感觉到气味。因此石化企业在进行恶臭治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和臭气强度,以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气体,对不同处理单元的臭气变化规律、生物除臭系统除臭效果及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恶臭气体在构筑物间的含量、生物除臭反应器内填料和喷淋液上的微生物菌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硫化氢气体在曝气沉砂池含量最高,经处理后浓度低于1.5?mg/m3;氨气在进水区含量较高,经处理后远低...  相似文献   

5.
以水产饲料恶臭废气中的主要组分H2S、NH3和三甲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填料塔进行脱臭的试验研究,考察运行生物填料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污染物净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塔内生物菌落对目标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气体流量、进气浓度和液体喷淋量对恶臭净化效率的影响较小。在进气浓度≯300mg/m3、气体流量不高于0.45m3/h(停留时间≮20s)、循环液喷淋密度在0.05~0.9m3/(m2.h)时,系统对H2S、NH3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分别保持在100%、99.2%和99.4%左右。经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净化水产饲料恶臭废气的主要微生物为副球菌属和硫杆菌属中的细菌。  相似文献   

6.
周炜煌 《环境科技》2009,22(4):28-33
生物滴滤塔处理舍NH3与H2S臭气最佳的生态条件为:在温度为25℃、营养盐喷淋量为8.0L/h、气体通气量为0.4m^3/h,NH3进气质量浓度为435.74~802.32mg/m^3 H2S进气质量浓度为723.44~952.18mg/m^3,pH值在7.0—8.0之间的条件下.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填料高度与气体的净化效率存在一定的关系,H2S进气质量浓度在670.20—960.88mg/m^3时.下层填料净化效率可达50%~60%;下、中两层填料的净化效率则可达90%以上,在下半部分填料层就能去除大部分气体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堆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由于产量大且成分比较复杂,如何对它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处理,使其成为替代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好氧堆肥装置系统,以徐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处理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有机质、有机碳以及pH值和重金属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污泥与稻草的体积比为1:2的比例堆肥,控制初始含水率为70%左右,可顺利实现升温。堆肥15d后,物料含水率、有机质、有机碳都有了明显的降低;总氮、总磷以及水溶性钾的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符合堆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不同微波能量输入条件下污泥中碳、氮、磷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54kJ和108kJ的微波能量输入条件下碳、氮、磷的释放情况,处理后混合液终温约为56℃、90℃.结果表明,相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增加微波输入能量后污泥上清液的总碳、有机碳、总氮及总磷浓度明显升高,污泥中总碳、总氮、总磷的释放率提高近1倍,最高分别可达5.26%、22.06%和33.15%,但无机碳、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污泥浓度对总有机碳、总碳、氨氮、总氮、正磷酸盐及总磷的释放具有显著影响,而微波功率仅与污泥中无机碳的释放关联显著.污泥中碳、氮、磷释放的归一化分析结果表明,总磷释放对微波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最高,无机碳释放对能量利用率最低.在微波输入能量提高后,污泥浓度相同的样品的无机碳、氨氮及正磷酸盐的归一化指标P(X)平均降低了约67%、73%和56%.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臭气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通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臭气物质组分及其含量的分析,依据现行的国家恶臭污染物的居住区、工作场所和场界浓度的标准限值,根据臭气浓度和强度的关系式,转化为该气体臭气强度,并给出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值。最后以黔西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为实例,验证该标准的实用性。将该标准值应用于恶臭污染物的环境影响评价,能科学、直观地反应出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采用臭气强度标准对恶臭污染物进行评价是一种针对性、可操作性、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为产生恶臭物质项目的臭气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循环水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质净化是其核心技术。该文模拟循环水养殖系统,对3种滤布填料(碳纤维、涤纶无纺布、工业滤纸)构成的挂帘式生物滤池进行研究,通过比较3者的氨氮处理效果来筛选最佳滤布填料,并探究最适滤布填料在不同工况条件(流速、温度、初始氨氮浓度)下的最优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碳纤维生物滤池挂膜速度快,生物量多且稳定,对氨氮和亚硝态氮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在30℃条件下,初始氨氮为10 mg/L,经过6 h反应,氨氮去除率可达97%;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流速,会提高其氨氮的去除效率;初始氨氮浓度为15 mg/L时,氨氮平均去除速率达到0.5 mg/(L·h)。以上研究结果为挂帘式生物滤池在循环水养殖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海  赵国红 《环境科学》2023,44(5):2583-2591
为阐明霍邱县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测定了城西湖和城东湖各30个表层沉积物样中的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含量,分析了其污染水平和来源.结果表明,城西湖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含量显著高于城东湖,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46.23mg·kg-1、538.38mg·kg-1、1.17%和470.80mg·kg-1、492.08mg·kg-1、0.68%,城西湖的北部及西北部显著高于其他湖区,且大致由北向南呈递减的特点.C/N值表明城西湖和城东湖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无纤维束植物和浮游植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城西湖和城东湖TN、TP和OM具有同源性;城西湖和城东湖沉积物的TN单项指数(STN)的平均值分别为0.67和1.18,而TP单项指数(STP)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08,表明两湖的TN处于清洁状态而TP处于中度污染状态,综合污染指数(FF)平均值分别为1.51和1.31,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有机指数...  相似文献   

12.
草型湖区沉积物营养盐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杰  汪院生  郭西亚  朱金格  邓建才 《环境科学》2019,40(10):4497-4504
为阐明太湖草型湖区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其污染特征,测定了胥口湾60个表层沉积物样中的总氮(TN)、总磷(TP)、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分析其污染水平与来源.结果表明,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TN、TP、AN、AP和OM平均含量分别为1 027. 5、423. 2、46. 4、15. 3和17 096. 6 mg·kg-1,且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出胥口湾东北部湖区高于其他湖区的特点.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单项评价指数(STN和STP)平均值分别为1. 75和0. 91,表明TN和TP分别处于中度和轻度污染状态;综合污染指数(FF)的平均值为1. 57,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中,整体上处于清洁状态. C/N比值表明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沉积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为无纤维束植物和浮游植物.相关性分析表明,胥口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与总氮具有同源性,但与总磷不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西大海湖沉积物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段木春  肖海丰  臧淑英 《环境科学》2015,36(7):2472-2479
通过对西大海湖心柱状沉积岩芯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磷形态和粒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探讨其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营养盐中OM、TN和TP的含量分别为0.633%~2.756%、0.150%~0.429%和648.00~1 480.67 mg·kg-1.Ca-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含量66.04%.1843~1970年间,Ca-P、IP、OM含量变化较小,Fe/Al-P、OP、TP、TN含量波动较大;1970~1996年间,Ca-P、IP、TP含量变化均呈减小趋势,Fe/Al-P、OP、OM含量不同程度上先减少后增加,TN波动较大;1996~2009年营养元素含量相对波动较大,Fe/Al-P、OP和OM的平均含量是3个阶段中最高的.西大海湖沉积岩芯营养元素污染来源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的流失为主.沉积物中C/N比值显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沉积物粒度组成以黏土和细粉砂为主.相关性研究表明,Ca-P、IP与TP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Ca-P对IP、TP的增长贡献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渭河陕西段5个研究点为例,分别于2013年夏季(6月)和冬季(12月)进行两次采样,通过野外实验对水温、p H、电导率、溶解氧、流速等环境因子的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沉积物中总磷、总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环境因子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点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在垂向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季节上呈现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含量的趋势,其中各研究点夏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5.79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5.50 g·kg-1,而冬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平均值为5.91 g·kg-1,总氮含量平均值为2.46 g·kg-1;通过沉积物氮、磷元素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p H、电导率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15.
优势菌群在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中的强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书宇  马放  姜钦鹏 《环境科学》2007,28(6):1204-1208
以沸石和煤渣为主要基质构建复合生态床修复景观水体,并筛选驯化优势菌群对修复进行生物强化,以原始土著生物群强化和无生物强化为对比.结果表明,随停留时间延长,土著生物强化与优势菌群强化对NH+4-N、 TN和TP的去除率增加.自然基质系统对NH+4-N去除率最高,其次是优势菌群强化系统;优势菌群对TN的去除率最高,且随停留时间延长有明显提高;原始土著生物强化系统对TP去除率最高.NO-2-N延程浓度在自然基质系统中始终最低,优势菌群强化过程中低于土著生物;优势菌群强化延程TN浓度一直减小;原始土著生物强化延程对TP的去除始终强于优势菌群,强于自然基质.优势菌群中大量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存在,使基质中硝化作用进行迅速而且彻底,减少了中间产物的积累,促进了不同形态氮的生物去除.优势菌群长时间在系统内保持较高活性,强化对含氮污染物的硝化去除.聚磷菌提高系统对P的去除,多种生物群的协同作用使系统除磷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山美水库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山美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测定了山美水库47个采样点(包含8个柱状样)的TN、TP及OM含量,分析了各污染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N,并对山美水库沉积物的污染层进行了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层TN平均含量为1 180 mg·kg~(-1),TP平均含量为642 mg·kg~(-1),OM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30%.其中TN与TP含量随着深度加深到正常层呈现稳定或较低的状态.污染层C/N整体远高于普通湖泊,有机质大多由自然陆源贡献,少部分由浮游动植物及藻类转化而来.相关性分析表明TN、TP和OM三者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沉积物中氮磷多以有机形式存在,且具有一定同源性.评价结果中有机氮及有机指数都为尚清洁的状态,总磷为中度污染,接近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好氧堆肥是处理畜禽粪便的重要途径,但传统堆肥存在效率低和恶臭气体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加快畜禽粪便堆肥进程,减少恶臭气体排放,探究了覆盖纳米膜对提升畜禽粪便堆肥效率的作用机制.设置槽式好氧堆肥发酵实验,通过堆肥过程中堆体物料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排放的恶臭气体来评估纳米膜对畜禽粪便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纳米膜能够加快升温,降低堆体物料的pH、有机质(OM)和氨氮(NH4+-N),提高电导率(EC),增强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且NH3、H2S和TVOC的总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8%、100%和61%.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酶活性易受温度(T)、EC、OM和C/N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NH3的排放速率与T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TVOC的排放速率与多种理化性质显著相关.覆盖纳米膜能够加快堆体腐熟,减少恶臭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无害化、低排放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难题,促进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凤羽河小流域出水口断面进行定位连续监测,计算流域出水量和氮磷排放量,解析了流域氮磷排放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期为小流域氮磷排放量计算、农业管理措施调控、削减流域氮磷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凤羽河小流域年度水流量为0.99亿m3,7—9月雨季水流量占全年的43.70%.小流域总氮(TN)的年排放量为139.8 t,可溶性总氮(DTN)是氮的主要排放形式,占TN的71.16%,颗粒态氮(PN)占TN的28.84%.小流域总磷(TP)的年排放量为27.7 t,颗粒态磷(PP)是磷的主要排放形式,占TP的76.47%,可溶性总磷(DTP)占TP的23.53%.7—9月雨季氮磷排放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5.33%和77.81%.降雨是影响流域径流过程的重要因素,同时,流域内农业管理措施对径流量和氮磷排放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张文斌  余辉 《环境科学》2012,33(2):399-406
为了揭示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2008年6月采集了洪泽湖淮河入湖口附近、湖西和湖心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分析其总氮、总磷、有机质和重金属Cu、Zn、Pb、Cd、Fe、Al、Cr、Hg、Mn、As的垂向分布特征,揭示了营养盐演化规律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淮河口附近沉积环境受淮河流域影响较大,营养盐中TN、TP、OM的含量分别为390.8~643.7、428.6~538.6、5 194.3~9 164.9 mg.kg-1,Zn、Cd、Al、Fe和Mn受人为影响较小,其余重金属人为影响较大.湖西区沉积环境受淮河及湖西周边城市影响,TN、TP、OM的含量为633.4~2 677.3、480.0~1 115.9、7 140.8~47 849.7 mg.kg-1,TN、OM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加剧,90年代以来有所改善,As和Cr受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余重金属受人为影响较小.湖心来源主要为流域碎屑物质,TN、TP、OM的含量为904.7~1 585.4、526.3~750.1、10 635.6~19 020.6 mg.kg-1,营养盐和重金属相关性显著,垂向分布均相似,含量从底层至表层呈上升趋势.沉积柱中营养盐、重金属元素具有比较一致的污染特征,与洪泽湖流域发展阶段相吻合,洪泽湖沉积环境属于洪水冲刷型堆积模式(Turbidity Flood Model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