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云南杞麓湖生态脆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云南杞麓湖自然生态脆弱因素、湖泊生态脆弱因素、河流生态脆弱因素、森林生态脆弱因素和农田生态脆弱因素,探讨了杞麓湖生态脆弱的成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响优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涉及学生个体的内部因素、大学教育和生活中的外部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对优秀大学毕业生个案的研究,总结、分析出了影响优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五大因素,初步探索了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之间的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生态建设规律、过程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不是一、二个因素。从一、二个因素去分析生态建设和规律 ,在某些侧面和角度 ,比较透彻深刻 ;但在其它角度和侧面 ,显得乏力 ;单个角度、少数因素的分析因片面性、局限性强 ,未能系统地提示不同因素对生态建设作用的作用机制 ,因而无法有效地指导生态建设。多因素综合分析能将单因素分析的优点综合起来 ,并能弥补单因素分析的诸多缺陷 ,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解释说明生态建设发展的原因、动力、机制和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和分析对生态工业发展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将影响生态化工产业发展的因素归纳为3大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机制性因素,6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产业因素、社会因素、政策法规,同时针对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省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11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基于SPSS软件的克朗巴哈α系数的信度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并按各二级指标中所含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了影响生态化工产业发展的12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建议,为化工产业生态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人物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形成初步问卷,使用SPSS13.0和AMOS7.0软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表明,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由个人基本情况、就业基本素质、兴趣习惯、个人特长、家庭状况、外语能力、实践能力、就业技能训练、就业期望、就业适应性、就业主动性、学习能力、学校因素13个因素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χ2/df=2.335,RMR=0.086,GFI=0.764,RMSEA=0.058,CFI=0.822,IFI=0.823,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8,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9。结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6.
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可实现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并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结合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以及相关国家标准、文献,选取了30个影响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的风险因素,邀请专家通过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16个主要风险因素,并将其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备因素、有限空间自身因素4个层面;通过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并引入解释结构模型(ISM)理论计算生成可达矩阵,再通过集合运算对风险因素进行层次化分析,从而构建解释结构模型(ISM);根据ISM将风险因素划分为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并针对根本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用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为企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非环境因素的环境管理,通过经济杠杆因素、社会舆论因素、行政管理因素、宣传教育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等非环境因素,探讨治理环境的关键杠杆.  相似文献   

8.
开征碳税涉及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财政因素以及征管因素等外部约束。本文在借鉴国外开征或准备开征碳税过程中克服各类障碍因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运用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行业调查材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实际遇到的各类障碍。并从科学设计碳税制度、合理选择开征时机以及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和能力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克服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各类障碍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城市环境铅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理论,以武汉、兰州、长春、青岛四大城市为空间序列点,取表土、植物和居民头发平均铅含量为参考因素,取单位面积年均燃料油和燃料煤耗量,主要含铅污染物年均排放量,以及某些气象因素为比较因素,进行了多参考因素的优势分析。灰关联度矩阵表明,我国大城市环境铅污染的优势影响因素是燃料油年均耗量、燃料煤年均耗量、平均相对湿度和煤灰年均排放量,其中燃料煤年均耗量是表土平均铅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相对湿度是植物平均铅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燃料油年均耗量是居民发铅平均含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可以确认抗爆汽油中的铅对居民健康具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人员因素、机器因素、原料因素、检验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5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如何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度,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硫化矿石自燃灾害事故影响因素,首先基于WSR(物理-事理-人理)系统分析方法找出可能引起硫化矿石自燃灾害事故的影响因素,从而构建硫化矿石自燃灾害事故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考虑中心度和原因度,识别出引起硫化矿石自燃灾害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温度、pH值、蓄热条件、矿石成分及含量、初始铁离子浓度、地质条件和氧气浓度。该研究可为有效提高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吕晨  蓝修婷  孙威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8):1385-1397
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尺度特征,从乡镇街道尺度研究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并为城市人口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利用第五、六次人口普查乡镇街道数据,分析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然因素对不同类型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具有差异性。对常住人口作用强度由大到小的自然因素分别是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高程和河网密度,对外来人口作用力由大到小的自然因素分别是地形起伏度、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坡度、海拔高程和河网密度;2)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人口空间格局影响具有差异性。除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外,坡度和河网密度分别对六环内、外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较大。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对六环外人口格局作用力高于六环内地区;3)两类自然因素叠加对人口密度作用的强化方式体现为因素相互协同或因素作用力非线性增加。5类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力交互作用探测值为1,各类自然因素对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力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体制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客观存在及综合作用,导致环境执法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环境执法又面临着新环境。文章对新时期环境执法具体实践中,体制、机制、法制、执法能力、企业以及公众等因素及问题进行一定的阐述,并提出了提高环境执法作效能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消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EEE)闭环供应链低碳绩效影响因素的最优路径,对政府科学制定政策,提高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EEE)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因素影响力排序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层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构建解释结构模型(ISM)框图,将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级,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主要因素的综合影响力权重进行排序,得出优先消除影响因素的顺序为第Ⅲ、Ⅴ、Ⅳ、Ⅱ、Ⅰ层,描绘出消除WEEE闭环供应链低碳绩效影响因素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论域粗糙集理论,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综合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问卷调查获取到的大学生综合成绩与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到了综合成绩和影响因素之间的二元关系;然后利用双论域粗糙集的规则提取算法,分别获得了由综合成绩导出影响因素以及由影响因素确定综合成绩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张晓彬  于渤 《环境保护》2020,48(14):60-66
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北京PM_(2.5)的影响因素,即从工业化因素、城市化因素、跨区域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北京市PM_(2.5)成因与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测量了北京PM_(2.5)污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灰色关联度,并筛选出影响北京PM_(2.5)污染较为显著的因素。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北京PM_(2.5)问题影响因素指标可分为本地能源结构、本地源影响、区域传输影响、本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四个传导因素,其中区域传输的影响最大。进而提出要坚持在整个京津冀地区进行雾霾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实行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7.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活动,而人员密集场所往往会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对踩踏事故的风险分析能实现针对性的管控,从而降低事故的风险。通过事故案例分析,首先引入Haddon矩阵展现了人员密集场所踩踏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并从事故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三个维度分析踩踏事故的致灾因子;然后对Haddon矩阵中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整理,邀请专家采用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18个造成踩踏事故的风险因素,将其分为宿主因素、媒介物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四大类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构建邻接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生成可达矩阵,依照布尔运算法则对影响因素进行层级的抽取,构建层次化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最后根据ISM划分的层级,将全部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风险管控措施,可为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气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常用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影响大气环境容量的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前者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地理因素、环境背景浓度,后者主要包括污染源布局、污染物排放种类及特征、环境目标值、外来污染源。核算方法主要包括A值法、线性规划法、模型模拟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A值法主要用于宏观指导,因忽略干湿沉降以及化学转化作用等自然因素而造成核算偏差;线性规划法适用于制定区域内环境质量改善方案,但无法解决非线性问题;模型模拟法可兼顾多种影响因素,主要用于省级范围的环境容量核算,但技术、操作和计算都相对复杂;系统动力学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还考虑了社会经济影响,更适用于多目标规划模型问题和复合型空气污染问题。建议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且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并获得更准确的大气环境容量数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昆明市2004-2013年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对昆明市空气质量,污染物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昆明市空气质量的地理气象因素、污染排放因素、污染物远程输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影响景区火灾事故的风险因素众多,而时间、空间以及景区特征因素是地理、气候、人流、容量等火灾风险因素的集中体现。根据2004—2014年间我国景区发生的202起火灾事故案例,利用聚类分析和最优尺度分析我国景区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征及其与时空、景区特征等因素的关联关系。利用最优尺度分析发现,时间、空间和景区特征因素均与景区火灾事故相关变量呈现锐角关系,存在非线性典型相关关系。时间维度、空间尺度以及景区特征不同,其与景区火灾事故相关变量的关联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