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从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办法》颁布以来,全 国大多地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各地区所处的位置 不同,治理力度不同,人们对治理污染的认识差异,地区与地区之间、省与省之间,上游与 下游之间跨界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国家对如何处理和解决跨界污染问题又没有明确具体的法 律法规可遵循,一旦出现污染纠纷,不但给各级政府带来工作负担,也给行政主管部门带来 压力,严重的还伤及两地区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往来,危及到社会稳定和各自地区的经济发 展,其危害是相…  相似文献   

2.
【案例来源】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案例点评人】徐德琳;徐梦佳;邹长新【案例类型】评价类【案例名称】沪、苏、浙跨界水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主要污染类型】水体污染【主要污染行为】污染物排放导致水体跨界污染【关键词】水污染;跨界环境问题;太湖流域;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案件概要】太湖流域下游地区跨界水污染事件一直备受关注。"十五"期间就发生过两起重大苏、浙跨界水污染事件,一起是由于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些印染企业长期偷排工业印染废水所导致的下游浙江嘉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水域的污染,更是触目惊心。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敲响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警钟;2009年,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向河里偷排污水,造成盐城两个水厂的水源地受到污染,致使市区大面积断水,引发了轰动全国的公共事件;2010年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汀江受到了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由此引起的环境侵权与维权纠纷,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侵权责任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确立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规则,是排污单位的紧箍咒,是污染受害人的护身符,同时也是环保部门调处污染纠纷的新法宝。  相似文献   

5.
区域环保合作是解决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环问题的迫切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具有鲜明的生态属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复合性和并发性等特征,局部污染引发跨界纠纷和区域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度越来越高,跨行政区划界限的环境问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界流域污染问题在我国越发严重起来.从国外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实践经验来看,各个地区采取合作治理污染物的方式防治跨界流域污染,是解决跨界流域污染问题比较经济可行的方式.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仅限于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完全合作情况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并没有对收益分配后,各合作者所形成的合作是否稳定、收益分配是否公平进行讨论与深入分析.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跨界流域污染合作治理思路,以河南省贾鲁河流域的4 个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博弈理论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地区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思路、方式,并对各个地区之间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不同地区的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差异是各个地区能否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关键,并且不同的收益/成本分担机制对不同地区长期、稳定地开展合作治理污染物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9,(5):56-56
“深圳、惠州、东莞3市的书记、市长都在这里,要下决心解决你们3家之间污水治理扯皮的问题。这算是这次现场会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惠州开展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现场会调研时,了解到在深、莞、惠3地间多年存在的跨界河流污染情况后立即做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8.
环境责任保险的内涵排污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往往会给周围环境以及他人人身、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排污企业常常需要支付巨额资金赔偿受害人。而如此巨大的赔偿金和治理费用对企业来说往往是难以承受的,于是环境责任保险应运而生。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它要求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按一定的保险费率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时,就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环境责任保险的意义重大环境责任保险对企业主要有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一些排污企业在发生污染事故、企业破产倒闭过程中,常因故意推诿或无力赔偿损失而将责任转嫁给地方政府.因此,克服"企业排污、百姓遭殃、政府买单"的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除了南极洲之外,地球上的陆地基本已经被 世界各国分割完毕。国与国之间大多数都有明确的边界线,但这些人为的界线只能约束人的行为。正如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不能被人为边界所分割一样,随这些自然因素而流动的空气污染物质和水污染物质也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化,国与国之间的越界污染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相邻国家之间就曾因为越界污染发生过纠纷。例如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越界水污染问题、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越界空气污染问题等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水资源司法介入严重不足,许多重大污染事故引起的纠纷没有进入司法程序,大量严重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往往仅通过行政罚款或民事赔偿了事,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制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保护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犯罪结果难以量化、水资源污染案件的证据规则和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期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在操作层面,环境污染责任险将按照以下4个步骤实施: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凡  刘一帆  钟奇振 《环境》2013,(12):60-62
近年来,厂东省主动与邻近省区加强跨界水污染应急联控联动,初步建立起与邻近兄弟省区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密切协调、运行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曹俊程  陈程  张君  曹璐璐 《环境科技》2007,20(Z2):142-143
2006年2月19日到3月8日连云港市唯一的饮用水源蔷薇河受到上游客水污染,这次污染事故耗费了连云港市人民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过去一年多了,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跨界环境污染不断发生?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形式不确定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处理处置的艰巨性.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两起危及水环境安全的事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事故发生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应急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如何防止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维护环境安全,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新课题.面对环境安全事故及跨流域、跨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应从排查污染隐患、建立完善的环境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环境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减少事故的发生,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对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从而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应急预案以及多部门相互配合等方面尤为重要,对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对及时应对污染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在解决本流域环境污染问题上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跨流域污染问题情况复杂,涉及面广,隶属关系不同,又无章可循,给边界污染纠纷处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对这个问题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投诉是单位和个人环境维权的一种法定形式和参与体现,其“控告”类投诉属于法律范畴的环境纠纷,可按环境行政调解处理。环境行政调解是环保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应当事人请求处理污染纠纷的职能行为。环境行政调解无固定程序和时效要求,也无法律强制性质,因此在当前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群众维权意识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行政调解的效能,对处理当前大量环境污染投诉的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5,(11)
<正>今年以来,肇庆市通过跨部门执法、跨区域执法、超常规执法等手段,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极大地提升了环境执法成效。不同部门之间紧密配合,编织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天罗地网,污染行为无所遁形;不同区域之间精诚合作,构建环境监管的统一战线,跨界污染难题迎刃而解;采用超常规手段,保持打击环境污染的高压态势,守住环境质量不放松。  相似文献   

20.
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取证与处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取证与处罚原则沈德富(江苏省南通市环保局南通)引言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和停泊或修理时违章排污造成(江、河、湖、海)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取证程序和处罚原则是船舶防污监督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类属于环境污染事故的一种,具有政策性强、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