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因为阅读几乎包含了语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而且经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朱熹关于文章有"三熟"(读时熟,看时熟,玩味时熟)的论断,更加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阅读并非是单纯地为朗读而朗读,为浏览而默读;也不是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达到理解字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轻阅读方法的指导。徜徉品味法、想象再现法、联想迁移法、顺藤摸瓜法等阅读教学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课堂上形成的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培养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学走上良性轨道,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泥泞深处     
那个雨天,我和姥姥不期而至,推开门,我26岁的母亲正躺在12平米的小屋里熟睡,一条荷花点缀的床单搭在肩上,漆黑的卷发柔和地拂过嫩白的耳垂,阳光从半遮帘幕泻进来,静静地,纤尘不染。我就是在那个时刻,爱上了我的家。  相似文献   

5.
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要求,而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拥有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够更容易去听、说、写。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引导学生做好了阅读学习,英语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生词量,提升自身的阅读基础,也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更要引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丰富阅读的范围,同时也要拓展阅读途径与时间,获取更多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每当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总会送上一杯白开水,轻轻地放在书桌上,拍拍我的肩膀,说:"别着急,慢慢做。"然后轻轻转身离开。电视剧里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妈妈面带笑容地为正在学习的孩子送上一杯香浓的牛奶或可口的果汁,而孩子则幸福地一饮而尽。可那些美味的饮料都与我无缘。我真搞不明白,妈妈又不是买不起饮料,为什么总让我喝这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呢?好多次,妈妈给我送白开水时,我都抱怨:"怎么又是白开水……"妈妈只是微微笑着,不回  相似文献   

7.
琴键上的梦     
<正>"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很喜欢这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但我现在心中有梦。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像郎朗一样著名的钢琴家,在音乐殿堂演奏美妙的乐章。还在上幼儿园时,我便喜欢上了黑白相间的88个琴键。钢琴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有时像雷声一样隆隆,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有时却如小雨一样嘀  相似文献   

8.
在我进入北大的第一堂静园学术讲座上,曹文轩先生对我们说:"钓鱼不在鱼,而在钓。"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的真谛所在吧。有些人常常夸夸其谈,炫耀着他们读过多少著作。有些人常谈起书中的某些情节,以原句得复述引以自傲。但是,这是读书的意义吗,在我看来。量的多少,厚薄都不是检验阅读的标准。读书的意义不在于结果,不在于读了多少本,而在于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收获了多少。  相似文献   

9.
竹子与君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古来君子的生活写照,以此为标准,那么6岁以前的我应该算是君子吧,这也应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加工厂,屋后是一片小竹林,竹林后是美丽的左江。对于“宁可食无肉”的“宁可”二字,对我就不是太合适了。我出生在“食无肉”的年代,盼望父亲出差回家是我儿时的惟一牵挂,父亲年轻时是一位业务员,经常是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而只有父亲回来的那一天,母亲才会烧上一小碟肥肉,这时我才能“俗”上一回。因父亲有规定:“一碗饭就只能吃三块猪肉。”于是平时两碗就饱的…  相似文献   

10.
<正>对"语文主题学习"最深的感受学校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近两年了。这期间我们逐步探索,明确了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以及如何进行主题课堂教学。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课外阅读课内上。在刚开始进行主题实验时,我接触到海量阅读,也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是让学生课下少看其他课外书,以看丛书为主。我疑惑:这样不是抢占了原本属于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影视明星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网上掀起了空前的讨论青春的热潮,尤其在我们"80后"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当大多数"80后"的同龄人为易逝的青春而感到迷茫和失落时,我却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庆幸和欣喜。我的青春践行着青春的梦想,我的青春因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而绚烂多姿。永远忘不了六年前的金秋九月,我告别了父母和亲人,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学,一个让我尽情挥洒青春热血的地方。这里被其他同行们戏谑地称为"上山区",但就是在这个"上山区"的农村学校,我度过了最宝贵的六年青春时光。那是一段交织着汗水与泪水的时光,也是一段收获真诚与感动,收获欢笑与幸福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环境》杂志,可能他并不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但他跟我有一段不解之缘,他陪伴我度过人生最懵懂迷茫时期,也直接影响着我的现在和未来。与《环境》结缘,要从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说起。刚毕业时,我满腔热血投入金融行业,梦想着自己将很快成为影视剧中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但现实给了我沉重一击,现实始终是现实,完全不是我当初想象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平时注意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积累源于阅读、阅历;表达源于思考、感悟。缺少积累,写作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表达,写作只能是"满腹愁肠谁与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写作就是要引领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和  相似文献   

14.
<正>编教材,是第一次,极具挑战和压力,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编写的内容要适合二年级孩子,编写后呈现的方式要适合二年级孩子,毕竟这不是语文书,校诵课也不是语文课,应该让孩子带着一颗愉悦的心来阅读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孩子爱上我们的校诵课本,爱上语言文字。在后来编撰的过程中,我时时刻刻都会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作孩子,而不仅仅是编者,这一路上,我一边思索着,一边欣赏着,一边编撰着,享受着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课,他们认为数学学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从学生的多方面情况入手来想方法,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以下是我从业多年的教学感悟,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小刚对我说:"每遇到难题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下意识地问自己,‘能应付难题吗’‘我可以完成吗’‘我怕不行’。老师,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太差,但是和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正>暑假里,我读了好多课外书,不过我最喜欢的要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了。书里的主人公尼尔斯不爱学习,调皮捣蛋,还总是欺负小动物。一次,因为捉弄小精灵而受到惩罚,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不点,被家鹅莫顿意外地带到了天上,从此便跟随大雁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此,我深信不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的独当之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学习就是要从范文的例子里,汲取工具语文的营养,实现字汇、词汇的积累,语法、文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探得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习作教学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读写并行,而文道自得其中。下面,我就从植物、动物、人物三纬度谈谈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父母对你的爱家,带给你的是什么感觉呢?若不是那晚我独自一人在家里度过一个无聊的夜晚,我也不能深刻体会到家带给我的温暖和浓浓的爱。(开篇巧设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天放学,我和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听到了一个让我窃喜的消息:爸爸妈妈都要出去吃晚饭,决定把我一人留在家里。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案例素材和一些理论描述取自于《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澳】Bill Rogers著,蔡艳芳、马慧、郭燕飞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策略,但因为是译著,国内读者阅读时可能并不是很习惯(至少我个人在阅读时有此感觉)。我用了不少时间将书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汉化处理",基本素材的观点尊重原著,但对文字及篇章结构做了较多的修改、删减,对其最实用的部分予以保留并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是龙应台站在女性的角度、妈妈的视角给儿子写的成长手记,但看这本书时,我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阅读和欣赏的,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育智慧。读着龙应台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孩子。我强烈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带着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秘密,安安(龙应台的儿子)超强的、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