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政治生态伦理的角度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个人或集体的经济性与社会的不经济性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物质生产,长期以来,都是把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随意扔到环境中去,这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就个人而言,扔掉垃圾,随手做来,这是十分方便的,因而是经济的;但是,这样便形成个人、家庭清洁了但社会和公共场所不干净,产生了鲜明的反差。就企业而言,生产过程把废物随意排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生态伦理现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关于环境生态伦理最新文献资料(2005-2006年)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关于环境生态伦理的内涵尚没有统一的描述,环境生态伦理教育国内研究少,触及实际可行的方案更少,而生态伦理学的萌芽、产生原因和时间各类文献观点基本一致,关于生态伦理学的应用,基本上属于一家之词。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政治学是以阶级关系为根本的社会理论,生态学或人类生态学是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的自然理论。前者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后者强调保护环境。因而,人们把政治观点称为“红色”观点,把生态观点称为“绿色”观点。实际上,这样把它们分割开来是不全面的,我们要把它们统一起来。美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合作化小说的作家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把政治伦理放到了小说叙述话语和叙事策略的最突出位置。设置话语主体的尊贵身份,加强政治伦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直接或间接引述政策条文凸显政治伦理的思想意蕴,最终达到教育民众入社以实现政治伦理的目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有赖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本文主张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以强化人类自我约束,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培育旨在增强公众的生态伦理意识,调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与热情,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围绕培育公众的自然价值观、自然权利观和自然道德观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对于行为具有指引作用,关于生态文明村之建设,应以价值观构建为理论先导,方可促生态文明之兴盛。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遭唾弃,而生态中心主义显得缥缈不实;经济理性必将失范.生态理性不切实际。故应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经济理性。注重自然道德、社会伦理价值等。以全面促进生态文明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增长,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随之消失。实践活动中不合理的生产行为和社会行为导致自然背负着超越自身承载能力的重担。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已经成为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因此怎样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重中之重。文章从人类发展的视野来审视生态文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探讨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保护原则的应用与转基因生物(GMOs)的调控之间的关系:①在应用保护原则时所出现的随意性,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影响可持续性科学分析的认识论,需要我们区分"风险(risk)"、"不确定性(uncertainty)"和"无知(ignorance)"三个概念之间的差异;②在讨论进化这一科学问题时,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不确定性和无知,因此,就难以使用传统的风险分析方法(概率分布分析和精确的数值模拟),而应当选取来自其他科学领域(生态学一般原则或者隐喻)的替代方法;③生态风险的存在,不应当作为完全停止创新的理由,但保护原则的使用,可以使科学家们的理念从"存在合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试图给出社会的最优化解决办法),转变到"过程合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试图帮助社会找出"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论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各方均在呼吁尽快构建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那么,建设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怎样的框架,制定哪些政策呢?  相似文献   

11.
生态化学     
<正> 生态化学(Ecochenistry)它用化学的方法研究单个化学物质(例如多氯联苯、重金属元素汞或镉)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其着眼点是生态学。这是一个很大很广的研究领域,目前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生态化学研究哪些内容呢?例如研究湖泊内水质状况,化学物质形态变化;或在湖泊附近作图,有哪些工厂,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物质、浓度,每一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其中特别包括对人体的影响。国际生态毒理学会主席、西德慕尼黑工业大学何尔特教授指出:一个生态化学家,必须受过严格的训练,首先必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3.
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流域生态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纠正外部性的环境经济手段,是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据我们所知,丽水市打造生态品牌已经快10年了,是什么原因使丽水与生态结缘呢? 陈荣高: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她秀美壮丽的山水,绵延起伏的群山、巍峨耸立的峰岩、苍茫葱郁的林海、纵横密布的川流,使得丽水风光旖旎、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伦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伦理观、资源利用和代际分配消费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伦理文化建设、建立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人与自然日益严重的道德冲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使命,人类构建的新的生态伦理,应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新的生态伦理的主要规范 1、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有赖于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肆意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对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念,以强化人类自我约束,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现象频发,人们已经深刻感受到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生态环境问题一跃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相关论文和专著也接连问世.不同于过去局限于伦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理论,学者万希平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以社会整体结构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梳理和探究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领域展开的社会批判及其理论建构,并且指出这些内容所具有的共同的反生态性的特点,以此来论证生态系统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一种无法避免的形式.这种以社会制度贯穿始终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进行的理论分析,不仅有利于明晰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还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有成果.  相似文献   

19.
文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健康基础、生态文明伦理,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以下结论:(1)生态健康基础是"平衡";(2)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发展",精髓是"持续",实质是"共存";(3)生态文明伦理为"和谐"。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之本,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健康和生态文明提供必要条件,是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制定相关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政策,建构相应的社会组织机构,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从伦理层面上加强对待自然的道德自律,确立正确的道德自律原则,以此来规范自身的实践行为,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真正和谐提供必不可少的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