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述两种痕量气体进入同温层后,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分解出氯原子,对大气中的臭氧(O_3)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外动态     
美国环保局建议削减广泛使用的氯氟烃据美国的科学家说,氯氟烃能使同温层中的臭氧层变得不稳定。大气化学家认为氯氟烃在消耗同温层中臭氧起着重要作用。臭氧的减少,将可能使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引起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由于同温层的变化,日光浴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时量译自《ES&T》VOL.21 No.2 P.118(1987)  相似文献   

3.
氯氟烃(CFC)系列产品是聚氨酯生产发泡剂、冷冻机中的致冷剂,还可作喷射剂、杀虫剂。属于这个系列的国产产品主要有氟里昂-11、22、12、13等。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研究确认,大气中氯氟烃含量在增加,氯氟烃破坏同温层。1969~1986年,同温层臭氧量减少3.17~3%。 1988年,欧洲共同体环境部长布鲁塞尔会议原  相似文献   

4.
1.引言 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保护臭氧层氟氯烃议定书”(维也纳条约的附件),报纸、电视为此作了大量报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述文件指出,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能严重地破坏同温层的臭氧或产生其他形式的变化,可能给人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并对气候也有潜在的影响,因而,应当积极开展有关抑制和削减氟氯烃排放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促进这方面的国际间合作。很早以前就已将二氧化碳问题看作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四十多年前,英国学者卡伦德曾发表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及其对气温的影响”的论文。而后,从1958年起基林等学者在夏威夷莫纳罗观测所(315.5 ppm)和南极点(314.9  相似文献   

5.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6.
日本《环境研究》(季刊)第69期(1988年7月)汇集15篇文章,全面介绍臭氧层保护问题。这些文章包括:美日关于同温层臭氧耗损对策的会议;环境厅采取的同温层臭氧耗损对策;关于臭氧层保护的问答;关于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和蒙特利尔臭氧层耗损物质议定书;氯氟代烃对策的技术问题;氯氟代烃与同温层臭氧耗损;紫外线、皮肤与皮癌;紫外辐射对植物的影响;辐射活性气体的温室效应;臭  相似文献   

7.
简讯     
大气中 N_2O 浓度上升后,既可使同温层中臭氧(O_3)浓度降低,又可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引起气候变化。所以,N_2O浓度上升对增加阳光对地面的紫外线辐射与气候变化都会引起不良影响。在过去100年(1880~1980年)中,排入大气中的N_2O,已由1880年的9×10~3吨/年(以 N计),增加至1980年的14×10~6吨/年(以 N  相似文献   

8.
燃烧矿物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引起了三个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各国长期控制大气污染与能源战略才能得到解决。现就这三个问题简述如下:(1)温室效应及气候变化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臭氧及其它吸热气体有关。除氟氯烃外,其它气体都与燃烧矿物燃料有关。(2)地区性与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别是城市大气中的臭氧与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后,会影响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后(主要是臭氧与酸性沉降物),可以酸化水源、湖泊、土壤,危害水生生物、破坏森林,毁坏建筑物与文物古迹等。  相似文献   

9.
<正> 当今世界对于同温层臭氧量的减少、地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森林的消失、沙漠扩展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同温层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以及南北半球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所谓同温层是距地面高度约10~50km之间的大气区域;距地面高度10Km之间为对流层。前者平均气温以3.8℃/Km上升,而后者则以6.8℃/Km下降。但同温层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紫外线的能量所致,所以说臭氧的存在对形成同温层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928年第一批CFCs(11和12)在美国发明,最初作为冷却剂用于制冷;从1960年代起,由于受到CFCs稳定、无毒、无腐蚀性和不可燃等有利性能的鼓舞,发达国家中的消费量迅速增长。1974年两篇科学论文认为排入大气层的CFCs会扩散到高层大气中并在那里分解,还认为同温层中的氯原子会催化臭氧破坏,也认为高空飞行的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是臭氧耗损的潜在原因,这些假设引起人们警觉。1975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实施了一项关于臭氧层风险的研究计划;在美国,联邦特别工作组断言CFCs的大气排放是“担心的…  相似文献   

11.
氮氧化物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毒物。空气中的N_2O会破坏同温层臭氧的厚度,从而影响气候,给人类带来危害。 N_2O通常用气相色谱法或红外光谱进行测定。由于CO_2、H_2O等干扰,所以红外测定难以实现。色谱法测定低浓度样品时(<200  相似文献   

12.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英国和北欧上空的臭氧层明显减少。平流层臭氧考察组的第四个报告(1991年平流层臭氧)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的论断: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在2、3月份已达到每10年耗损8%;报告还预计了将来更为显著的损失。报告也注意到,破坏臭氧的氯的大气浓度很可能持续增高,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氯来源于仍广泛用于制冷和空调的氟氯烃和用作溶剂的甲基氯仿之类的化学  相似文献   

13.
臭氧的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O_3),少量地存在于上层大气中。如果把海拔以上地面大气中臭氧全部集中起来的话,它仅能形成三毫米厚的一层。绝大部分的大气臭氧(约95%)存在于平流层中,在距地表25~40公里之间。平流层中的臭氧是遮挡日光中短波长紫外线的天然滤光器,这种波长的紫外线对生物是有害的。臭氧是一种很易起反应的化学物质,它由复杂的光化学过程产生,该过程开始于氧的光解。臭氧在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已证实的有200种反应)中被破坏。参加这些反应的物质有:氧、氢、氯和氮的化合物,后三种物质在反应中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家都认为同温层的臭氧是由人为因素产生的氯,即由于氯氟烃类破坏的。臭氧层破坏最严重的是发生在南极的春季。由于北极的气象条件与南极不同,故过去未观测到北极臭氧层因氯破坏的现象。但是怀俄明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他们观测到在北极上空也有类似南极上空发生的氯化物破坏臭氧的现象。他们在瑞典北部释放装载探测仪表的气球,在1990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能够让阳光的短波辐射渗过大气层,但能吸收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长波辐射。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地球表面变暖,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蒸汽、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N_2O)与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大气中的这几种气体浓度上升后,会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并在下一个世纪中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CO_2)、氧化亚氮(N_2O)、甲烷(CH_4)、氟氯烃类(CFCs,即氟里昂气体)、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即产生光化学雾的物质)等,在大气中存在的量尽管很少,但具有在地表附近将太阳能以热的形式截留下来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作“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即上述的CO_2、N_2O、CH_4、CFCs、O_3等称作温室气体。当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然很低,但观测到其浓度有增加的趋势(见表1)。而这种增加已使地表及包围地球的大气下层逐渐变暖,其结果很可能使气候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氟利昂是各种气溶胶的固定成份,此外,它还被使用在工业冷却装置和调节器中。当氟利昂释放和达到同温层时,即遭到紫外线破坏。其时游离出的氯原子参与臭氧的多次反应,从而导致臭氧含量的降低。众所周知,同温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紫外线辐射,而使地球上所有生物避免了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有害作用。此外,氟里昂还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阻碍其向宇宙空间的散射,结果是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气候条件也就发生变化。精确地确定危险范围暂时还不可能,要继续利用探索器和火箭技术进行研究。然而可以肯定两点:第一,首先对于像美国这样大规模生产卤族的国家有危险,第二,必须寻找一种途径来消除这种危险。其中包括进行利用世界海洋作为废氟利昂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苏联已商定,1988年进行30多项联合气候研究项目。这些研究着重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测定南极上空的臭氧,测定贝加尔湖对含氟氯烃的摄取量,评价同温层的气溶胶浓度,并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学的影响。美方由国家海洋与  相似文献   

19.
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规定要减少可能破坏同温层臭氧物质的生产,实际上是要禁止使用这些物质。被限制的化合物哈龙,如用作消化剂的CF_3Br、CF_2CIBr等主要是人为活动产生的同温层中Br的生成源,应用代用品替换。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夏季市区VOCs特征及O3生成潜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大气中光化学污染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直接影响着臭氧的污染特征.本研究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3年8月对南京市区大气中98种VOCs进行观测,分析南京夏季VOCs体积分数水平及组成特征,分析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运用VOCs/NOx比值法研究南京臭氧生成敏感性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夏季南京市区大气VOCs最高体积分数达200×10-9,平均体积分数为52.05×10-9,各物种体积分数大小为烷烃含氧有机物烯烃芳香烃;臭氧平均质量浓度76.5μg·m-3,小时质量浓度超标率为5.9%.臭氧质量浓度高值期,其前体物VOCs与NOx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与O3变化呈明显的反相关;不同臭氧质量浓度阶段,同种类的VOCs体积分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夏季南京市区的臭氧生成对VOCs较敏感,属于VOCs控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