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对风景名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审定公布玉龙雪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有3年,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于最近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地区行署组织的评审。为了加快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199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丽江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的30多名科技人员对玉龙雪山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察。考察队员们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碾转于玉龙雪山腹地,对景观、地貌、冰川、植被等进行了观测、调查和勘察,取得了很多成果。此次考察的重点是风景名胜资源状况,考察中发现了一批有价值、有特色、开发条件好的新风景点。  相似文献   

3.
华山风景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淑琴  舒峰 《陕西环境》2000,7(4):16-18
1前言华山古称西岳 ,是我国巨大的秦岭山系向东北延伸的支脉 - -太华山脉的高大群峰 ,极富奇、险、俊、秀和幽、奥、旷、野等形象美和动态美的自然景观 ,尤以其独具的“卓绝三峰出 ,古松擎天柱”的石奇木秀之特点享誉神州 ,是祖国大好河山之精华 ,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已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但是 ,与一切风景名胜一样 ,华山的风景名胜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旦被破坏 ,便无法复得。因此 ,必须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坚持“严格保护 ,统一管理 ,合理开…  相似文献   

4.
柯榜凯 《环境》2002,(10):20-21
黄山,你的开发令我心痛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风景名胜、森林景观和地质景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先天的条件,因而旅游业也被作为振兴安徽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然而,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人为地对风景名胜区及遗产地进行掠夺性的过度开发和错位开发,也使安徽的名胜面临着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前,无锡市已经建成太湖、梅梁湖、马山等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区509平方公里;市区现有绿地总面积达3726公顷;市区范围芦村、城北等8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36万立方米;建成了年可供煤气5000万立方米的焦化厂、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武隆县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 ,为了合理而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维护景区生态平衡 ,避免步入自然风景人工化、风景名胜城市化的误区 ,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 ,根据县委《关于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建设生态旅游大县的决定》,武隆县人大常委会最近作出了《武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切实加强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决定》,对旅游资源和风景名胜区的设定、保护范围及要求、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使武隆实施生态旅游大县战略有法可依重庆市武隆县加强旅游…  相似文献   

7.
李纯 《世界环境》2009,(4):79-82
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云南进行国家公园建设试点,首批试点的是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老君山国家公园、西双版纳国家公园。此前,梅里雪山和老君山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什么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保护区要再建设国家公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云南省林业厅合作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的实验将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芳  姚崇怀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7):1225-1234
风景名胜区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部门,这些各有其目标和利益指向的组织或群体共同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他们之间的利益均衡是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论文尝试构建了以利益均衡为目标的郊野型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在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标准差法进行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整体系统协调度与综合发展指数评价,并对湖北省郊野型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实践。结果显示,该评价系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区域范围内各郊野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子系统发展水平,提出发展建议,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和政策制定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山,你的开发令我心痛安徽省有着丰富的风景名胜、森林景观和地质景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先天的条件,因而旅游业也被作为振兴安徽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然而,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人为地对风景名胜区及遗产地进行掠夺性的过度开发和错位开发,也使安徽的名胜面临着严重威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黄山,其生态环境现在如何,是记者此次赴安徽进行生态考察  相似文献   

10.
对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建设前期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本文以遵义娄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工程为例,运用《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景区生态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5年5月13日,天津市能源管理培训学校、《资源节约与环保》杂志社联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市勘查设计协会,组织市区县公共机构、设计院所、评估机构、重点用能集团等会员单位共230多人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参观国际节能技术展会。展馆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1100多家中外展商参展,为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明珠’的我国风景名胜有4600多个,每年带来数百亿元的旅游收入。 然而‘明珠’们却未得到各地老百姓的珍惜,各种各样的人为污染使‘明珠’们污渍斑斑,‘明珠’们始流泪,后流血,最终以过早的衰竭来表示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对污染的抗议。 云南昆明,滇池和石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如今滇池水混浊不清,年入湖污染物总量26536吨,水质恶化,其中草海水质已超过国家地面水五类标准,外海水质已达四类至五类标准。 江西资溪县造纸厂平均每天排入泸溪河的废水达数百吨,毁掉了一条泸溪河,一个国家风景名胜区‘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庐山,每天4万至5万人的生活污水、垃圾大都未得到处理,山上170多个单位,3000多户居民的烟尘污染已使秀山奇峰失色。  相似文献   

13.
改建铁路沪汉蓉通道襄樊至安康段增建第二线铁路原设计增建第二线线路全长361.824km,其中Dzk67+480-D zk79+480段有12km经过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为相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号召,为了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武当山风景名胜景区古建筑群的影响,工程在选线过程中绕避古建筑群,以隧道隐蔽工程穿过,且对原生态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万县市所辖的奉节、巫溪、巫山三县位于著名的三峡风景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对集中,被誉为旅游“金三角”。但其纵深景区由于山高路远,水急滩险,使得一些奇峰险滩、幽洞美石、溪流、古迹长年隐藏“深闺”。四川省万县市巧借三峡工程兴建机遇,加快“金三角”旅游区的开发。万县市建委、旅游局等部门首先对该地区受库水影响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评价了斗篷山 剑江风景名胜区水质现状,论述了景区水质在该风景名胜区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改善水体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蕙季 《交通环保》2005,26(1):32-32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2004年12月13日在海南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上公布了十类不得通过环评审批的项目:(1)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2)列入国务院清理整顿范围,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平板玻璃、13.5万kW及以下火电机组等项目;(3)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区域,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三维空间分析,以穿越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110千伏异地重建输变电工程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输变电项目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的影响。分析认为:输变电工程施工期永久侵占现有斑块将会长期干扰景观体系,该工程在异地重建远离了田湾河和令牌山景点,对景观资源的影响有所减少;按照近景带、中景带、远景带、不可见区域的划分原则,异地重建减少了对景观敏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决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测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容量及合理进行景区内游客时空分流是解决景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数学模型测算出国家风景名胜区安徽天柱山的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然后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了天柱山游客流的智能化空间管理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组织大力提倡的最佳形式的旅游活动。风景名胜区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绝好的生态本底条件。发展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业,一方面给旅游者提供一个自然、舒适、洁净、无污染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可促进保护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协凋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陆洋 《环保科技》2005,11(4):15-19
通过对黄果树、龙宫、茂兰喀斯特森林、马岭河峡谷、织金打鸡洞等风景名胜区的描述,展示了贵州以奇山、秀水、溶洞、石林为主的旅游资源的喀斯特特征,同时强调了喀斯特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