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张羽 《沿海环境》2000,(3):9-11
在新旧世纪即将交替的时候,人们纷纷以一种审规的目光去总结二十世纪,在人类高度文明后面,遭受严重破坏的地球生态环境不能不说是人类在二十世纪中的另一“伟大杰作”。人们也以百种形式在地球母亲面前检讨自己的过失。于是,“环境保护”成为艺术门类中一个时髦热门的主题,并且形成了独是特色的“环保艺术”。裸露的人体,即使在人类文明相当发达,人类意识相当开放的世纪末仍是极其神秘感而倍受关注的。聪明的舒勇把二者结合起来,并对它们进行了前卫的包装,推出了一系列环保前卫艺术,在新闻媒介的推波助调下,以一种挑战传统,标新…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庆贺20世纪人类发展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每一个发展都是有生态代价的。在新的世纪,人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威胁。因为在20世纪,毕竟只有占人口020%的发达国家以全球资源的消耗支撑着他们的富裕生活;而在21世纪,全球60亿人都将以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发展。如果每一个民族都仿效美国式的生活方式,那么人类还需要有20个地球才能支撑。然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选择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 这种绿色生活方式并不是要牺牲人类的发展,而是在享受现代…  相似文献   

3.
孙琳 《环境工程》2023,(2):310-311
<正>乡村景观建设较为注重外观形态,进而忽视了社会文化、艺术审美等内涵的融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艺术家参与乡村景观建设案例不胜枚举,对乡村景观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打开了乡村景观环境的新格局。为此,立足艺术家介入视角,分析艺术家在乡村景观生产建设中的创新思维、设计手法,对提升乡村景观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由曾莉撰写、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家介入下的乡村景观生产——以云南双廊为例》,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剖析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湖北长江三峡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梳理总结秭归县产业绿色发展型、巴东县保护融合发展型和宜都市廖家湖环境污染治理型三个案例地区的经验做法与成效,探索新时代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路径,从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明田  张雪  陈津  赵亮 《环境保护》2022,50(5):25-30
绿色小城镇建设是绿色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新阶段推进绿色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技术环境趋于成熟。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辨析了新阶段绿色小城镇建设的推进路径,并构建了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绿色小城镇建设技术导则,提出立足全域全要素,系统推进绿色小城镇建设,并建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全国层面的绿色小城镇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6.
韦联桂 《环境工程》2023,(1):296-297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多方面实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支撑。以学生“双创”精神、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双创”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和“双创”政策在乡村地区落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又为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提供路径选择与发展空间,两者存在一种联动共生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8,(8):28
4月19日,10余所北京高校的志愿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开展了“微笑北京、绿色长征”首都大学生世界地球日绿色咨询活动。活动旨在宣传绿色奥运,传播绿色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农业绿色供应链体系应运而生,并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模式。本文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的特点,认为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在分析当前农业绿色供应链初步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参与主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和科技赋能、增强风险管控和建立绿色供应链的政策导向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全开发理念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是新时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揭示生态资源价值化所经历的“生态资源价值培育—生态资源资本深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三阶段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生态资源价值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逻辑关联,并深入剖析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三阶段逻辑机理,探讨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模式以及在助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区域现实难点和共性现实难点。基于逻辑发展、区域难点、共性难点三个视角提出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为盘活生态资源价值,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第一个绿色经济计划,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是一个“绿色的生态发展观”。作为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其内涵:一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保持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依靠人的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腾…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凋敝对城乡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寻求乡村发展路径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迫在眉睫的核心任务。在厘清乡村聚落物质要素修补与非物质要素修复的聚落“双修”内涵基础上,针对乡村发展面临的系列难题,通过“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人口”“土地”“产业”和“配套设施”的转移及建设,来探究根治“乡村病”的科学模式与振兴路径:对标双修、绿色发展以振兴乡村生态;六位一体、文化繁荣以振兴乡村文化;高效输出、对口回流以振兴乡村人才;横向联合、纵向推进以振兴乡村产业;三治融合、多元共建以振兴乡村组织。以祁东县沙井村规划实践为例,从人、生、文、地、产、设等六方面提出修复修补策略与措施,以达到修复乡村生态、培育乡村文化、恢复乡村社会朝气、振兴乡村产业经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干净、健康的生态城市是当前全球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的趋势下人们所普遍期望的生存空间;环境艺术则是满足人们在视觉欣赏、心理愉悦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本文就环境艺术的特定概念及其在生态城市中的几种可行性进行简单介绍,通过结合国际上一些案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环境艺术如何在生态城市空间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20年代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卢作孚先生所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缘由,在于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教育建设为重点,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的建设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机关改革与廉政建设。而且,抗战特殊的历史时期也给卢作孚领导的峡区建设提供了机遇。此外,卢作孚独特的人格魅力诸因素使得北碚完成了乡村现代化之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乡村建设道路。尤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保证了北碚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是整个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史上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朗诵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人们在过去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是见字出声,但是意境美的营造,赋予了朗诵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朗诵艺术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的优长,把情与景、情与境完美结合,在创作主体的二次创作下,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含义,以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营造出的意境美,带给了创作者和受众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15.
刘艾鑫 《环境保护》2021,49(8):64-66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导向。本文把生态美学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生态美学在实际项目中的研究和应用,在提高健康审美品位、审美能力的同时,把乡村景观各要素统筹协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基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东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为建设美丽东北、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导向的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牧交错区水土资源系统平衡对于保障区域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以宁夏盐池县为例,以乡村振兴目标为导向,运用物元模型开展水土资源系统承载潜力评价,揭示影响水土资源系统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影响水土资源的短缺因素,探讨乡村地域水土资源失衡的区域分异特征,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双重导向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盐池县水土资源系统承载力呈叉字型对称空间分布态势,整体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花马池镇、惠安堡镇的承载能力较高,麻黄山乡、王乐井乡和大水坑镇的水土资源承载力明显较低。(2)盐池县乡村地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差异明显,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镇区耦合协调度较高,乡村地区则相对较低。(3)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利用缺乏同步性,水资源利用滞后地区应选择水资源适应性管控措施和生态保育+水源涵养的山水林田湖综合体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滞后地区应结合土地工程治理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落实“三主三分”土地资源优化布局。研究结果可为农牧交错区农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工程落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目标下,如何通过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乡村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来自地理学、旅游学、管理学等领域的8位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从资源利用、参与主体、机制保障等不同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在资源利用上,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利用,形成“非遗”等资源的创造性传承发展路径,同时以艺术赋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并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在参与主体上,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力量,协同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力量建构可持续的分配机制,推动“人人共享”的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在机制保障上,乡村旅游资源创新性利用要构筑乡村产业发展与居民在地乐居的机制体系,同时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价值,强化制度政策的公平性原则,构建“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从1996年由中宣部、国家教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至今已有5年多。南宁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环境教育活动,2001年及“九五”期间,按照“行动纲要”的要求,南宁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环保局、团市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活动的通知》,举办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培训班,同年10月,经对申报“绿色学校(幼儿园)”的4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探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包括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和乡村居民生活方面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三二分段之间的衔接目前普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进行了整体设计,旨在完善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三二分段的无缝对接,也为高职教育三二分段的相关专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