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在现代工业过程中,密封管道系统充斥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有些密封管道系统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管道很容易腐蚀老化,从而造成泄漏。一旦发生管道泄漏问题,就会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频发,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管道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气体泄漏问题,如2014年7月31日的台湾高雄可燃气体泄漏事故和2013年11月22日的青岛市中国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如何吸取这些事故的教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快速地找出泄漏源,  相似文献   

2.
李以善 《安全》2014,35(11):52-53
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输油管道企业应急管理水平,采用情景分析和动态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情景演化过程。通过分析典型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案例,选取事故情景状态、应急措施、驱动因素和应急目标为关键要素,结合动态BN构建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情景推演模型,研究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情景演化的特征与路径;将该模型运用到我国某油气管道公司发生的一起输油管道泄漏事故中,计算情景状态概率,从而推演情景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引起事故发生风险概率较高的情景状态依次为"第三方施工开挖导致管道破损,原油泄漏"、"地面出现明火"、"地面残火"、"路面残油燃烧"。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役输油管道经过多年冲刷及腐蚀后,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对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管道泄漏控制方程,研究不同输送速度及泄漏孔径对泄漏后管内压强分布及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孔径一定,输送速度分别与管内压强和泄漏量成正、负相关,泄漏口下游存在局部高压区;输送速度一定,泄漏孔径分别与管内压强和泄漏量成负、正相关,局部高压区的强度降低、范围减小。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定方法增大管内输送速度或增大泄漏口径,从而减少实际的原油泄漏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埋地原油管道泄漏的危害范围,以原油管道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建立了埋地输油管道三维泄漏扩散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确定了泄漏前稳态的初始条件和泄漏后非稳态的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出了不同时刻油品在土壤中的扩散范围。计算结果表明,管道泄漏后原油扩散范围与泄漏时间保持一定变化规律,在无法检测扩散深度的情况下可根据扩散宽度进行粗略估算,大体确定事故泄漏扩散范围,可以为事故处置提供参考,提高事故的应急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埋地输油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一方面会造成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当原油泄漏量过多时会上渗到地面形成油池,进而引发池火灾,对人员、环境、设备均会造成危害。为了研究埋地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的后果,为事故救援及处理提供参考,提出了一种针对此类事故的土壤污染、池火灾后果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Fluent软件为工具模拟原油被点燃前的泄漏扩散情况,分析原油在土壤及地面上的扩散规律及范围,并结合危害模型得到池火灾造成的热辐射危害范围。利用该方法对不同管道压力和泄漏孔径的6种工况下的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管道泄漏时的压力及泄漏孔径对原油扩散速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避免事故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在管道微小泄漏检测和油品泄漏损失计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容量守恒原理,开发基于VPL(Visual Pipeline)的输油管道实时泄漏检测系统。建立管道模拟平台,通过组态编辑器、图像界面、管道工作室和SCADA 接口,开展输油管道实时泄漏检测、定位与分析,实现管道实时泄漏检测、报警,以及泄漏量的定量计算。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所开发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最小泄漏检出率为0.7%,泄漏点定位精度为96.96%,泄漏量计算准确率为94.4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PL的输油管道实时泄漏检测系统漏报、误报率低,检测定位精度较高,尤其对于微小泄漏优势明显;同时,该系统能够实时定量计算油品泄漏损失,可以用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应急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高含水输油管道内壁腐蚀减薄现象普遍,腐蚀穿孔频次逐年上升,管道安全防护管理成为难题。为了识别输油管道内壁腐蚀减薄原因,作者在分析含水率、地层水水型、溶解氧对管道内腐蚀影响的基础上选择特征试验管段,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开展管道内壁厚度变化、金相组织、腐蚀产物特性、边缘腐蚀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高含水输油管道内壁腐蚀减薄类型为Cl+O2+H2O环境下的垢下腐蚀,以溶解氧(O2)腐蚀为主,氯离子(Cl-)腐蚀为辅;内壁腐蚀减薄原因为原油含水率过高、水中氯离子含量过高、水中含有溶解氧和介质流速偏低。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石油在长输管道情景构建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该研究成果在大连"6·30"输油管道第三方施工破坏泄漏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牵头,组织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原天津市安监局等,开展了基于情景构建技术的"石油化工行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研究"工作,由6个课题组成。其中,中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国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已经结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聚集,现场处置人员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  相似文献   

11.
中俄输油管道穿越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发生管道泄油突发事件主要为储罐和输油管道因机械性破损导致原油泄漏。泄漏油污的挥发、下渗、扩散和迁移,将对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风险事故源项的分析及沿线冻土区环境风险因素及敏感地段的识别,判定重大危险源和最大可信事故,评估管道泄油突发事件对冻土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和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物料都具有腐蚀性,尤其是近年来,石化行业加工高硫、高酸原油比例的增大,加上装置生产工艺上高温高压、生产链长和系统的长周期运行要求,生产、储运等环节常常会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五"末,我国陆上原油管道长度已逾2.34万km,其中老油田大部分管道服役已接近或超过30年,受化学腐蚀等因素影响,逐步进入事故多发期,同时管道缺乏定期全面检测和完整性评价,一旦发生失效泄漏,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基于油田管道运行现状,探讨集输管道失效泄漏与风险防控技术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的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警示各级监管部门,必须下大气力对输油管道的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据统计,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己超过4万km,运行期超过20年的油气管道("老龄管")约占62%。这些老管线受到当时技术限制,有着大量施工缺陷,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管道日渐被腐蚀,其事故率比平稳正常运营的管道要高。我国正常运行的管道事故率约为2.0(每1 000 km的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的"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中石化历史上伤亡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事故。作为一名石化企业的安全工作者,痛定思痛之余,谈几点看法供大家思考。管道爆炸还是泄漏爆炸媒体在"11·22"事故的报道中,多采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一词,这一表达不够准确,甚至有媒体称"爆裂管线长度达3.5千米"。"输油管道爆炸"一般是指管道内发生的爆炸,而在用的输油管道因为管线内没有氧气,形不成爆炸气体,  相似文献   

16.
输油管道监控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管道输送具有运输量大、运费低、能耗少、损耗率低、投资少等优点,已成为原油或油品销售及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管道或输油库一旦发生泄漏或火灾等事故,会造成输送停止、油损失、污染周边环境等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输油管道的工艺特点及危险因素,设计了输油管道临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监控终端的硬件结构,研究了输油管道泄漏的综合分析技术方法,详细讨论了系统的信息采集、自动化控制、动态监控、状态分析、信息融合、基于GIS的输油管道管理等功能的开发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劳动保护》2014,(1):10
<正>"四问"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发生在2013年11月22日的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最终导致62人遇难,被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定性为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回顾这起特别重大事故,我们心存太多疑问。输油管道存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应该远离居民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管道漏油后,中石化曾组织抢修,爆炸事故恰恰发生在抢修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管道从漏油到发生爆炸相隔7个多小时,事发现场居民早就闻到浓浓的气味,但一无所知。信息为何不透明?经初步调查,输油管道破裂后渗透出的轻质原油流入雨水管线导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护》2014,(12):I0009-I0009
<正>安监总管三[2014]117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我局在暗查暗访中发现,你公司所属两条原油管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临邑—沧州原油管道存在占压等安全隐患267处,沿途10个人口密集区段长度占原油管道总长度的27.1%,管道本体结构性损伤严重;塘沽油库—大港天津石化公司Φ426原油管道所经地区河流沟渠较多,原油管道本体腐蚀严重且焊缝存在缺陷,腐蚀点最薄处不足3毫米。以上两条原油管道安全隐患短期内不能消除,存在发生泄漏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风险。为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和《安全生  相似文献   

19.
前言 炼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塔、罐、炉林立,管道密集,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烯烃、芳烃和石化产品中间体等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生产过程又具有高温、高压、低温和负压等特点,生产装置大型化、自动化,因此,炼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在石油、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有泄漏及气体的挥发,极易形成可燃可爆气,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海底饱和含水淤泥多孔介质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海底埋地输油管道输送过程中海泥温度场变化及原油在海泥中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原油泄漏后在海水中的分布规律。对泄漏后海泥温度场的模拟表明:管道泄漏后,一定时间内管道周围海泥温度波动比较剧烈,由于受海底温度的影响,泄漏前锋原油温降较快,热影响区范围变化逐渐趋于平稳。且随泄漏位置的不同,海泥温度场变化及海泥原油分布差异较大。当原油从海底海泥介质中到达海水底层后,在海水浮力的作用下流向海面,流动过程受到海水流动速度海平面风速等因素的影响。为以温度传输为基础的海底埋地管道泄漏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