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环境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苏贤,黄玉平(江苏省东台市环境监测站224200)环境监测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及时,准确、可靠地获取表征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信息。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是表征监测信息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它决定、影响、控制监测信息的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定期优化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是水环境风险监控体系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河流的水文情况、纳污状况及水功能区划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监控断面很难满足管理的需求。以河北省为例,提出了区域性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覆盖面严重不足、监测资源浪费、调整不系统、信息不完整等问题,阐述了定期优化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是保证监测网络代表性,提高网络综合利用率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荷兰有系统、有组织的环境监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初主要针对环境污染状况监测,表现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不能很好地与环境政策的实施水平挂钩,造成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20世纪80年代后,荷兰的环境监测开始进入改革和创新阶段,其重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大量推广应用标准化监测技术和数据处理模式;二是参与欧盟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包括地方、国家及欧盟的三级环境监测网;三是特别强调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宗旨,将环境监测的重点转移到衡量环境政策的实施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上,切实体现环境监测为环境决策服务.目前,荷兰的环境监测已经发展到覆盖几乎所有的环境问题,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变迁产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涉及新污染物识别、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成效评估等多个目标,科学的环境调查监测有助于最大程度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分析了环境暴露评估对新污染物监测介质、监测尺度、监测数据质量及代表性等方面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对新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从筛查监测、评估监测和监督性监测3个层次开展监测,以发现问题、评估风险、监督成效。评估监测应包含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排放源周边地表水、沉积物、大气、土壤、环境生物等介质,应符合局部尺度环境暴露评估对监测数据的要求,监测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航道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污染环节分析,提出了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包括地表水、大气、噪声、生态监测的布点原则、监测项目和频率、分析方法等,以及对环境监测所有环节实施的全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1提高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大家都知道,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即优化的监测点位和科学的采样频次),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即有标准规范的分析方法、优良先进的仪器设备、自动便捷的监测手段和现代可靠的高新技术)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即监测人员须持证上岗、仪器设备须计量认证、分析结果须经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要通过你们共同的努力,扎实的工作在监测机构内部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2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十多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环境监测管理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发布的“两项制度”是对19...  相似文献   

7.
水质监测断面代表性的定量化探讨孙齐鸣,张和(江苏南通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26006).为使环境监测的质量得以保证,除了做好样品采集和保存,提高实验室分析水平、准确评价监测结果外,样品采集点的代表性是至关重要的。说到代表性,人们往往用“有、无”两字来描...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采样是环境监测程序中的关键步骤,是保证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大气监测中尤为如此。 多年来,我区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厂矿监测站所采用的间断采样测定瞬时值的方法,来监测大气的SO_2 ,NOx。由于所得结果缺乏可靠性和可比性,很难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该法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淘汰。为保证大气采样的合理性,代表性和准确性。国家环保局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将大气间断采样改为  相似文献   

9.
均权计算及其程序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情况下 ,人们最关心一些变化量的总体情况怎么样 ,这就用到均权计算 ,均权计算一些量能更好的反映统计范围的实际情况。文章以环境监测中地表水 2 4项监测结果按水量均权计算年均值为例 ,把均权计算程序化 ,解决了年均值的代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美国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指出其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以及充分的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是保障水环境质量的基石、关键和枢纽。结合我国水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提出,应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以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水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监测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力度,修订更适合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农村环境试点监测结果,对江苏省试点农村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苏北地区空气质量优于苏南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部分地表水断面仍处于Ⅳ~劣Ⅴ类;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无污染级别;试点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QI)为46~78,苏南地区相对较好。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发展农村环境自动监测并开展定期监测工作,早日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点位优化采用无动力采样技术,对莱芜市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一年的科研性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技术处理与分析,最终优化出的监测点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实反映了莱芜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现场采样技术角度全面分析地表水基本项目采样布点、采集方法、样品保存和运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完善现场监测入手,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和提高监测技术,以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监测现场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的方法是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采样分别在一月、四月、七月、十月,每个月连续采样五天,每天于早晨、上午、下午,晚上采样四次。然后取一、四、七、十月,每个月五天的平均值代表冬、春、夏、秋的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状况。这样是否有充分的代表性?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一九八七年用硫酸盐化速率对乌鲁木齐的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状况进行了验证。 一、一九八七年乌鲁木齐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状况 1987年乌鲁木齐大气二氧化硫监测结果见表1、表2: 乌鲁木齐大气SO_2各季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水质评价结果的直观性,以湖南省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表水水体形状的特点和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设置的情况,用ArcGIS Engine对空间数据进行读取和展现,用GDI+技术对河流型水质实现连续渐变的可视化,用反距离插值法实现湖库型水质的可视化。在Visual Stdio.Net平台上,将GIS技术、GDI+技术和地统计插值技术等有机融合,建立了地表水水质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在电子地图上对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综合评价结果的可视化表征。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效率较高的特点,显著增强了水环境质量表征的直观性,为水环境质量管理和污染防控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无人监测船在城市内河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无人船监测技术结合镇江市内河水质状况普查工作,大于120 h的航行试验,总航行里程约为90 km,对建成区水体中的氨氮(NH3-N)、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浊度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搭载相应的测量电极,无人监测船能够满足地表水测量数据准确度的要求,同时可实现研究区域的监测全覆盖,提升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帮助。现场监测是整个环境空气监测过程的基础和前提,环境空气监测中样品的采集、保存及运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及可比性,只有做好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文章将对环境空气监测中的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十三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2020年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省农村环境监测现状。指出,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任务较重、基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水环境监测代表性不足、监测指标单一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支撑不够等问题;提出,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完善农村环境例行监测网络、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特色指标监测研究、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四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建议,以期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全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农村环境试点监测结果,对江苏省试点农村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等方面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二级标准,苏北地区空气质量优于苏南地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到《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部分地表水断面仍处于Ⅳ~劣Ⅴ类;农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处于无污染级别;试点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指数(RQI)为46~78,苏南地区相对较好。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发展农村环境自动监测并开展定期监测工作,早日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0.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