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3年台风决策气象服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31个编号热带气旋生成,其中有9个在中国登陆.2013年台风活动具有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偏多,登陆强度强、登陆集中在华南,灾害损失重等特点.分析2013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气象决策服务情况,发现“天兔”提前5天即给出了明确的登陆预测信息,但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潭美”、“天兔”和“菲特”台风气象服务效果较好,均提前2天给出了准确的登陆点和强度预报.其中“菲特”作为1949年以来在10月份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菲特”台风气象服务开展迅速有力,决策服务启动早,预警信息发布频次高,部门应急联动及时,各级政府防范有力,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社会影响远轻于以往同类台风.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沿海热带气旋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遭受热带气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年际年代际演化特征仍不清晰.采用中国气象局公布的1949?—?2018年的最佳路径数据集、登陆热带气旋名录以及HadlSST数据,探讨近70 a以来我国东部沿海热带气旋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变化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1)70 a间,热带气旋生成个数以及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个数略有波动,但超强热带气旋个数生成以及登陆我国的个数呈现明显增加趋势;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大多生成于7、8、9月份,但4月以及11月也存在热带气旋生成并登陆现象.(2)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海域(432个)、南海海域(199个)和东海海域(28个),且主要在我国广东(220个)、海南(153个)、台湾(146个)、福建(47个)登陆.(3)热带气旋生成及登陆我国气旋与全球海表温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与西太平洋海温呈正相关,与东太平洋与印度洋海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湛江市热带气旋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以2000—2019年登陆的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以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近中心最大风速和过程最大日降雨量为因子,构建单个热带气旋致灾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热带气旋登陆次数、大风影响次数、暴雨影响次数等评价区域热带气旋灾害危险度,以此分析湛江市热带气旋灾害特征。结果表明:登陆湛江市的热带气旋强度以热带风暴和台风为主;热带气旋登陆频次呈上升趋势;热带气旋登陆地点集中在湛江市海岸线东段和南段;单个热带气旋致灾力最大的热带气旋是威马逊;湛江市热带气旋灾害危险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1950~2009年汕头沿岸的热带气旋和1953~2009年汕头风暴潮增水资料,确定汕头地区的增水影响区,并对进入影响区的热带气旋频度、源地、路径、登陆点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分析了影响汕头增水的热带气旋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防御风暴潮灾害重点在7~9月,尤其是7月;热带气旋进入影响区以后的路径和登陆地点的不同引发汕头风暴潮增水强度不同,东南-西北行的路径引发增水次数最多,强度最强,西登型和正面登陆型热带气旋较其他登陆类型容易引发较强增水等。所得出的结论,对风暴潮预报具有指导意义,利于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连港港区水域包括大连湾及鲇鱼湾油港两部分水域。其沿岸有130家厂矿、企业,通过101个排污口,每年排入港区约2.5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其中油类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0%。另外,每年约有3千余艘次各种船舶进出我港区;在鲇鱼湾有原油码头;在寺儿沟和石油七厂有成品油码头;上述原因造成了港区油类严重污染。为保护港区水域环境,防止和控制油类的污染,必须搞清港区水域油类的污染状况。我站从1981年起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港区水域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率为每年四次,每季一次。大连湾设19个站位,鲇鱼湾设7个站位。下面将港区水域三年(1981——1983)  相似文献   

6.
投稿须知     
《装备环境工程》2011,8(2):115-116
本刊采用网络投稿、审稿系统。请登陆www.zbhjgc.zom,点击"网上投稿",进入投稿系统投稿。请作者牢记投稿时注册的账号和密码,该账号和密码是作者查询稿件处理状态的凭证。  相似文献   

7.
投稿须知     
《装备环境工程》2011,(4):123-124
本刊采用网络投稿、审稿系统。请登陆www.zbhjgc.zom,点击"网上投稿",进入投稿系统投稿。请作者牢记投稿时注册的账号和密码,该账号和密码是作者查询稿件处理状态的凭证。作者可以在同一注册账号下同时多次投稿,不必每次投稿时都进行注册。  相似文献   

8.
利用沿海雷达资料分析2010年10号台风"莫兰蒂"强度变化特征。台风"莫兰蒂"进入台湾海峡后,由开始的结构不对称、强度弱,迅速转为小而强的小型台风,宽广的环流迅速收拢,台风眼墙紧缩而清晰,在整体上有一个增强到维持至最后登陆减弱的过程。利用沿海雷达资料对台风进行定位同时,还要加强分析台风强度变化,而判定强度方法主要基于台风中对流系统强弱变化判断和分析螺带中台风眼墙变化。  相似文献   

9.
红沿河核电厂区位于我国北方海域的辽东湾东海岸,经常受到北上热带气旋的侵袭和影响。观测和统计表明,在辽宁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能够达到台风,不容忽略。影响红沿河的热带气旋基本出现在7、8月份,以进入渤海后向西北移动和穿越山东半岛向北在辽东半岛登陆的两类热带气旋对红沿河区域影响最大,建国56年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在红沿河附近区域造成的最大风速达到25~33m/s,极大风速达40m/s以上。使用概率论方法和梯度风公式估算红沿河核电厂区可能最大热带气旋的强度参数,得到:百年一遇的可能最低气压估值为961 hPa,最大风速为35.4m/s,极大风速为46.0m/s;千年一遇的可能最低气压估值为939 hPa,最大风速为42.2m/s,极大风速为54.9m/s。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0年第1 1号台风“凡亚比”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计的模式方案较好地模拟再现了“凡亚比”台风的发展、演变以及登陆过程,并利用台风最佳路径集提供的路径、中心气压、地面最大风速等信息资料,NCEP/NCAR分析资料,TRMM降水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降水观测等各种资料与模式模拟结果开展了较细致的对比分析.模式模拟的台风路径与观测路径较为一致,分析出“凡亚比”台风的移动路径、强度、云系和降水分布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的高低层环流形式、垂直运动场模拟结构也完全匹配,同时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国沿海地区由台风造成降水的降水中心位置以及降水强度,但是对台风两次登陆时间的模拟均比真实的情况要迟6h,并且登陆位置偏西南.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0年海西沿海9个城市环境监测站主要污染物PM10浓度数据和每天对应的影响天气系统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选取典型过程,分析天气系统变化时对应PM10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暖区辐合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暖区辐合中心所在的地方,也是PM10污染最严重的地方;(2)变性冷高压后部比高压底部更易造成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3)一般情况下,高空槽前易出现降水,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而槽后不利于降水,易造成污染物的堆积;(4)登陆台风影响时,跟城市与登陆台风的相对位置有关:北部登陆台风有利于海西中北部城市污染物的扩散;中部登陆台风影响时,海西城市群PM10浓度均有明显降低;南部登陆台风影响时,南部城市群在台风登陆后,PM10浓度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86-I0001
国务院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通过对各地区节能形势进行分析,对照各地"十二五"年均节能目标,2012年1-10月,海南、云南、青海、新疆等4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一级,节能形势十分严峻;广西、贵州、甘肃等3个地区预警等级为二级,节能形势比较严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相似文献   

13.
估算了中国1997—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强度数据,并利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局域Moran's Ⅰ指数以及莫兰散点图从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两个角度考察了我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集聚效应:我国省域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水平相似区域倾向于相邻分布;另外,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即"低-低"集聚不断增加,"高-高"集聚逐渐减少.2辐射效应:内蒙古、宁夏和山西等省对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正向辐射效应,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辐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加速腐蚀的基础上,通过对Q345铁塔材料的静强度和疲劳试验,研究了宁波地区大气腐蚀环境对Q345铁塔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5 a内的加速腐蚀对Q345镀锌材料静强度的影响可以忽略;Q345镀锌材料在当量腐蚀前4 a,腐蚀的形式为均匀腐蚀与点蚀共存;当量加速腐蚀1 a后的疲劳强度无显著降低;加速腐蚀3 a后疲劳强度降低6.2%;4 a后疲劳强度降低12.7%,对应在95%置信度和95%可靠度下的寿命则分别降低25%和46.5%;加速腐蚀第5年,由于均匀腐蚀的发生,削减了腐蚀坑深度,使得其对"腐蚀坑深度"敏感的疲劳强度与第4年相同。  相似文献   

15.
福建土楼夯土墙风驱雨侵蚀损伤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年降雨高达1 600 mm,频繁遭受台风和极端天气袭击,每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挟着暴雨常常侵蚀危害着土楼建筑,风驱雨冲击侵蚀土楼夯土墙已成为土楼建筑的主要损坏形式。论文通过分析风驱雨作用下雨滴的运动形式及降雨特征,采用CFD数值模拟及风洞试验的方法完成数值风洞准确性模拟,以数值风场为基础加入降雨模型,考虑多种雨强和风速相互组合,分析风驱雨对土楼夯土墙的风雨侵蚀影响,揭示了夯土墙风雨侵蚀的内在规律。并通过当地一份气象统计资料作为算例,预测土楼年平均侵蚀损伤量在0.4~2.6 mm之间,所得结果为土楼的维护加固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生土建筑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函》(发改环资[2016]1659号)。该试点是为完成我国"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而设计。该试点将在浙江、福建、河南、四川等四省展开,从2017年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鄂尔多斯东胜北郊变至布日都变第二回220kV输变电工程"为例,对其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了220kV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电磁环境、声环境和非污染生态三方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各项环境监测指标均在标准限值范围内,对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增加导线对地距离或改变导线布置方式,有利于减小电磁场强度值。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曦 《福建环境》1995,12(2):21-23
在分析福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福建农业资源与生产状况,确立福建农业的发展道路-集约持续农业之道,提出了福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福建省农业水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8—2008年福建省农业水灾受灾和成灾面积数据,以灾情(受灾和成灾)指数反映水灾的影响范围,以成受比(成灾与受灾指数的比值)指数反映水灾影响强度,基于正态信息扩散计算方法对农业水灾进行风险评估,利用发生频次法对评估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业受水灾影响的风险概率随风险指数提高而下降;在相同风险指数下,成受比风险概率>受灾风险概率>成灾风险概率;受灾、 成灾、 成受比的平均风险概率分别为0.448 7、 0.480 0、 0.651 6,水灾对福建农业的影响比较频繁,影响范围和强度比较严重。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李宜蓁 《环境》2004,(7):20-21
当年郑成功登陆台湾的鹿耳门,原本是历史的光荣据点,如今这里的居民却活在废弃的安顺碱厂毒物阴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