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避难动机的概述 避难行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是地震、海啸、洪水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在避难行动研究领域取得明显进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群活动的心理学、灾害心理学和地震灾害的避难系统;  相似文献   

2.
利用20L圆柱形可燃气体(蒸气)爆炸测试实验装置,用预先配制好浓度的盐酸溶液和亚氯酸钠溶液现场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对二氧化氯气体爆炸特性参数进行测定。采用TST6150动态数据储存仪和压力传感器等实验设备获得了高清晰度的二氧化氯气体爆炸压力变化曲线。通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二氧化氯气爆炸极限和爆炸压力变化规律。根据该研究结果,对于预防二氧化氯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提供数据参考,对指导安全生产和使用,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应急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地处地震和火山活动异常活跃的环太平洋地带,是地震、海啸、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先后发生了伊势湾台风、阪神大地震等重大灾害,国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事故  相似文献   

4.
英国国家煤炭博物馆资料室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19世纪60年代,英国每年每200私煤矿矿工中就有1人死亡;20世纪初,每600人中有1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每1000人中有1人死亡。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兴起,贸易政策工具也开始发生变化。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内容、形式及竞争态势都有着重大的变革。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逐渐抬头,反映到了经济层面就是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涌现。新  相似文献   

6.
<正>危险源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我国引入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步运用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目前我国对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管理方法,如果能够把它和目前企业的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危险源辨识纳入安全检查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及安全检查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气体二氧化氯的光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体二氧化氯的光降解规律,利用自行设计的光降解装置,考察不同波长光源、温度和气体二氧化氯初始质量浓度对其降解速率的影响,同时以暗室降解作为参比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365 nm紫外光、日光、254 nm紫外光以及400~700 nm荧光照射下,相同初始质量浓度的气体二氧化氯的降解速率逐渐下降;当温度在15~25℃范围变化时,相同初始质量浓度的气体二氧化氯的日光降解速率基本相同;不同质量浓度的气体二氧化氯在日光照射下,降解速率随气体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对气体二氧化氯的光降解起主要作用的波长是在365 nm附近的紫外光;温度对其降解速率基本没有影响;在日光照射下,气体二氧化氯的降解速率与质量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属于一级反应,其半衰期与初始质量浓度无关,仅与反应速率常数k有关,半衰期约为63 min。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粮食、食品与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与储运行业,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在粉尘爆炸事故中占比较大。粉尘控制与检维修安全管理,是粮食、食品与饲料行业粉尘防爆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粮食、食品与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与储运行业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粮食储运、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发展迅速,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设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选矿厂动力车间细河泵站当前使用干粉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将细河泵站加药系统改为全自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的整改方案,并且将其与二氧化氯发生器、干粉二氧化氯、外购次氯酸钠药剂消毒方案做了对比分析。南芬选矿厂动力车间细河泵站提供饮水150吨/h,为选矿厂  相似文献   

10.
风险管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起源于美国。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减少金融危机及巨大事故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N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开始使用风险管理一词。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欧洲和日本开始风险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汽车行驶记录仪,又称“汽车黑匣子”,是一种专门用来记录车辆行驶状态的仪器,记录的信息一般包括车速、车辆加速度、节气门位置、制动、灯光等信号。 汽车行驶记录仪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由欧共体率先推出,后来,记录仪作为一种车载电子设备,逐渐地走向成熟。到20世纪90年代,车辆行驶记录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典型特点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的存储介质的应用,如日本某型记录仪的采样频率达到1MHz,存储容量达4Mb。我国在这一时期也有大量的新型记录仪出现。21世纪以后,汽车“黑匣子”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原来的单纯记录型发展到现在的管理型,并具有地理位置跟踪和违章预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气体二氧化氯对水果的杀菌作用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气体二氧化氯对哈密瓜中沙门氏病菌的杀菌作用,其结果表明气体二氧化氯可以明显地杀灭哈密瓜中的沙门氏病菌,对哈密瓜的存放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与此同时,综述气体二氧化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气体二氧化氯不仅可广泛应用于对蔬菜、水果的杀菌与保鲜,对粮食存储仓库的除霉防霉,对森林和农作物病虫的防治,而且还将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以及涉及反恐方面的国家安全(病菌恐怖活动)等领域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微生物的杀菌消毒,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工作场所行为安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行为如果我们不去观察,我们就发现不到它,当理论体系和实践不能充分结合的时候,有些不安全行为就会被我们忽略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我们在做安全生产工作时,通常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设备上、  相似文献   

14.
建筑门式脚手架是一种多功能脚手架,主要由门架、交叉架、交叉支撑杆、插销、挂口式脚手板和连接棒等部件组成.由于主架呈“门”字型,所以称为门式或门型脚手架,也称鹰架或龙门架.门式脚手架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风行欧洲、北美国家.目前国外门式脚手架在建筑领域已占5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这项技术,逐步应用于建筑、市政和大型设备安装及装修等工程.此外,门式脚手架不但能用作建筑施工的内外脚手架,又能用作楼板、梁模板支架和移动式脚手架等,具有较多的功能,所以又称多功能脚手架.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起初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特种设备管理,并逐步发展成一门学科,如含缺陷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合于使用评价,基于风险的检验等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在检验机构建立了检验质量分析与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采集特种设备检验相关数据,特种设备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布规律及潜在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检验机构防范系统性风险能力,不仅为监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及动态监控服务,也为各级质监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对检验机构发挥其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风险管理的定义、意义及其基本要素通常,将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称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杨勇 《安全》2011,32(7):35-36
风险管理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在美国以学科的形式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管理体系,1970年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  相似文献   

17.
失业保险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在发展初期,以强调基本生活保障为主.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充分就业的阶段宣告结束.到了8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严重,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很多国家的失业率大幅攀升,形成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失业局面.为减轻失业压力,很多国家大幅度改革了失业保险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我省推广应用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监控法》(以下简称监控法),是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岗位、区域中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进行辨识、评价、建档立卡全面控制.以期达到消除、减少、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溢流消毒处理的必要性。提出采用粪大肠杆菌群数≤104个/L作为污水消毒的卫生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达到CSO紧急消毒要求的几种氧化性消毒剂最佳投加量为次氯酸钠30mg/L,次氯酸钙25mg/L,二氧化氯20mg/L(均以有效氯计);二氧化氯>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双氧水。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在他的《中国安全生产若干科学问题》一书中谈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安全生产监察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