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闽江下游福州城区段为研究区间,分析了闽江下游福州段的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了枯水期城市排污口布局和排污强度规划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潮河段排污存在明显的污染物上溯现象,在东南区水厂至马尾水厂备用水源地之间形成高浓度污染团,洋里和连坂排污口对东南区水厂水源地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高潮时刻的高锰酸盐指数增量将达1.0mg/L,氨氮增量将达约0.15mg/L,叠加本底值后水质已接近Ⅲ类标准限值。建议逐步将取水口向城市上游淮安段转移,更换取消东南区水厂的取水口。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长江沿岸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MIKE 21建立了长江马鞍山-高桥段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并以江山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为例,对其排污口迁址改建前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模拟.结果 表明,较于原排污口排放,拟设排污口在执行新排放标准情况下,对九圩港入江断面水质有改善作用,COD、NH3-N、TP的改善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在排污口设置过程中,往往由于其排放标准低于目标水体标准,导致在排放口附近形成超标区域,特别是对于大江大河,需要研究污染物排放影响范围以及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以黄冈市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例,通过MIKE21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在长江水体内的影响范围、浓度大小以及对下游敏感点的影响程度,正常排放时COD、NH3-N不超标,事故排放时存在局部的超标但对下游7km较远处的取水口影响很小,可为排放口地表水影响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排污口的设置往往会导致附近水域出现水质超标现象,尤其对于城市内河道,涉及群众用水健康及对周边敏感区域的影响,需要对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以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例,采用MIKE21二维水质模型模拟了6种工况下COD、NH3-N两种入河污染物对下游水体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正常排放时COD、NH3-N对下游水体影响较小,水质基本满足排污口所在河段水功能区水质要求,事故排放时,对下游造成10km以上的影响。模拟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排污口排放污水对河道下游水质的影响情况,可为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染物影响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泰州靖江市新十圩港大桥省考断面近年来水质出现超标现象,为了控制该断面水质达标,不让超标水汇入长江.基于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建立了靖江市十圩港河流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控制断面达标法、污染影响分担率计算法得到十圩港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与各镇分担率.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从而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各类污染物的削减量;根据各入...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结构三角网格划分计算区域,构建了非稳态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系统分析预测方案的设计思路,模拟长江南通段乙二醇泄漏入江输运迁移过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在感潮江段、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乙二醇污染带的整体扩散规律,预测方案能够体现污染事故的最不利影响情景;潮汐是影响污染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泄漏事故发生后,污染带更倾向于集中在下游北岸,对下游取水口污染程度较高,污染带停留时间也比较长。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内河航道线路整治和优化的力度明显加大,而伴随着通航能力的改善,航运及工程船只使得周边水域的溢油风险不断加大。加强溢油事故风险预测,针对事故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溢油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基于闽江段航道整治工程,设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溢油泄漏点,利用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就施工整治航段溢油事故对下游取水口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记录油品入江后的油膜漂移轨迹及最快到达取水口的时间、油膜厚度和持续污染状况,为溢油风险防控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提高,基础设施管网建设落后,部分城市污水直排入河导致地表水质不达标。以广东省鸦岗国家考核水质断面为例,选取COD、氨氮、总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鸦岗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主要入河污染物的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鸦岗断面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年均值浓度为1.98mg/L,年入河量为4010t,超出Ⅳ类水(1.5mg/L)目标。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源对氨氮的污染贡献率为92%。此外,断面水质还受上游来水水质及感潮河段污染物回荡影响。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鸦岗断面水质达标及区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断面污染物分布均匀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监测在跨行政区、跨水域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区的水质控制与管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断面污染物分布均匀与否是水环境监测断面采样是否具备可靠性、合理性和代表性的关键。本文根据监测采样要求提出了断面污染物分布均匀度的概念,即断面污染物分布均匀度是指在污染带内任一垂直于水流方向断面上某一污染物最小浓度值与最大浓度值之比。并就污染物排放量、河流环境水文特征、河流背景浓度、排污方式等断面污染物分布均匀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借助水质模拟技术,反演在上游有排污口情况下如何布置排污方式以满足下游监测采样的要求。这对跨界河流的水质交接、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排污总量控制、水环境监测断面设置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水污染事件带来的损失,采用MIKE11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太子河流域本溪段突发水污染事件进行模拟。模型验证的结果表明,构建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满足精度要求。模拟4种情景的含挥发酚废水超标排放,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污染物峰值浓度与排放强度、瞬时排放量呈正相关;排放地点距离监测断面越近,污染物峰值浓度越高;排放强度不会影响污染物到达监测断面及峰值浓度的时间。不同挥发酚超标排放的模拟结果可以为相关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预测预警,还可以为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功能区水质需求对浑河沈阳段各监控断面近几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上游城市区域水质相对较好,下游涉农区域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通过对沈阳市浑河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支流河水质以及河流水文条件等进行分析,探讨了浑河沈阳段下游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率定法测算长江南通段污染物降解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降解系数是确定水环境容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采用实验室率定法,采集长江南通段的水样,分别于6℃、10℃、16℃、20℃室温下,在实验室内进行周期为20天的室内水质分析,根据室内水质分析结果,测算出不同温度下长江南通段"十二五"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的降解系数,并定性分析了长江水体中污染物本底浓度、可生化性、pH值等环境因子对污染物降解系数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水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为解析我国典型山区小流域的水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律,选取琼江流域遂宁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针对琼江流域的SWAT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并预测了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相应治污条件下琼江流域遂宁段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琼江流域大安断面逐月流量变化范围为2.82~40.44 m3/s,年均流量为16.20 m3/s,其中8月流量最大;各支流中蟠龙河的流量最大,年均流量达到1.13 m3/s; 2030年琼江干流NH3-N与TP浓度较高,在枯水季节尤其1~2月水质较差,难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干流控制安居城区以上的高滩断面除1月的水质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流经安居城区后,干流萝卜园断面在2月份TP未能达到Ⅲ类水质要求,至安居城区以下大安断面,水质进一步变差,1~3月份难以满足Ⅲ类水质要求。成果可为我国山区小流域水质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琼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饮马河流域长春段水质污染现状和污染负荷演变特征,以饮马河流域长春段的五个国考断面为水质监测点,通过对国考断面水体水质中含有的COD、NH3-N、TP浓度的检测分析,研究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不同水期对污染负荷的影响规律,同时对2020年各考核断面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经估算,在2020年,计算单元总的COD负荷年排放量约为27503.22 t/a,NH3-N负荷年排放量约为2769.39 t/a,TP负荷年排放量约为485.65 t/a;其中,COD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径流,占比约为40.12%,NH3-N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径流,占比约为48.16%,TP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径流,占比约为46.07%。研究结果表明,砖瓦窑桥、刘珍屯、靠山南楼、十三家子大桥等断面水环境中COD、NH3-N、TP年均浓度超过了水质考核标准;不同水期对饮马河大桥断面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小,枯水期对其他断面污染负荷的影响占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管网突发性水质污染具有隐蔽性、突发性、非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是当前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难点。以深圳东部某水质净化厂为例采用数值模型模拟突发性污染传输过程的方法,在大量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MM建立了水质净化厂的管网突发水污染溯源模型。经过模拟分析发现区域内9个工业污染源之间废水排放特征存在差异性、并且废水突发排放对水质净化厂进水影响风险具有指标差异特征。然后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一种应用于管网突发污染溯源应用实践的方法:通过预先模拟分析污染源指标特征明确不同污染源污染排放影响风险的差异性;在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时分析水质净化厂进水指标特征和不同污染源的排放特征相关性,筛选并不断缩小可疑排放源范围;再结合空间地理信息进行管网关键节点快速验证最终锁定嫌疑排放源。可以指导和帮助溯源执法人员快速反应、短时间溯源锁定嫌疑工业污染源,提升污染溯源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安全问题,本文从水污染防治角度出发,依据影响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关键污染问题,即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风险,构建了水环境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简化、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估算各指标权重,采集各指标数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3年的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是合理的,我国水环境安全大体呈西高中东低的空间分布,京津冀区域水环境安全评价值较低。"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应着重于降低主要污染物浓度,削减劣V类断面比例,提高水环境质量,海南、福建、广东等地区着力于减少农业等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湖南等地区则需要重点关注涉重企业的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7.
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在事故状态下污染物排放对大凌河水域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研究。计算了洪水淹没、油罐冒顶泄漏、油井井喷泄漏、联合站泄漏、管道泄漏、暴雨径流带走落地油等16种情景下对该河流水质的影响情况,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状态下对大凌河水质影响的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洪水淹没、油罐冒顶泄漏、油井井喷泄漏、联合站泄漏、管道泄漏、暴雨径流。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安河水质特征,旨在发现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为江安河水污染防治争水责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0月对江安河全段水质进行了统一标准监测,监潮项目有氨氮、总磷、COD、浊度,共4个项目;2012年4月再一次对江安河全段进行监测,并增加测量其水体中几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上游和中游断面均属清洁水质,下游断面属污染水质.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指数均沿流程顺序增高.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氮磷类污染物.上游多为农业灌溉区,中下游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生活源、工业源排放的污水是影响江安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物学角度,应用生物指数(或数量)以及指示生物按枯、平、丰水期对金沙江攀枝花段各断面与年际(83年至86年)污染进行水环境评价。文章着重研究、探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对本口段生物群落结构、生长与繁殖所造成的影响,认为此江段属重金属、有机、霉物混合型中污染和轻污染。还用统计学方法对生物与理化监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非常显著的四条回归曲线,为环境生物学预评价与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因襄阳、樊城合称而得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城而过,为中西部结合点,是一座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汽车工业基地和与鄂、豫、渝、陕毗邻的地区中心城市。襄樊市占据“北通宛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的区位优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襄樊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备受人们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在即。这一工程实施后,对直接处在取水口下游的汉江流域襄樊段的生态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对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和对策来减少这种变化和影响,以保证本流域的生态平衡,保证全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