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波变换理论在炸药装药安全性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CT探测炸药时,存在的严重噪声使得信号难以识别,严重影响了炸药探测的可靠度和精确度.为提高工业CT探测炸药的信噪比和可靠性,利用小波变换的方法降低信号噪声以实现有效的炸药探测.结果显示,小波变换可以实际地进行工业CT探测炸药得到的信号的分析,能有效地抑制噪声和提高信噪比,并且利用小波变换可以检测出药柱的裂纹以及裂纹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引言 爆炸物探测技术通常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发现某部位、某区域或某方位中的可疑爆炸物,是防爆技术中的首要环节.本文探讨的炸药探测技术是对炸药本身的固有属性进行探测.目前很多文献对炸药探测根据探测所需的炸药量分为微量(Trace)探测和常量(Bulk)探测两类,该种观点认为:微量探测技术是通过收集爆炸物周围的气体或炸药微粒散落物,并使用相关的探测技术进行分析.这类技术对易挥发的炸药探测效果明显,且报警结果并不表明可能会马上发生爆炸的爆炸物的存在,有可能来自被检查对象接触过炸药或者环境中的与炸药成分相关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的痕量炸药探测技术,结合国内防爆安检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选择炸药探测仪应该把握的关键要素,以及日常维护保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反恐怖斗争中炸药探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探测原理.分类讨论了国外已有较成熟的技术和还在研究的新技术以及一些技术构想,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检技术的发展,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爆炸物探测技术:X射线、金属探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试用和探索的炸药探测技术:核四极矩谐振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质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相干散射技术,以及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品的探测,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人体携带威胁物探测技术: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成像等,以及防爆安检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检技术的发展,当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爆炸物探测技术:X射线、金属探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技术.试用和探索的炸药探测技术:核四极矩谐振分析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质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相干散射技术,以及易燃、易爆液体危险品的探测,并介绍了当前新兴的人体携带威胁物探测技术: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成像等,以及防爆安检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超灵敏的炸药探测器,据称其探测能力比训练有素的警犬还要强。  相似文献   

8.
某核电站(二期)工程存储有大量的炸药用以工程建设的负挖炸石、提供施工用的碎石。为保证炸药仓库的安全,对该仓库的监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安防系统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视频显示技术、电子探测技术、现代软件工程、图像处理技术等有机结合,集信息、通信、控制、指挥为一体,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便于统一指挥和调度,形成一个高效、智能、立体的炸药仓库安防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起重机械轨道是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目前的轨道检测方法,精度较低,安全性差,无法满足各类工况的检测要求。为解决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起重机轨道检测方法,以准直激光束为基准直线,由机械小车配备光斑位置探测装置于轨道上行走并测量各检测点的偏差数值。本文介绍了检测原理、实施方式并分析了算法,对装置样机多次试验,数据对比,评估其测试精度,并得出了此检测装置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列出了三种炸药检测方法和八种常用检测技术,比较了三种现有便携式炸药检测仪的主要功能。指出了自主开发适应我国需求的便携式炸药检测仪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废弃发射药及固体推进剂在工业炸药中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概述了含火药的粉状炸药、浆状炸药、乳化炸药、铵油炸药及灌注型炸药的爆轰性能,分析了各类炸药的工艺生产、使用及安全环保等特点。粉碎后的火药颗粒(Φ≤5 mm)可用于制备粉状炸药,也可利用现有的工业炸药生产工艺,将火药作为敏化剂加入浆状炸药、乳化炸药/乳化基质中,或将大颗粒火药直接与铵油炸药混合。这些方法工艺简单,且火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炸药的爆轰性能。尤其是含火药颗粒的灌注炸药生产工艺更简单、安全性更高,避免了火药粉碎工艺,废弃火药的再利用率高,而且炸药的爆轰性能优良,爆速大于6000 m/s,用作震源药柱或露天炸药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已成功地将废弃发射药再利用于工业炸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工业炸药的发展趋势,目前应重点进行废弃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列出了三种炸药检测方法和八种常用检测技术,比较了三种现有便携式炸药检测仪的主要功能。指出了自主开发适应我国需求的便携式炸药检测仪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常见密度在线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数字称重技术间接在线测量炸药密度的新方法,建立了乳化炸药密度数字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包括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硬件和电气线路的安装,以及软件程序连接和调试.研究表明,样品质量与检测系统的数字输出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测量精度满足要求.因此,该系统可实现乳化炸药密度的在线实时测定,同时还可通过PLC实现敏化效果的自动反馈与调控,从而保证乳化炸药的敏化效果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和国际反恐形势的发展,对炸药(爆炸物)探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的技术研究也非常热烈.传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目前依然占据市场应用设备的主流.新的技术也不断提出,力图从实验室研究进入社会实际应用.公安主管部门应该对目前的炸药探测设备及其技术有清晰的认识,排除某些生产制造商的商业化宣传影响,充分认识这些技术和设备在实际公安一线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与国内和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乳化炸药是以氧化剂水溶液为分散相,以碳氢燃料为连续相,通过乳化技术制备的油包水乳胶型抗水工业炸药。近几年来,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间断式生产工艺发展到现在的全连续全自动生产工艺,但无论采用哪种生产工艺生产乳化炸药都需要乳胶基质的冷却过程,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通风冷却、水冷却、强冷器冷却、钢带冷却等等。我公司于2006年引进湖南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E—HLC型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6.
乳化炸药是以氧化剂水溶液为分散相,以碳氢燃料为连续相,通过乳化技术制备的油包水乳胶型抗水工业炸药。近几年来,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间断式生产工艺发展到现在的全连续全自动生产工艺,但无论采用哪种生产工艺生产乳化炸药都需要乳胶基质的冷却过程,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通风冷却、水冷却、强冷器冷却、钢带冷却等等。我公司于2006年引进湖南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AE—HLC型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7.
膨化硝铵炸药是一种高性能、低能耗、低成本、高安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状工业炸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在全国80多家工厂进行了技术转让,已建成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线50多条。这些生产线工艺技术的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优良,但也存在着生产线工艺环节多、劳动定员多、工人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经济成本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机场“黑飞”无人机的检测关系着整个机场的安全问题,机场现有基于雷达手段的无人机探测方法无法正确识别无人机的类型及个数。基于现有雷达探测无人机方法存在的缺点,对PPYOLO tiny目标检测方法在无人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结合机场“黑飞”无人机的特性和硬件设备部署中模型参数量小的特性,提出了基于Bi-PPYOLO tiny的轻量型无人机检测方法,提出双锥台特征融合结构,并优化检测头部的锚框大小,有效提升了无人机的检测精度。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将平均检测精度PmA从68.07%提升至76.71%,模型参数量为4.06 MB,推理速度为32.21帧/s。所提方法有助于轻量型无人机检测方法在光电设备上的部署与实施,与现有机场无人机探测手段共同保障机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挠性炸药-橡胶炸药。在分析捷克成型橡胶炸药的基础上,并根据性能要求,逐步摸索确立了一套制备工艺方案。初步确定了该橡胶炸药的配方,即IR:RDX:石蜡油:SiO_2=25%:50%:12%:13%。并对所研制的橡胶炸药进行了感度测试及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与捷克橡胶炸药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20.
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技术及其在炸药探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痕量炸药的准确、快速检测对安检排爆、反恐防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轭聚合物具有强的光捕获能力,具有倍增光学响应性,可用来放大荧光传感信号,为微痕量炸药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感模式.基于分子链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技术的新型炸药探测器自2005年在美国面世以来,因其具有超高的灵敏度、优良的选择性、无放射性和不需要预热等特性,已在美军及其盟军中大量装备.鉴于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该技术产品目前对中国禁运.本文着重介绍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原理、技术关键、特点及其在痕量炸药检测方面的应用,促进我国安防领域的工作者对这一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