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4,(3):71-71
全国湿地10年减少339万公顷 1月13日国家林业局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多达129.28万公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87.08%。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张永利表示,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除了气候变化等一些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这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围垦和基建占用仍然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两次调查结果的数字对比显示,近十年来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上一次调查的结果是12.76万公顷,这次的调查结果是129.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4,(2):5
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未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  相似文献   

3.
中国湿地     
《环境导报》2003,(8):33-33
中国湿地按区域大致可分为: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4多万公顷(不包括江河、池塘等),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位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  相似文献   

4.
胡明祥 《环境》2004,(2):10-11
广东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186.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5%,而且类型多样,从近海及海岸湿地到内陆湿地,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联合国《湿地公约》中列出的各类湿地,广东几乎都可以找到。在各类湿地中,以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最多,面积也最大,达108.2万公顷,占全省湿地的58.04%。比较有意义的湿地类型有:  相似文献   

5.
据悉,到2015年,河北将在京津周围新建19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届时加上已有的衡水湖、白洋淀等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环京津周围的湿地保护区将达到23个。新建的19个湿地保护区总保护面积近60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镜头     
《世界环境》2014,(2):10-11
<正>山西黄河湿地天鹅飞翔2014年1月13日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间,我国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图为三只天鹅在山西省平陆黄河湿地上空飞翔。  相似文献   

7.
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ureReservationandBiodiversityinWetlandsXuHaizhuChenQi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目前,世界湿地面积约为86000万hm2人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较多的国家之一,多种类型的天然湿地总面积在250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2.6%,居亚洲第一位。对湿地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减轻洪涝灾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的定义通常有扣多种,国际公认的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8.
沈茂成(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指着朱总理的政府报告中的一段)我认为这里还应加上加强湿地保护力度的内容。我国湿地面积列亚洲第一,达6000万公顷。但目前我国湿地破坏极其严重,沿海滩涂破坏面积达50%,而总体破坏率为总面积的1/3。江河、湖泊、沼泽、沿海浅滩等都是湿地,湿地可以调蓄洪水,另外破坏湿地还会引起荒漠化、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对生态环境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刘秀晨(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现在很多地方都把旅游业当成摇钱树。我们去各地景点视察,当地旅游业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的都是每年赢利多…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分布于我国8个省市区、总面积196万公顷的14块湿地,经中国政府申请、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估确定,被宣布为国际重要湿地。至此,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增加到21块,总面积增加到303万公顷。在这批新的国际重要湿地里,上海崇明的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早春3月,走在崇明岛最东端的长堤上,走在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远处是浓雾笼罩的大海,堤内外是一望无际的滩涂,芦苇在风中轻轻摇曳,鸟儿在空中掠过。“你来得早了,4月,成千上万的鸟儿会在这里停留,那才好看呢!”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朱继达笑着说…  相似文献   

10.
张科 《环境》2010,(3):9-11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湿地面积达3620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亚洲之首。根据《湿地公约》定义的标准,在亚洲947块国际重要湿地中我国就占有192块,而且湿地类型繁多,几乎包含了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在这些辽阔的湿地上,有2200多种野生植物,1700多种野生动物,并且很多属于珍稀、濒危品种。丰富的湿地资源,多样的湿地生物,让我们在对其合理利用的同时,管理保护湿地工作也早已提上日程,日益成为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警醒世人     
韦倩 《环境》2002,(4):1
我国森林经过长期的砍伐、开发、非法征占,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5,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目前七大江河流经15个主要大城市河段中,13个污染严重。如果污染得不到治理,浪费得不到遏制,30年后我们将无清水可饮。我国沿海湿地面积以每年2万公顷的速度减少。五十年来丧失了100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大地之肾”被切去了一半。我国化肥使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6倍,农村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污染了几乎全部小沟小河。农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联合国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确认了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滨海湿地受围垦、港口开发、陆源污染等人为活动干扰,面临湿地面积骤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亟须实施一系列对策措施来保护我国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滨海湿地面积为524. 5万公顷,相比1975年减少了约28. 7%。本文对我国滨海湿地类型和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管理与保护我国滨海湿地的对策建议。如下:(1)落实制度方案,制定《滨海湿地管理办法》;(2)完善滨海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分批发布《重要滨海湿地名录》;(3)建立滨海湿地修复制度,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4)健全滨海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建立重要滨海湿地生态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的河北境内,面积6.67平方千米以上的洼淀共1.1万多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60年代,河北省内仅平原湿地就有30多处,洼淀内都存着水。即使在70年代初期,面积为1000多平方千米的宁晋泊、大陆泽湿地还是常年有水。  相似文献   

14.
徐清 《环境》2013,(7):18-2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但愿李白眼中的景象,今天能踏上重生之路,而不是将永远沦为"失地"。虽然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我们也看到,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超过50%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国家湿地公园近300处。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地区湿地复垦的增加,我国的湿地仍在不断减少,距离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因诸多原因,湿地生态功能日渐退化,保护扎龙湿地已刻不容缓。我国湿地类型众多、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态的湿地美景、丰富的鸟类资源、世界闻名的丹顶鹤等已为世人瞩目,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除具有一般湿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日是第一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何谓“湿地”?顾名思义,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有浅薄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湿地是一种特有的土地资源和生境。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前者如沼泽、草甸、浅水湖泊、海岸滩涂等,后者如水稻田、浅水的池塘水库等。我国天然湿地面积为2500万公顷,稻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为3800万公顷,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湿地是地球上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与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封闭式芦苇湿地处理钻井泥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现场中试条件下芦苇湿地处理钻井泥浆的可行性及钻井泥浆对土壤和芦苇等湿地介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7个月运行期内,单位面积钻井泥浆施入量5kg/m^2,20kg/m^2和40kg/m^2的芦苇湿地对矿物油的迁移降解率分别为75%-85%,78%-90%和65%-90%;钻进泥浆中的矿物油对湿地土壤的污染基本局限于表层,对深层土壤的污染趋势并不明显,一般40cm以下矿物含量已低于对照区表层土的背景值;钻井泥浆能增加芦苇的生物量,对芦苇品质指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以1984年、1995年、2008年遥感影像和2004年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配合其它历史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天津市滨海新区1984-2008年期闻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滨海新区湿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由1984年的48.16%降低到2008年的31.86%,其中以2004—2008年湿地减少速度最快,5年内湿地面积减少14.70%,占土地总面积13.4%的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这其中的变化有湿地向其他用地类型转出、其他用地类型向湿地的转入,也有湿地内部盐田、水域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湿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中以湿地转出变为建设用地为主要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9.
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退化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栖息地功能是潮间带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择既能较好地反映潮间带栖息地变化,又能敏感地反映海岸带开发影响的有效湿地斑块面积、单位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植被覆盖率和栖息地复杂性4个指标,建立了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评价模型.在对1954—2000年渤海湾潮间带湿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潮间带湿地栖息地功能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潮间带湿地作了评价. 结果表明:以20世纪50年代为基准年,渤海湾潮间带湿地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功能指数从0.84下降到0.56,湿地破碎化是其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陕西黄河湿地保护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平宇 《陕西环境》2002,9(4):21-23
陕西黄河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湿地之一,是多种鸟类栖息与多种候鸟迁徒中转、繁殖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区域内虽然建有几处自然保护区,但各地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监督管理,没有达到保护的预期目的,只有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统一开发利用,才能使黄河湿地保护的生态效率、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