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中EPS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活性污泥为对象,以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提取量作为污泥中附着性胞外聚合物(B-EPS)提取总量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加热法、超声法、NaOH+甲醛法、高速离心法、蒸汽法、硫酸法等6种不同方法对B-EPS提取的最优条件;并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对B-EPS提取总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佳B-EPS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高速离心提取法、蒸汽提取法、硫酸提取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较低;NaOH+甲醛法对B-EPS的提取总量虽然较高,但易导致测定出现误差,且抽滤时有结晶,影响操作;加热法对B-EPS提取效果较好,对细胞破坏程度小,且操作过程简单。因此,确定加热法为B-EPS的最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粮食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常见的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法;AOAC方法;用苯进行剧烈搅拌提取法。这些方法或操作复杂,试剂用量大,分析周期长;或需使用剧毒试剂。国外有报导用研磨萃取、柱洗脱的快速提取法,回收率在73%~99%之间.国内采用浸泡振荡法的尚未见正式报导。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结合实验室工作条件,提出采用整粒米样浸泡振荡提取农药残留量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法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结果与索氏提取法和AOAC法基本一致。可作为粮食农药残留量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胞外聚合物(EPS)在决定活性污泥机械稳定性及理化性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EPS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活性污泥絮体的结构、功能和性质.对EPS高效低损的提取是EPS异位研究的重要前提,而基于二价阳离子去除的EPS提取方法是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分别以实际污水厂和实验室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为EPS提取对象,对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乙二胺四乙酸(EDTA)法和柠檬酸钠(SC)法的EPS提取特性进行比较,从而系统梳理基于二价阳离子去除的EPS提取法的不同特点.结果表明,SC法具有最高的EPS提取效率,其EPS提取总量是CER法的1.36~1.53倍,是EDTA法的1.98~2.39倍;蛋白质仍然是3种提取法所得EPS的主要组分,但CER法具有最高的蛋白/多糖比,SC法次之,而EDTA法最低,且高的EPS提取量伴随着高的DNA含量;CER法对EPS组分的扰动最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EPS组分的原有特性,而EDTA法和SC法会破坏EPS中大分子组分及芳香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从而显著改变EPS分子量分布和荧光特性;EPS提取过程中外源提取剂的投加将显著影响EPS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面向对象的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岸带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运用 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①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结合,提取出乳山市海岸带12 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地区分了盐田和养殖水面、林地和园地,可提取出主要的道路和河流等细长线状地物;②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对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2.50%,Kappa系数为0.809 1,分别比最大似然法提高了11.44%和0.105 5,很好地避免“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对分类精度造成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度较高,为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南肺”果园土壤H g和A s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BCR连续提取法和Leleyter连续提取法,研究广州"南肺"果园土壤Hg和As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Hg和As形态分布都以残渣态为主;3种方法的土壤生物可给性分析均表明,Hg和As生物可利用态的含量较少;生物不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潜在可利用态。  相似文献   

6.
采用温和加热法、超声法、超声+振荡法和离心法4种方法提取硝化污泥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法、甲醛+NaOH法、甲醛+超声、阳离子树脂法(CER)和加热法提取硝化污泥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通过化学分析结合三维荧光(3DEEM)光谱对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B-EPS和TB-EPS的最优提取方法分别为温和加热法和甲醛+Na OH法,TOC提取量分别为16.82、58.43 mg·g~(-1).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温和加热法能有效提取LB-EPS中的类色氨酸和类腐殖酸;甲醛+NaOH法、CER和加热法提取的TBEPS中物质最为全面,主要包括类色氨酸、类腐殖酸和类酪氨酸.TB-EPS三维荧光浓度效应分析表明荧光峰位置与EPS浓度变化无关;类腐殖酸和类酪氨酸荧光峰强度随EPS浓度降低而减小,分别呈二项式和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郑燕  陈哲  侯海军  吴敏娜  魏文学 《环境科学》2010,31(4):1066-1071
采用4种方法分别提取和纯化2种典型土壤微生物RNA(水稻土和旱地土),并对RNA产量和质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方法1用液氮研磨法提取的RNA提取量最高,但需要纯化后才能满足RT-PCR等后续分子生物学要求;方法2用玻璃珠破碎法提取的RNA提取量稍低,但RNA纯度较高,可以直接用于RT-PCR等后续实验;方法3用试剂盒提取的RNA纯度高,但提取量最低,成本高,且对土壤样品有选择性;方法4未能提出供试土壤的微生物RNA.选择RNA提取效果较好的方法1和方法2并应用于3种典型水稻土(紫潮泥、红黄泥、麻沙泥),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也适合于这3种水稻土微生物R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更高的胞外聚合物质(EPS)得率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较了活性污泥预曝气时间及2种提取方法(超声法和甲醛+NaOH法)对提取EPS的影响,分析了EPS的荧光组分以及与污染物去除有关的基团差异.结果表明,污泥经过4h预曝气,EPS得率最高;甲醛+NaOH法提取的EPS是超声法的1.5~1.7倍;其中蛋白质、多糖、DNA含量分别是后者的1.4~1.7、0.8~2和2.3~2.7倍.甲醛+NaOH提取法获得的EPS对高岭土的絮凝率和对Cr3+的去除率分别高出超声法16%和33%,絮凝率和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和63%.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甲醛+NaOH法提取的EPS中芳香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分别是超声法的1.4~1.9倍和1.8~2.4倍;胡敏酸类物质仅大量存在于甲醛+NaOH法提取的EPS中,且腐殖质与Cr3+去除率呈显著相关(P<0.01,R2=0.92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甲醛+NaOH法提取的EPS中有区别于超声法的特殊基团,其中-OH、-COOH、-NH2等基团与Cr3+发生了配位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比蛋白酶K-CTAB法、SDS-酚氯仿抽提法和试剂盒法对微污染水体总DNA的提取效果,进一步通过PCR-TGGE电泳及优势条带切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SDS-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水体总DNA效果最佳,试剂盒法次之,经纯化后均能扩增成功,蛋白酶K-CTAB法失败;SDS-酚氯仿抽提法比试剂盒方法的TGGE图谱条带数更多,代表的生物多样性更全面;试剂盒方法对革兰氏阳性菌的DNA提取能力不及SDS-酚氯仿抽提法。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单独提取法和连续提取法(经典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划分入手,分析环境条件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借鉴离子交换原理,尝试性提出与传统形态划分平行的土壤重金属离子形态划分;归纳了土壤传统重金属形态和离子形态与植物吸收有效性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吸附钝化修复是最有希望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钝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堆肥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12  
分子生态学为堆肥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DNA的提取是该技术的基础,但由于腐殖酸类物质的污染,增加了堆肥微生物总DNA的提取难度.采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溶菌酶法、超声波破碎法和蛋白酶K-CTAB法)从堆肥中提取微生物的总DNA,使用核酸和蛋白质分析仪检测后表明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DNA产量均较高;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其长度约为23 kb;使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27F和1 495R)对总DNA进行PCR扩增,都获得了几乎全长的16S rDNA序列(约1.5 kb);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和AluⅠ)对纯化后的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DNA反映了比较一致的微生物多样性.虽然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其提取的DNA都可以用于堆肥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某一种方法用于提取堆肥总DNA.  相似文献   

12.
提取时间对提取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煤田气肥煤和夹矸样品为研究对象,以CH2Cl2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为10,20和30 min)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为24,48和72 h)提取其中可抽提有机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提取液中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对比不同抽提时间对提取原煤中PAHs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为优化原煤中PAHs的提取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淮北煤田样品中可抽提USEPA优控PAHs以菲为主,其含量占16种PAHs总量的40.0%~65.5%;夹矸样品中可抽提PAHs含量并不因其有机质含量低而明显低于原煤样品,夹矸中PAHs的迁移特征需引起关注.在实验条件下,提取原煤中PAHs,超声提取时间应选取30 min,索氏提取时间法应选取24 h.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中EPS的提取效率进行了研究,采用的提取方法有NaOH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法),加热法和离心法。结果表明,CER法是两种污泥EPS提取中最有效的方法。经过16h的提取,EPS中DNA的含量分别为0.73%和1.61%,这表明EPS的提取没有受到胞内物质的污染。两种污泥EPS的提取量分别为74mg/gVSS和80mg/gVSS,其中多糖和蛋白质是EPS的主要成分。在研究中,CER法最佳提取时间为8h,高搅拌强度和CER投加量都有利于EPS提取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索氏提取、自动索氏提取、压力流体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提取5种常用的土壤提取方法,以苯并(a)芘为例对提取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提取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面都没有显著性差异,都是适合土壤中苯并(a)芘的提取方法。在精密度方面,压力流体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略优于其他方法。在加标回收率方面,索氏提取和压力流体提取法略优于其他方法。5种提取方法提取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全部在置信区间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方法,包括单级提取法和多级提取法。列举了最常用的单级提取剂,并就0.1 M醋酸、0.43 M醋酸、0.01 M EDTA、0.1 M氯化钙和0.1 M硝酸钠5种提取剂的金属提取量进行了对比。结合文献,分析了常用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包括无机盐、无机酸或有机酸以及有机络合物。对Tessier法和BCR法进行比较,说明了现有顺序提取法已经能够较好地表现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化学形态分布。最后就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研究的选取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分析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演替情况,对比研究了从固态发酵中提取细菌和真菌DNA的3种方法--溶壁酶法、超声波法、液氮研磨 CTAB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由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DNA的产量与纯度;使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341F和907R)和真菌18S rDNA基因通用引物(NU-SSU-0817和NU-SSU-119)对DNA进行了PCR扩增;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固态发酵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得到的粗提和纯化DNA长度均约为23 kb;细菌和真菌PCR产物长度分别约为586 bp和422 bp.细菌和真菌PCR产物的DGGE分析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DNA所反映的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一致;但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表明溶壁酶法提取固态发酵中微生物总DNA产量最高,超声波法次之,液氮研磨 CTAB法最低.  相似文献   

17.
有效提取总蛋白是活性污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第一步,由于活性污泥中含有腐殖质以及其他复杂的有机物质,因此常规的提取方法均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文章考察了SDS-酚-TCA法、SDS-酚法、柠檬酸钠-酚法、SDS提取法和SDS震荡提取法抽提活性污泥总蛋白的效果,比较了蛋白得率,并通过SDS-PAGE对蛋白的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可从活性污泥中提取蛋白质,但5种方法在提取的蛋白的得率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其中采用SDS-酚法抽提的蛋白质效果最好,以该方法提取的蛋白质得率最高并且蛋白条带最多。该文为活性污泥总蛋白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九龙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林承奇  胡恭任  于瑞莲  韩璐 《环境科学》2017,38(3):1002-1009
分别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和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分析九龙江17个表层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特征.BCR四步提取法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Fe、Ni、V、Tl、Ba、Sb、Ga、Cr和Sr)以残渣态为主;Mn可提取态含量最高(占总量83.8%),其次为Cd、Pb、Zn、Co和Cu(分别占总量80.0%、75.5%、74.3%、70.8%和57.7%).稀硝酸提取法表明,Pb、Mn、Cd、Co、Zn和Cu的稀硝酸可提取态具有较高比例(分别占总量70.4%、65.4%、58.7%、48.4%、44.5%和45.5%).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表层沉积物中Pb、Mn、Cd、Co、Zn和Cu具有较高生态风险.综合对比两种提取方式分析结果,各有优缺点.一般情况下,稀硝酸单级提取法已足以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 气相色谱法用于农药残留量的分析,已为大家所熟知。它具有现代分析方法的优点:快速、灵敏、准确、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等。然而在与之相随的前处理方法上则较为繁锁。如采用较多的经典法——索氏提取法,试剂用量大,操作步骤和玻璃器皿多,对大量样品的提取分析,颇感不适。本文就大米中六六六、DDT分析过程中的提取方法,提出改进,采取一次定容提取,以简化操作,样品用量和试剂用量大为减少,灵敏度得到提高。本法简便易行,对大量样品分析尤为适应。  相似文献   

20.
HBCD(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是一种常用的溴代阻燃剂,其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已被定性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了建立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检测土壤中w(HBCD)的方法,分别对超声波提取HBCD条件及气相色谱检测HBCD参数进行优化,并对超声波提取法与索氏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最佳超声波提取土壤中HBCD条件为以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丙酮溶液为提取溶剂,60℃水浴振荡,超声波提取50 min.②气相色谱优化后提取HBCD的最佳分离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40℃;初始温度90℃,保留1 min;升温程序为90℃时以15℃/min升温至160℃,保留2 min,再以10℃/min升至220℃,保留2 min,最后以5℃/min升至280℃,保留3 min;分流模式为不分流;以氮气为载气;进样量为1 μL;FID检测器温度为300℃.③HBCD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可达97.1%,相对标准偏差为3.5%,方法精密度高.④与索氏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时间短、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并且方法重现性和精密度较好,能更有效地分析土壤中w(HBCD).研究显示,场地土壤中w(HBCD)平均值为0.757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22%(小于5%),超声波提取及气相色谱检测土壤中HBCD的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对分析土壤中HBCD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