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菜园土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菜园土壤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3种菜园土壤吸附 Cu2 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可用 L angmuir方程和 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由 Langmuir方程求得的菜园土壤对 Cu2 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大小顺序为 :黄松土 >江涂土 >粉泥土 ,菜园土壤对 Cu2 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四川六大类紫色土对五价砷的吸附解吸及其数学模拟,并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度方法,力图使吸附解吸参数与土壤性质联系起来。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对五价砷的吸附解吸的模拟,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尤以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3)方程最佳;根据二式求出的Xm、Qm主要受土壤pH、粘粒含量、CaCO3、有效磷、Ca2+、Mg2+饱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搅拌速度和土/水比对Pb2+和Cu2+在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器上所加电压为0—100V时,Pb2+和Cu2+的吸附转化率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当电压>100V后,吸附转化率不再变化。这表明在<100V的低速搅拌下,外扩散是Pb2+和Cu2+吸附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在>100V的高速搅拌下,吸附步骤为速率控制步骤。Pb2+和Cu2+的吸附量随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在二级动力学方程中,最大吸附量Xm随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动力学常数K随土/水比的增加而增大。Pb2+的Xm和水/土比(ml/g)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泥炭和褐煤对Zn^2+,Cu^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顾健民  丁德润 《环境化学》1996,15(4):343-346
利用天然有机吸附剂泥炭和褐煤对重金属离子Zn^2+,Cu^2+,Pb^2+的单组分水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对吸附模型,吸附时间,不同吸附剂投放量,金属离子种类等给予表征,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5.
含铬污液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含铬污液中Cr(Ⅲ)、Cr(Ⅵ)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对Cr(Ⅲ)、Cr(Ⅵ)的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方程,土壤对Cr(Ⅲ)、Cr(Ⅵ)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7*10^4mg/kg、175mg/kg;动态截留量分别为7.00*10^3mg/kg、56.7mg/kg。  相似文献   

6.
溶液pH对红壤吸持磷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铭  刘更另 《环境化学》1995,14(4):306-310
本文研究了湘南红壤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通常pH范围内,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对H2P04^-的吸附等温式以Langmuir方程式最好;而且吸附量远远大于旱地红壤。当介质pH很低时,红壤磷酸盐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至pH2.9附近时出现最大吸附值,然后随介质pH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说明磷酸盐最大吸附pH的产生是由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及水解、土壤电荷零点及磷酸盐水解常数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浓度KCL和不同pH下,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CI-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I-吸附量随平衡 CI-浓度 C(e)增加而增大,恒电荷土壤呈线性,可变电荷土壤在添加 CI- 0.5-5.0 mmol/L.下,符合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一浓度下的CI-吸附量及其随浓度增加的速率均为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黑土,与这些土壤所带正电荷量顺序相一致。Langmuir方程K值较小且几种土壤差异不大。恒电荷土壤对CI-的吸附量很小,在浓度较低时常出现负吸附,其吸附机理可能更多的是与K+吸附时的同时吸附。7种土壤CI-吸附量均随pH增加而降低,但降低强度可变电荷土壤远大于恒电荷土壤。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对镉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研究了Cd^2+在红壤、黄泥土、乌栅土及去除有机质后的三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显著降低了三种土壤体系Cd^2+吸附-解吸平衡液的pH值,ApH范围为0.51到3.05.三种土壤中Cd^2+的吸附量大小为:乌栅土〉黄泥土〉〉红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一致;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的吸附量均明显下降,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黄泥土和乌栅土;三种土壤有机质对Cd^2+吸附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红壤43.75%、黄泥土544.77%、乌栅土993.76%.Cd^2+在所有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吸附亲和力的变化与吸附量大小的变化一致,n值在0.350到0.975之间变化.三种土壤中Cd^2+解吸量依次减少,红壤中Cd^2+解吸率均在50%以上,而黄泥土和乌栅土中解吸率最高为42%和19%;去除有机质后解吸率均在50%以上,且解吸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
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表面Cu^2+吸附过程中H^+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松 《环境化学》1995,14(4):294-299
本文以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为参比电极,低阻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研究了红壤和高岭石体系Cu^2+吸附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红壤和高岭石的酸碱滴定曲线求得了不同反应时间H^+释放的绝对量,即H^+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Cu^2+吸附过程中H+释放大部分在反应刚开始时进行,反应进行5min后,两种Cu^2+起始反应浓度的高岭石和红壤体系H+分别释放了92%和82%以上。Cu^2+起始反应浓度愈大  相似文献   

10.
《环境化学》2012,31(6)
通过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柠檬酸含量土壤对Cu2+、Cd2+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加入柠檬酸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达到峰值后(柠檬酸含量为0.5 mmol.kg-1),吸附量随柠檬酸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即Cu2+的吸附曲线呈峰型.在低柠檬酸含量时,土壤对Cu2+的吸附量受Cd2+浓度影响较小,但随柠檬酸含量的增加,在低铜浓度处理(Cu2+浓度为600 mg·L-1,Cu600)下,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Cd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高浓度铜处理(Cu2+浓度为1000 mg·L-1,Cu1000)下,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Cd2+浓度的增加而减少.Cu2+的解吸量随柠檬酸含量的增加而总体上降低;相同柠檬酸含量下,Cu600处理下,Cd2+浓度为10 mg·L-1(Cd10)条件下Cu2+解吸量明显低于无Cd2+(Cd0)和Cd2+浓度为1 mg·L-1(Cd1)条件下.而Cu1000处理下,Cd2+的浓度对Cu2+解吸量的影响较小.Cd2+吸附量随柠檬酸含量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但随Cu2+浓度的增加下降明显,其中无Cu2+处理Cd2+吸附量极显著地高于Cu600和Cu1000处理,而Cu600和Cu10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土壤对Cd2+的吸附随镉添加量增加而增加;Cd2+的解吸量随柠檬酸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保持稳定,在柠檬酸含量为0.5 mmol.kg-1时达到最大,Cu600处理的Cd2+的解吸量显著地高于Cu1000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5种土壤进行了汞的吸附-解吸试验,用不同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对汞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规律相类似,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r=0.933,p<0.05)和极显著相关性(r=0.962,p<0.01),但吸附量和解吸量各不相同,其中,紫色潮土对汞的吸附量最大,酸性紫色土最小;灰棕潮土对汞的解吸量最大,黄壤最小,其它类型土壤介于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2.
褐煤经磺化及碱化处理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怀成  王在峰 《环境化学》1999,18(5):482-487
褐煤经磺化和碱化处理对褐煤吸附重金属的性能影响显著,通过对金属离子Cu^2+,Pb^2+,Zn^2+,Cd^2+,Ni^2+的单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对比了吸附速率、吸附容量、吸附选择性、耐酸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磺化褐煤和碱化褐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添加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铅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羟基磷灰石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铅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土壤对铅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土壤中加入羟基磷灰石明显增加了土壤对铅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同时降低了土壤中铅的解吸百分数,在偏酸性的红壤上表现更为明显,其最大吸附量增加28%.羟基磷灰石对铅吸附的反应机理可能与磷灰石溶解后与铅形成磷酸盐沉淀及其对铅的表面吸附作用有关.土壤对铅的吸附量及吸附亲和力与土壤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及粘粒含量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砂粒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龙口褐煤对Ni^2+,Mn^2+,Hg^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昌亮  王鲁敏 《环境化学》1999,18(2):178-182
本文以龙口褐煤作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Ni^2,Mn^2+,Hg^2+的单组分水溶液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褐煤对Ni^2+,Mn^2+,Hg^2+的吸附均表现出Langmuir特征,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镍离子为模板剂,合成一缩二乙二西文缩水甘油醚交联的壳聚糖树脂,并研究了该类树脂对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模板法合成的吸附剂比非模板合成的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其对Cu^2+,Ni^2+,Co^2+的吸附量分别达2.52,2.10,1.39mmol.g^-1。  相似文献   

16.
冻融周期对棕壤性质及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融是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会对土壤中的矿物、电荷、有机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有机物质的形态产生影响。本文以棕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冻融情况下土壤对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朗格缪尔(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各处理土壤对砷的吸附,当平衡液砷质量分数为15 mg·kg~(-1)时,土壤对砷的吸附趋于平衡状态,且未冻融土壤对砷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冻融土壤,这与Langmuir方程中MBC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砷的解吸量随土壤吸附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未冻融土壤相比,冻融土壤对砷的解吸率随冻融周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冻融能够促进砷的解吸,增加土壤中砷的生态环境风险。冻融土壤砷的最大缓冲容量(MBC)与土壤p 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可变电荷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冻融对土壤可变电荷量的影响可能是导致不同冻融条件下土壤砷吸附解吸差异的主要原因。探讨冻融对砷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可为冻融区砷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人为添加不同量的玉米干秸秆和磷,研究不同含磷量土壤对镉吸附解吸影响,以探讨磷—镉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磷量的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锌镉吸附解吸时,在低质量浓度镉(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解吸量随着土壤中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而在高质量浓度镉(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随外加锌质量浓度的增加,镉的吸附量明显降低,而解吸量则逐渐升高。不同秸秆量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在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情况下,吸附量逐渐下降;土壤对镉的解吸量在磷质量分数为120 mg·kg^-1(P2)时最低,而后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而在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土壤对镉的吸附情况是低量秸秆(C1)〉高量秸秆(C2),但在磷质量分数为240 mg·kg^-1(P3)水平下,不添加秸秆(C0)情况时镉的吸附量最大,而后降低。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张宇峰  夏阳  崔志强  骆永明 《生态环境》2010,19(8):1960-1963
近年来酸雨危害频繁发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酸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锌的吸附和解吸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种典型土壤,通过加入外源重金属锌培育污染土样,在不同pH的酸雨下对已污染土样进行解吸。通过实验探究土壤母质对于重金属锌的吸附及解吸的特点,为国家制定土壤标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土壤中锌的解吸量随着pH的降低而增加;比较不同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在pH=4.0、5.6模拟已污染土壤中锌的解吸量顺序为:沟沟堆积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河相沉积物母质〉海相沉积物母质。在pH=2.0、3.0时,河相沉积物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解吸量迅速增加,超过海相沉积物母质锌的解吸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吸附和解吸试验,研究了不同磷吸附量石灰性褐土对锌镉次级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级吸附锌和镉对不同吸附量磷土壤的磷解吸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磷解吸量随次级吸附后锌、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即随锌镉添加量的增加,磷的有效性有所降低。土壤对锌的次级吸附量和吸附率随磷吸附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并随添加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解吸量和解吸率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在正常施磷范围内,增加磷的施用量能提高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同时,土壤对高浓度锌的次级吸附率小于低浓度锌的次级吸附率,而土壤对高浓度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要远大于对浓度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土壤对镉的次级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量、解吸率都随着磷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吸附量随添加镉的量增加而增加,但镉次级吸附量和吸附率随添加锌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解吸量和解吸率却增大,说明在磷吸附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锌促进了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对Pb、Cu、Cd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10种代表性农业土壤对重金属Pb、Cu和Cd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能力,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的最重要因素,土壤重金属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如乌栅土、青紫泥田、黄斑田),其对重金属吸附能力高于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低的土壤(如黄筋泥、粉泥田)。重金属解吸量随重金属吸附量和土壤重金属饱和度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从强至弱依次为Pb、Cu、Cd;当3种重金属共存时,重金属之间竞争能力强弱顺序与吸附能力顺序相同。重金属之间竞争作用随土壤酸度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