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唐文伟  曾新平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93-1997
研究了乳化液废水湿式氧化前后的可生化性和生物毒性变化,并考察了SBR工艺处理湿式氧化后的乳化液废水的效果.实验证明,乳化液废水(COD=48 000 mg/L) BOD5/COD (B/C)为0.072 3,相当于0.120 mg/L氯化汞毒性,属难生化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湿式氧化处理后,B/C显著上升,温度越高,B/C上升幅度越大,生物毒性降低越多.在220℃和240℃湿式氧化后生物毒性分别降低18.3%和50.8%.SBR对220℃湿式氧化出水具有良好地处理效果,并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为1 500~3 000 mg/L时,COD去除率为94.6%~96.1%,进水COD为2 000 mg/L时,出水COD平均为96.0 mg/L.WAO-SBR处理乳化液废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碳链长度不同的2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大于在高岭土上,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8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黏土上的吸附量都明显小于12碳链的.2种不同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24h灭杀情况表明,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用量为1.5mg/L时,对3种赤潮藻的灭杀率达到90%,而8碳链的达到同样灭杀率需要2.4mg/L.碳链长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赤潮藻的灭杀率也高,改性黏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作用很好的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生态毒性实验发现,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的48h半致死浓度为17.5mg/L,在改性黏土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含纤维素废水生物水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植物或动物纤维所产生的高浓有机废水,含短小纤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蜡质、果胶及其分解产物(糖、脂肪酸、醇等),较难生物处理,属含纤维素废水。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表明,生物水解对含纤维素废水中高分子有机物,可予分解并提高度水可生化性:在常温、PH约9.5时,水解池污泥浓度达6.5~16.0g/L,容积负荷达2.9kgCOD/m^3.d,COD去除率为24—36%,VFA提高3.9—5.1倍,BOD/COD提高12~16%。分析认为:中温、酸性,纤维素、木素含量低时,水解效果应更好。  相似文献   

4.
农药废水的“物化+生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久效磷和亚磷酸三甲脂产生的废水是高浓度、毒性大的有机农药废水 ,采用适当的物化手段作为预处理可以降低废水的CODCr和毒性 ,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再经过以光合细菌为主的接触氧化处理 ,整个系统CODCr的去除率达到 99% ,出水CODCr降低至 2 0 0mg/L。  相似文献   

5.
络合萃取法与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技术经济角度对络合萃取法与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比较。建立了投资及净现值与处理量和浓度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当浓度小于265mg/L时,络合萃取法与生物法随处理量的不同在投资上存在差别;当浓度大于265mg/L时,无论处理量为多少,络合萃取法的投资始终小于生物法的投资。对于处理量较大、浓度较高的废水,采用络合萃取法能获得较大的净现值(NPV);当回收酚时,盈亏平衡点的浓度为1000mg/L,高于此浓度,络合萃取法处理为盈利项目。  相似文献   

6.
以聚合氯化铝(PACl)作为混凝剂,采用混凝法处理高浓度(COD>50 000 mg/L)涤纶工业长丝生产废水,以降低废水的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和生物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以便后续采用生物法进一步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ACl能够有效降低废水的浊度、COD、BOD5及生物毒性,其对浊度、COD、BOD5和生物毒性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2.8%、91.2%和99.2%。此外,PACl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在其投加量为1 200 mg/L时,BOD5/COD值(0.13)可达到原水的1.75倍。综合考虑废水处理成本及污染物去除情况,PACl最佳投加量为1 000~1 500 mg/L。  相似文献   

7.
混凝-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港口洗舱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船舶清洗废水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生物毒性高的特点,提出了混凝-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组合工艺.该组合工艺的关键是采用臭氧进行氧化处理,去除色度和部分有机物,并且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通过后续的BAF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中试结果表明,在原水CODCr为2 000~3 500 mg/L的情况下,最终出水的CODCr低于300 mg/L,能有效处理此类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变化复杂的洗舱废水.  相似文献   

8.
考查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废水的效果 ,研究了抽吸与暂停时间、温度、压力、进水浓度和污泥浓度等因素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得出最佳因素组合为时间抽吸1 2 min,暂停 2 min,温度 2 0℃左右 ,压力 0 .1 5MPa,ML SS350 0 mg/L时 ,进水浓度的变化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加压生化与生物滤池相串联的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合成制药废水的试验表明:该工艺不但能够适应成份复杂多变以及污染物浓度较高、生物降解难度大的制药废水的处理,且效果显著。出水COD<50mg/L,去除率为95%;BOD5<10mg/L,去除率为97%;挥发酚的浓度<0.1mg/L,去除率为99.9%;石油类的去除率为91%,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滤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 :当试验平均温度为 2 5°C时 ,厌氧工艺出水CODcr在 2 0 0 mg/ L左右 ,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 CODcr小于 60 mg/ L;当试验平均温度为 1 5°C时 ,厌氧工艺出水CODcr在 3 0 0 mg/ L左右 ,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 CODcr小于 1 0 0 mg/ L。采用混凝后处理还可同时减少浊度和臭味。  相似文献   

11.
改性壳聚糖季铵盐的研制及其对高氯酸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燕华  李适宇  刘广立 《环境科学》2011,32(9):2537-2542
通过将壳聚糖季铵盐改性以实现固定化,并用于水体中ClO 4-的吸附去除,研究了改性过程相关工艺参数对产物吸附能力的影响,考察了产物的吸附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戊二醛的交联性能优于甲醛和环氧氯丙烷的交联性能,戊二醛的最佳投加量为6.82%,最佳的反应温度为45℃,pH值在3~12之间交联反应均能很好地进行,从而实现壳聚糖...  相似文献   

12.
烷基多糖苷季铵盐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萍  俞志明  宋秀贤 《环境科学》2006,27(11):2164-2169
研究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粘土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其在2种粘土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并且吸附速率很快,在1~2min之内就能够达到吸附平衡,经红外分析发现其可以对粘土进行有效改性.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强壮前沟藻、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有机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去除情况和絮凝动力学.结果表明,烷基多糖苷季铵盐用量分别为0~0.4 mg/L、0~0.5 mg/L、0~0.8 mg/L时,对上述3种藻的生长只是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6~1.2 mg/L、0.75~1.5 mg/L、1.2~2.4 mg/L时,就会阻碍上述3种藻的生长,并且3d之后能够使其几乎全部死亡.用其改性粘土后,在与原土相同的用量条件下可将对赤潮藻的去除率从2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有效去除赤潮藻的粘土用量.其沉降动力学研究表明,粘土的种类、用量以及改性剂的用量都是影响体系沉降速率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以达到提高沉降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SBR反应器内短程硝化系统快速启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快速启动自养短程硝化系统的方法,研究了溶解氧(DO)、pH、温度、外加有机碳源对自养短程消化系统的影响。以硝化污泥接种反应器(SBR),在纯自养条件下利用高浓度溶解氧1.0~1.6mg/L和中温(35±1)℃达到亚硝酸氮的快速积累。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280~300mg/L,HRT为12h,控制pH值为7.5~8.5、温度在(28±1)℃、溶解氧浓度为0.8~1.2mg/L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亚硝酸氮积累率高达95%。试验证明投加有机碳源(COD)50mg/L左右时,不会对短程硝化系统产生影响,且能实现较高氨氮去除率和稳定的亚硝酸氮积累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曝气-催化氧化-SBR工艺对富含乙酸乙酯废水进行了处理,并确定了最佳实验室参数。实验表明,该组合工艺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所含高浓度乙酸乙酯,出水COD<150mg/L。  相似文献   

15.
杨军  李永强  李晓峰  苏薇 《环境工程》2012,30(5):39-41,85
羧甲基纤维素(CMC)生产废水在ρ(COD)=35 000 mg/L,ρ(Cl-)>27 000 mg/L的情况下,系统采用联动调试,通过接种活性污泥并依梯度启动各单元调试,在逐渐提高进水浓度的情况下,以TDS作为控制指标,经过120 d的驯化培养,驯化出耐高盐型活性污泥。当ρ(Cl-)上升到27 000 mg/L时,生化系统中COD依然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MBR系统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6.
共存氯离子对饮用水纳滤除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伟芳  刘文君 《环境科学》2009,30(3):787-791
采用深井地下水配水试验研究了高氟饮用水纳滤除氟的可行性、膜污染及共存氯离子浓度对纳滤除氟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对原水中的所有共存阴离子均有截留效果,原水F-浓度低于6 mg/L,纳滤出水的F-浓度低于1.2 mg/L,能满足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标准.随着F-浓度的增加,其截留率下降;进水共存Cl-浓度的增加,F-的截留率呈下降的趋势,F-的截留率降低的百分数在Cl-每增加1个mol数和氟离子增加0.1个mol数时相当,当Cl-浓度>220 mg/L时,F-的截留率有所上升,但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对膜污染成分分析表明,膜污染主要是晶体颗粒形状规则的无机碳酸钙,柠檬酸+氨水清洗可有效清除污染成分,恢复膜通量.  相似文献   

17.
对于低浓度含氨氮废水,铵离子交换工艺具有高效、低耗的优点。在实验室利用固定床离子交换装置处理氨氮废水,在20L/h条件下,铵交换量达到最大,为6.1mg/g。分别选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以及碳酸钠溶液作为再生液,连续处理石化含氨废水。在进水氨氮浓度小于50mg/L条件下,出水氨氮小于1mg/L;在进水氨氮浓度60-80mg/L条件下,出水氨氮小于2mg/L。再生液用量约为床层体积的4倍。  相似文献   

18.
在太湖流域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研究中试气升式氧化沟的污水处理效果,获取了出水主要指标稳定达标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出水COD<50mg/L的最大容积负荷为0.88kg/(m3·d).NH4+–N污泥负荷不大于0.06kg /(kg·d)时,出水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5 mg/L.直沟段DO降低到0.6~1.0mg/L后,进出水TN平均浓度分别为30.7,11.3mg/L,并能保证出水TN<15 mg/L稳定运行14d以上.进气量30m3/h时,直段底部最大流速为0.19m/s,中上部流速为0.03m/s,此时沟底没有出现污泥沉降,出水各项指标稳定达标.生产型气升式氧化沟的占地面积将比传统氧化沟至少减少25%.  相似文献   

19.
油田作业废水臭氧化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田作业废水(COD)高、难降解的特点,探讨了废水的pH、COD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化时间等因素对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化对油田作业废水COD去除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废水pH、废水的COD和臭氧投加量;当废水的COD为1064.0mg/L、pH为3.0、臭氧投加量为10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9.1%;臭氧化处理对低浓度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低于其对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污泥驯化和共代谢对吡啶和苯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其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吡啶、苯的降解特性,并对吡啶和苯分别与苯酚共基质条件下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7.2时,焦化废水降解率最高;当浓度小于40mg/L时,吡啶和苯可以部分被降解,浓度大于60mg/L时微生物呼吸作用明显地被抑制;污泥驯化有利于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的提高。初步分析了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