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条件下,系统COD的去除率在89%以上;同时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在DO为2.0mg/L、C/N为25、HRT为6h的条件下,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8%和93%。另外,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对COD和氮的去除效果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单污泥系统中选择和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选择和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将反硝化聚磷菌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结合起来,在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悬浮填料上选择和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一步认识了反硝化聚磷菌的生化特征,使其成为反应器中优势菌群,以及该工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杨帅  杨凤林  付志敏 《环境科学》2009,30(3):803-808
采用挂膜填料代替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的活性污泥,构建一种新型的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 (MBMBR),考察其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果及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特性.结果表明,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运行67 d,对模拟生活污水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有机物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进水COD浓度为573.5~997.7 mg/L时,膜出水COD去除率为88.3%~99.2%.进水氨氮浓度为45.5~99.2 mg/L时,膜出水氨氮去除率为72.1%~99.8%,总氮去除率为62.0%~96.3%.批式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去除总氮的最佳溶解氧浓度为1 mg/L,其中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100%和60%.生物膜系统内可能存在好氧反硝化现象.DO为3 mg/L且有机碳源充足时,生物膜总氮去除率为99.0%,SND率达到99.8%.扫描电镜对生物膜的观察发现生物膜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孔隙,有利于溶解氧和有机基质从外界向生物膜内部传递.  相似文献   

4.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月  陈胜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07,28(5):1039-1043
采用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经过厌氧脱碳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短程硝化研究,考察了在中温(25℃)条件下DO浓度、pH值、C/N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和短程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400 mg·L-1,HRT为24 h情况下,当控制DO为2 mg·L-1、pH值在8左右和C/N小于3时,氨氮去除率能达到70%以上,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高达90%.间歇试验证明了该生物膜反应器中亚硝化菌的数量和活性要远高于硝化菌.该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可以选择性固定和积累氨氧化细菌,从而实现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稳定的亚硝酸盐氮积累率.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生物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生物膜技术分类,即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法.结合实例,分析了生物膜技术的具体应用,即滴滤池、生物接触转盘、淹没式附着生长生物反应器、混合工艺及其在市政二级排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了生物膜技术的应用前景.未来,要提升污水处...  相似文献   

6.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遍移动床生物膜的死角问题,改进了它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通过清水实验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器构造、填料填充比,考察了曝气充氧性能,研究结果认为该反应器内的水流状态大致符合理想全混合反应器的流态,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低温下磁性载体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能力的影响,探究了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氮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与商用载体反应器(对照组)相比,磁性载体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其对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2%和12.1%.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磁性载体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更高.由于不同微生物的磁化率不同,导致两种载体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磁性载体生物膜中硝化菌属(如:Nitrosomonas、Nitrospira)和反硝化菌属(如:Sphaerotilus、Zoogloe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多.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显示,磁性载体生物膜的整体基因功能表达水平更高,在信号传导机制和细胞内运输、分泌和囊泡运输等方面优势更明显.此外,大多数与氮代谢相关基因在磁性载体生物膜中丰度更高,如涉及硝化过程的基因amo、hao和反硝化过程基因nap、nor等,使得生物膜的低温脱氮潜力增强.以上结果从微观生物学角度更好地解释了反应器处理能力的差异,为磁性载体强...  相似文献   

8.
微量营养物质对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向处理酸性葡萄酒蒸馏废水的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投加微量营养物质的试验,得出利用微量营养物质调控厌氧消化过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Fe、Ni、Co组合不仅能加快挥发性有机酸(VFA),特别是丙酸的降解速率,进而提高厌氧反应器的溶解COD去除率,同时,还有利于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快速提升和较强pH缓冲能力的形成。B族维生素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不大。Fe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硝化生物膜系统对低温的适应特性:MBBR和IFA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明硝化生物膜系统对低温的适应特性,在不同温度(20、 15和10℃)下长期运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IFAS)并考察温度降低对其硝化性能、生物膜特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生物膜系统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温度降低至10℃时,MBBR和IFAS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0.88±5.73)%和(99.79±0.31)%,表明IFAS比MBBR具有更好的低温适应性.这是由于低温导致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增加,进而促使生物膜厚度及干重不断升高,而相同负荷下的MBBR生物膜更容易堵塞,从而影响传质.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尽管IFAS中活性污泥的硝化贡献率始终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温度降低,生物膜的氨氧化贡献率从30.72%逐渐上升至39.85%,起到了强化硝化的作用.qPCR结果显示,温度的降低使生物膜中硝化细胞拷贝数上升,其与低温下生物膜厚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硝化活性的衰减,从而体现了生物膜对低温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技术在抚顺乙烯化工厂污水回有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出水栅板堵塞、反应器流化状态、过渡罐防冻、污泥回流等提出了调整和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移动式接触氧化法(MBBR)处理生活污水,许多工程实例表明该法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此介绍了MBBR法在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的特点,讨论了MBBR中填料的材质、大小、形状、比重、数量及其有效比表面积,搅拌类型和搅拌方式,有机负荷的大小,水力停留时间,废水pH的变化等因素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综述了单独MBBR工艺、MBBR与活性污泥共池工艺,MBBR与其他工艺的组合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河北西柏坡发电责任有限公司对生活污水进行回用改造 ,厂区内的生活污水CODCr在 10 0mg L左右 ,采用“生物移动床 +生物过滤 +深度过滤 +臭氧消毒”联合工艺。实践证明 ,该工艺处理效率高 ,效果稳定 ,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新型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处理PVA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式新型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M—MBBR)。采用M—MBBR对PVA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反应器的结构,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COD容积负荷及曝气量等操作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8h,气水比为120:1,COD容积负荷在1.4—2.8kg/(m^3·d)范围内变化时处理效果最佳且出水保持稳定。在此操作条件下,M—MBBR对PVA和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4%和69%左右。  相似文献   

15.
王钊  李彦生  张耀斌  张宝义 《环境科技》2006,19(Z2):133-135
生物移动床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膜水处理技术,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和普通的生物膜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有机物去除效率和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目前它已在多类废水的处理方面得到了应用。文章概述了生物移动床的工艺、机理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was used to treat real coal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Nitrification of the MBBR was inhibited almost completely during start-up period. Sudden increase of influent total NH3 concentr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inducing nitrification inhibition. Increasing DO concentration in the bulk liquid (from 2 to 3 mg/L) had little e ect on nitrification recovery. Nitrification of the MBBR recovered partially by the addition of nitrifying sludge into the reactor and almost ceased within 5 days. Nitrification ratio of the MBBR achieved 65% within 12 days by increasing dilute ratio of the influent wastewater with tap water. The ratio of nitrification decreased to 25% when in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650 to 1000 mg/L after nitrification recovery and recovered 70% for another 4 days.  相似文献   

17.
为了处理制药企业废水中吲哚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好氧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对含吲哚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考察HRT、曝气量、吲哚冲击负荷等工艺条件对吲哚、COD和NH_4~+-N等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好氧MBBR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HRT在6~18 h变化时,MBBR工艺对吲哚去除率在8 h以上时达到100%,COD去除率在8 h达到89.65%,而NH_4~+-N去除率在12 h达到最高。在曝气量为0.1~0.12 m L/min时,MBBR工艺对COD和NH_4~+-N去除率分别为88.88%~92.95%和65%~66.83%。进水吲哚浓度25~65 mg/L变化时,好氧MBBR对吲哚去除率保持在100%,而对COD和NH_4~+-N去除率也保持在80%和40%以上,表明好氧MBBR工艺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A/O+硅藻精土强化工艺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废水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其它生物处理工艺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该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永城市污水处理中心,并获得2008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而生物浮动床(MBBR工艺)+硅藻精土强化工艺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9.
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冰淇淋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厌氧污泥复合床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串联工艺 ,处理冰淇淋生产废水的工艺性能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在进水CODCr 浓度平均为 3 0 0 0mg L ,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 7~ 2 0kg m3·d ,好氧反应器容积负荷 1~5kg m3·d ,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 13 1~ 2 8h的条件下 ,该串联工艺的CODCr总去除率大于 90 %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好氧移动床处理生活污水挂膜启动方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接种污泥对挂膜启动过程的影响,同时对启动过程中微生物相的变化以及出水中主要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35℃,MBBR1和MBBR2均能在16d左右完成挂膜启动,载体上附着微生物生长稳定时生物膜质量浓度分别达1.2g/L和1.4g/L,接种污泥并不能加速挂膜启动过程。试验还显示,挂膜过程中,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并不是同步提高,好氧异养菌的增殖速度较快,硝化菌的增殖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