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虹春  温玉璞 《青海环境》1998,8(4):149-152
通过对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大气二氧化碳本底浓度连续监测的新型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进行描述,阐明了系统的构成,工作方式及数据的获取,并对1994年11月至1996年12月期间的二氧化碳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年季度化特征,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材样品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进行长期连续的现场实际空气采样,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1~2016年空气样品中的大气本底浓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_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4×10~(-6)~(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年平均浓度除个别年份外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大气中CO浓度的年平均值增长趋势不太明显,且波动较大,其中年平均浓度的高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在1993年、2008年平均浓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3.
黄建青 《青海环境》2013,23(2):103-107
标气对于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至关重要,本文对组装的混合标气配制系统组成、原理和混合标气配制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给出系统的RIX泵常见故障、解决办法和日常维护。本方法配制的标气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气本底站CO2、CH4、CO高精度观测,完全符合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GAW)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微博     
<正>中国气象局:【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创新高】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月平均浓度首次达到千分之零点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上周三发布了该数据,并将其称为地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里程碑"。据科学家估计,消除80%的化石燃料排放量将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吴昊 《青海环境》2014,(4):190-193
大气气溶胶不但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而且也可以吸收和散射红外热辐射,瓦里关本底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气溶胶辐射特性采样系统是由WMO/GAW(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合作建立的属于NOAA/GMD(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全球监测分部)全球气溶胶组织的合作站点,系统开发和技术支持由CMDL(地球系统实验研究室)指导。本文分类列举了该系统自2005年安装在线运行以来台站人员在日常操作和年度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并据此梳理了对分析处理方法,总结了日常维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螺沟国家大气背景站2013~2017年的地面O_3连续观测资料统计,期间海螺沟背景区域(O_3-1h)平均浓度为71μg/m~3,(O_3-8h)平均浓度为80μg/m~3,成都市(O_3-8h)平均浓度为165μg/m~3,成都市高出背景区域106%;通过分析和比较背景区域和城市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采用局部近似回归法对海螺沟臭氧背景值进行筛分分析,得出2015~2017年海螺沟区域臭氧春季本底为83±5μg/m~3,夏季本底值为72.5±5.5μg/m~3,冬季本底值为69±5μg/m~3,秋季本底值为60±3μg/m~3。  相似文献   

7.
赵玉成 《青海环境》2014,24(3):127-129
文章对2010年2~10月在西宁市区获得的大气CO2浓度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幅度较大,最高值大约出现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5~6月份;日变化也比较明显,并在四季均有明显的双峰值特征,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一天之中的07:00~10:00时和19:00~22:00时,而低值一般在14:00~17:00时和00:00~03:00时时间段内出现;与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尤其与地面风向、风速及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与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CO2浓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国西部上游区域一氧化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2012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每1分钟观测1次的资料和基本气象站同期逐日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一氧化碳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其主要气象要素相关关系.结果表示:阿克达拉一氧化碳质量浓度年变化为下降趋势,并存在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全球碳循环的现状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指出人为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又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不可能的,人为促进海洋光合作用的增加和在陆地上植树造林在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上所能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在不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降低能源总有效消费量的情况下,努力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才是现实的。本文探讨了这一途径在技术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以来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侯马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月际浓度趋势和年际浓度趋势分析评价,指出了燃料燃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气象因素、外来污染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提出了深入治理煤烟污染、积极推广新能源使用、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治理城市扬尘污染、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等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有源效率刻度法及实验室γ谱无源效率刻度系统(LabSOCS)在样品活度浓度分析中的原理,利用多型号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通过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下称技术中心)提供的沉降物考核样品,进行了两种分析方法的对比分析,对LabSOCS软件可靠性进行验证并对比不同型号探测器性能.两种方法所得核素活度浓度结果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1991~2011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中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1991年8月~2011年12月监测的温室气体(CO2、CH4、O3总量、近地面O3)及一氧化碳和黑碳气溶胶变化趋势的初步评估。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μmol·mol-1·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浓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气中O3总量表现为复杂的年际变化和稳定的下降趋势;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黑碳气溶胶浓度在近十年中有明显增长,线性拟合得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ng·m-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连市工业区、居民区和城市背景区3种类型区域连续7个月大气样品的采集,分析PAHs在大气中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城市工业区大气中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居民区,城市背景区最低。3种类型采样点大气中PAHs的组成相似,菲是含量最多的物质,其次是荧蒽、芴和芘。16种PAHs基于苯并[a]芘的总毒性当量浓度为:工业区5.1 ng/m^3;居民区3.6 ng/m^3;城市背景区4.6 ng/m^3。3种类型功能区大气中PAHs的TEQ值都高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大气中苯并[a]芘的年平均浓度(1 ng/m^3)或24 h平均浓度(2.5 ng/m^3)。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总趋势日益严重。本文根据多年的大气监测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预测了1989—2000年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灰色系统模型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大气中O3污染水平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夏季成都市区大气中O3的监测结果,对大气中O3的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与2001年夏季成都市区的监测结果比较,分析臭氧污染水平的变化。结合同期NO2、VOCs监测结果,研究O3与两种前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成都市区O3浓度呈上升趋势;O3浓度与NO2浓度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消耗NO2型光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3,(12):70-70
温室气体达新高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年度报告称,去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量达到新高,加剧了气候变化问题。去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以及其他吸热气体的含量都达到新高,而温室气体升高八成归因于二氧化碳的升高。2012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工业社会前高出41名。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阿克达拉PM2.5颗粒物污染,利用阿克达拉国家大气本底站颗粒物监测仪器GRIMM180观测的2010~2019年PM2.5数浓度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用z-score法对PM2.5数据标准化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利用SPSS进行Pearson系数相关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出颗粒物浓度与气象要素间的共变趋势程度。结果表明:(1)10年中PM2.5浓度整体上升7.15%。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秋季为明显右偏态分布其余季节对称分布,且冬季的变化性最大。月变化周期为13个月,呈现出“U”形起伏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呈现单峰的型式,且采暖期为非采暖期浓度2倍,呈现白天堆积晚上扩散的周期。(2)PM2.5与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相关性最好,且在冬季表现最为显著。PM2.5最高浓度风向为正南,阿克达拉主要污染物成分主要来自西北、偏西方向。风速为10m/s时为PM2.5浓度明显转折点。夏季PM...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2010~2012年3种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CO2浓度数据,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仪器的稳定性上来讲,较为先进的Picarro在线观测仪器在稳定性上不如Li-cor在线观测仪器,软硬件等方面都有待提高;Picarro和Li-cor两种在线连续仪器观测的CO2数据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两台在线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都能均能很好地替代Flask瓶采样数据,并且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Picarro在线监测仪器的观测精度比Li-cor在线监测仪器的高;3种不同分析方法得出的瓦里关地区CO2本底浓度的月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月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3~4月,最低值出现在7~8月。这种变化规律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9.
凯利尔(Khalil)先生和赖斯穆森(Rasmussen)先生是美国俄勒冈研究生中心化学、生物和环境科学系的两位教授,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和美国能源部有关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合作研究计划的工作。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本刊以原文发表他们对大气中甲烷研究的论文。他们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大气中甲烷的浓度每年约以1%的速率在不断增加,比一、二百年前大气中甲烷的浓度高出一倍多。甲烷增加的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稻田排放和沼气发生器等的泄漏,另方面大气中氢氧根浓度的降低减少了对甲烷的去除量。这样,在20—100年后,随着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将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多种长时期的影响。首先将加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其次使对流层和同温层臭氧的浓度增加,同时使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并导致氢氧根浓度降低。这些干扰将直接影响地球能量的平衡和气候。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一旦发生,要使其在短期内逆转是不可能的。文章中还记载了两位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四川省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协助下,今年四月底在灌县农村秧田和沼气池采样的结果。稻田和沼气池甲烷的排放和泄漏在四川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有关采样和分析还在继续进行中。  相似文献   

20.
谢清成 《四川环境》1990,9(1):79-80
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在地球上大量开采加工各种矿产,进行工、农业、国防科研生产等活动,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产生的“温室效应”越来越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