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薛锐  李健  赵美玲 《环境科技》2008,21(2):12-15
通过活性炭吸附2种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洗毛废水,研究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无机酸酸化处理后废水和高分子絮凝剂处理后废水中COD的吸附容量分别为:70mg/g和43mg/g。进一步研究发现,2种废水中废水中小分子组分和疏水性组分的含量差异是造成活性炭吸附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活性炭纤维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CODcr=1.2/105mg/L的有机化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处理后出水CODcr<1000mg/L,净化效率为98%以上,并对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活性炭纤维处理有机化工废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ZCMR法从废物中制取活性炭及在含铬废水处理中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照射- 氯化锌(ZCMR) 法从废物中制取锯末活性炭及烤胶废料活性炭,用所得的两种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结果表明,ZCMR法制取的废物活性炭对电镀废水中铬的吸附容量是市售一级粉末活性炭的1.72 ~1.8 倍, 过滤速度是市售活性炭的1.6 ~1.7 倍, 极限吸附量达21.5 ~22.5mg/g.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对金矿含氰废水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 ,活性炭对水中氰化物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金矿含氰废水经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后 ,氰化物浓度可达排放标准 0 5mg/L以下 ,氰化物去除效率达 99 8%~ 99 9%。处理后CN- 浓度C<0 5mg/L时的CN- 吸咐量为 6 74mg/g~ 10 2 4mg/g活性炭 ;处理后CN- 浓度C <1/2初始浓度C0 (mg/L)时的CN- 吸咐量为12 5 0mg/g~ 2 8 92mg/g活性炭。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造漆漂油废水COD高(>10000mg/1),含油量高(>4g/1)废水量小(1天数吨)的特点,提出了混凝-浮选-砂滤-活性性炭吸附的工艺流程。实验说明选择合适的混凝剂硫酸铝和优化投药量,混凝浮选后的出水COD可去除98%以上。经砂滤和活性炭吸附后,COD,含油量和悬浮物均可达到排放标准。本文还根据活性炭吸附穿透曲线,计算了Bohart-Adams关系式中的吸附容量No,流速常数K和活性炭柱临界厚度D。  相似文献   

6.
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研制及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Fe3+和Al3+对海泡石原矿进行改性,制得高效Fe-海泡石和Al-海泡石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对活性艳兰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吸附处理60min模拟废水脱色率达99%;吸附容量最高可达58.44mg/g,与同条件下的活性炭及海泡石原矿相比,最高吸附容量分别提高了3~4倍和9~10倍。  相似文献   

7.
微波法制取锯末活性炭及其吸附Cr~(6 )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微波照射—氯化锌法(ZCMR)制取锯末活性炭的方法。用该法所制锯末活性炭处理含铬废水的结果表明,该锯末活性炭具有吸附容量大、过滤速度快、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活性炭对铬的吸附容量是市售一级粉末活性炭的1.72倍,极限吸附量达21.5mg/g,过滤速度为市售活性炭的1.64倍。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粉状活性炭、粒状活性炭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对比处理前后污水aFCOD、氨氮、浊度、PH值等指标变化,实验显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最快,达到吸附平衡所用时间最短,对污水中COD吸附容量达1246mg/g,浊度的去除率83%,但对氨氮、PH值无明显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11.
萃取-吸附法处理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溶剂萃取-活性炭吸附处理某制革厂的高浓度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水(ρ(DMF)为93 4g L),研究了CHCl3对DMF的萃取效果、活性炭对萃余液的动态吸附性能、用溶剂CH2Cl2再生的效果和反复再生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用CHCl35级逆流萃取后,萃余液ρ(DMF)降到1 33g L,萃取率达98 6%。萃取液拟用精馏分离回收CHCl3和DMF。萃余液经活性炭吸附后COD可降到100mg L以下,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饱和活性炭经CH2Cl2洗脱、160℃空气活化再生后,其吸附性能和数量基本不变,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材质、不同前处理和不同粒度的活性炭成分子筛,在一定条件下对CO吸附量的差异,以及吸附碳性能,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到对CO有较好附性能的基础吸附剂,并对其添加改性剂B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酸洗32~38日)吸附剂对CO的吸附量有显著提高,平衡吸附量为84.07mg/g,提高率为79.3%,可为研制新型防御CO滤毒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吸附法治理含甲硫醇恶臭气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IVP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低浓度甲硫醇恶臭气体的适用性。在实验室用IVP活性炭对单一组分甲硫醇进行了吸附试验,测得平均穿透吸附容量为11%。在某炼厂污水处理场,针对表曝池逸散废气中的主要恶臭污染物甲硫醇进行了吸附试验,测得穿透吸附容量为16.4%,穿透时的去除率接近100%。而其它普通气相用活性炭对甲硫醇的穿透吸附容量只有4.0%~6.5%左右。可见IVP活性炭是处理含甲硫醇恶臭气体较好的活性炭之一。  相似文献   

14.
污泥活性炭理化性质表征及吸附抗生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北京方庄污水处理厂的浓缩和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ZnCl2活化法分别制备污泥活性炭。对制得的污泥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加替沙星废水的处理。研究2种污泥活性炭吸附反应的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H值、初始浓度4个因子对吸附量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2种污泥活性炭受到4个因子影响程度相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短期吸附时,脱水污泥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大,获得最大吸附量的条件组合为:初始浓度200 mg/L,投加量0.05 g,pH=9,t=2 h。浓缩和脱水污泥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34.541 mg/g和34.925 mg/g,表明2种污泥活性炭对加替沙星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污泥活性炭作为一种废水吸附剂,是废水处理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对二硫化碳和水的共吸附动力学行为的热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热重法研究了5种国产活性炭对水蒸汽和二硫化碳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发现其动力学行为均遵循Bangham方程和Elovich方程所描述的规律,但Bangham方程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6.
李坤权  郑正  罗兴章 《环境科学》2010,31(8):1877-1883
以互花米草与棉秆为原料,以KOH为活化剂,制备了2种低成本高比表面微孔植物基活性炭SA-AC和CS-AC,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特性,测定了溶液pH值、吸附剂剂量、溶液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等温吸附行为及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KOH与炭化料的质量比(剂料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5 h条件下,活化制备的互花米草活性炭SA-AC和棉秆活性炭CS-A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 825 m2.g-1和2 135 m2.g-1,微孔容积分别为1.192 cm3.g-1和1.011 cm3.g-1,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9和716 mg.g-1,远高于商业活性炭ST1300.溶液pH值和温度对吸附有较大影响,在低温及中性条件下有利于制备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Freundlich与Redlich-Peterson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对硝基苯胺在2种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与标准焓变ΔH0均为负值,表明对硝基苯胺在这2种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自发的放热吸附过程;吸附标准熵变ΔS00,说明对硝基苯胺在活性炭表面上的迁移比在溶液中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Activated carbon was produced from olive stones(OSAC) by a physical process in two steps.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 of this activated carbon was tested on three colour dyes molecules in aqueous solution: Methylene blue(MB), Rhodamine B(RB) and Congo Red(CR).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was studied through isotherms construction at 30℃, which were well described by Langmuir model.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n the OSAC was estimated to be 303 mg/g, 217 mg/g and 167 mg/g respectively for MB, RB and CR. This activated carbon has a similar adsorption properties to that of commercial ones and show the same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the MB molecule in aqueous solution at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 by OSAC was also studied. Kinetic experiments were well fitted by a simpl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The measured kinetics constant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we found the following correlation: Kid = 1.55 C0^0.51.  相似文献   

18.
马留可  詹福如 《环境工程》2015,33(8):105-109
利用离子束注入机对活性炭进行N+辐照改性,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光谱仪(Raman)对活性炭表面形貌、结构等特性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MB)吸附性能的变化。实验表明:活性炭经离子束辐照后,比表面积和石墨化程度均降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降低,且辐照剂量增大,吸附能力减小。在活性炭浓度为0.667 g/L,吸附时间为360 min,振荡器频率为250 r/min,吸附温度为308 K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249.081 mg/g,改性活性炭(剂量为40 000 dose)在同等条件下吸附量为241.726 mg/g。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