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红 《环保科技》2002,8(2):39-43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贵州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 ,特提出贵州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包括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促进贵州旅游事业的发展 ;加强监督管理 ,深化改革 ,增强经济活力 ;增加投入 ,加强旅游设施的基础建设 ,改善旅游环境 )。  相似文献   

2.
自然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旅游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很大。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旅游资源是以永续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旅游地生态建设和管理是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突出旅游特色,兼顾多样性和创造性开发、挖掘旅游潜力、增加吸收力和竞争力是旅游地发展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贵州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但其现在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着制约作用。因此,加强贵州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贵州旅游业可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4.
贵州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新兴经济产业,通过20年的发展半大,现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在迅速发展。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和对全省旅游业宏观布局的指导,导致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布局不尽合理。因此,科学,合理地布局全省旅游资源,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使贵州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应是世纪之交贵州旅游业的当务之急,贵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20年来的开发状况,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未开  相似文献   

5.
宋晓虹  欧敏 《环保科技》2001,7(3):41-45
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但其现存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着制约作用。因此,加强贵州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6.
史静一 《环保科技》2000,6(1):65-70
贵州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新兴经济产业,通过20年的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在迅速发展。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和对全省旅游业宏观布局的指导,导致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布局不尽合理。因此,科学、合理地布局全省旅游资源,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使贵州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应是世纪之交贵州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贵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20年来的开发状况,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未开发和已开发两大类,并分级,据此标准,对全省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结合旅游业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将全省最主要的旅游线路分为4个级别,并作具体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全省旅游资源应该在宏观的战略决策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合理的开发,让旅游资源在点、线、面上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田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区域资源开发以油田、稻田、苇田和虾田开发为核心,在土地利用主要做到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对河口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要注意保护,发挥业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对河口湾水产资源更要加强保护与培育。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资源研究的关键。来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探讨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旅游发展的新特征、资源价值的新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以及针对专项资源的保护开发的新对策等方面重新定义新时代旅游资源研究的重点,核心观点整理如下:(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变化推动旅游产业革新,旅游资源的内涵也相应不断丰富。新时代旅游资源的重构、泛化和组合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划分和评价,未来资源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合理认知旅游资源的新特征和新价值。(2)新时代,传统资源开发的条件趋严,坚守生态底线是发展的基础。从供给端看,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面向游客新需求,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借助科技新手段,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属性,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可持续发展。(3)从需求端看,捕捉客群变化特征,构建社会规范和文明旅游新方式,从多方面引导游客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从而形成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调的新思路。(4)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决定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要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新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产业集聚为突破,重视乡村社区利益,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活态利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针对人文旅游资源,需要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本真性,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针对山地民族旅游资源,在时代价值重新认知的基础上要重视其地域系统的独特性,基于人地关系整体化保护与开发;针对民宿旅游,重视其转化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区。  相似文献   

9.
问卷调查在旅游景区实施ISO14001标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东辉 《福建环境》2002,19(2):30-32
以鼓浪屿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问卷调查为例,对环境质量满意度,旅游资源价值和实施ISO14001标准的潜在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环境目标指标的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和环境绩效的评估提供了依据,也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费用效益分析提供了参考性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武隆县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 ,为了合理而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维护景区生态平衡 ,避免步入自然风景人工化、风景名胜城市化的误区 ,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 ,根据县委《关于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决定》,武隆县人大常委会最近作出了《武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切实加强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决定》,对旅游资源和风景名胜区的设定、保护范围及要求、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使武隆实施生态旅游大县战略有法可依重庆市武隆县加强旅游…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利用遥感方法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的全面调查,查清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方面所存在的地域辽阔、矿产资源及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采伐也不合理;草场资源分布不均,种类又少,且退化严重;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生态保护;对不同类型生态区分别实行保护措施;提倡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进行生态恢复重建;在开发建设工程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工作等保护对策,可供有关部门在生态环境规划、决策及建设中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野生灵长类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徽黄山旅游开发利用野生短尾猴资源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灵长类动物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推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玉笥山是一座融合了道教洞天福地文化、道教建筑文化、道教诗词歌赋文化、道教科仪音乐文化、道教养生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资源的道教名山,如何充分挖掘特色、进行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对玉笥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具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深入分析玉笥山道教文化资源内涵、玉笥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集管理、保护、开发的互促型管理体系模型,创新宣传方式从而带动全方位道教文化传播体系,创新旅游产品组合以深挖道教文化资源返促旅游发展的环状发展体系等相关玉笥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旅游地评价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旅游地资源评价和开发研究,是进行旅游开发宏观决策,确定对应的旅游活动类型和接待规模,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与景区、景点设计时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对旅游地资源的评价制图和旅游开发用地预测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南极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年来赴南极旅游的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但国内外对南极旅游资源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对其分类和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我国南极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南极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已开展实质性旅游活动的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共558个,按属性可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和30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类型丰富,水域景观占比较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格雷厄姆地沿海及附近岛屿、罗斯海周边岛屿及大陆形成了两个高密度集聚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是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与我国相关的南极旅游资源较少,中国在南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和成熟度也相对较低,未来应尽快摸清南极旅游资源状况,加强南极旅游影响研究,推动我国南极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议贵州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的水能资源储量丰富,水能蕴藏量1874千瓦,列全国第六位,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水电不仅能充分地利用贵州丰富的水资源,同时水电还具有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对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水电开发可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水土流失、下游水质恶化、水电开发区生态平衡的失调等。因此,水电开发者只有坚持水电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水电开发才能在贵州走得更久。  相似文献   

17.
在寺庙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将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是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促进积极健康的旅游态势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从寺庙景观环境管理保护的专项角度出发,通过中国相关立法对环境要素管理保护的定义与比较,分析环境管理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联,并落实在项目的实践应用设计中。这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为这一策略提供依据,并对今后乐山地区寺庙景观环境的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蕴 《环境工程》2022,(4):259-260
<正>社会经济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加剧让更多的人开始向往森林的宁静。森林旅游行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们身心得到舒缓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态资源被破坏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在科学的行业发展观指向下,各个地区需要加强对森林生态资源的重视和保护,以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我国地广物博,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公园的开发积极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合理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旅游功能区域的相关设施与制度,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前提,以生物的多样性为基础,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开发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有着丰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的旅游开发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好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等等。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基于目前环境保护中的循环经济理论,结合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现状,从而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引入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中,并提出了应该顺应目前“绿色旅游”这种新旅游趋势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最终走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