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燕  王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11(6):281-281,283
开发草原牧区地下水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莫燕,王华(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地跨四川省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川西北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在该区约10万km2的草场上,放牧着约500万头牲畜,畜牧业及其加工业是该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山位于欧亚草原的东南端,是历史上不同游牧民族的重要夏季牧场。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目前阿尔泰山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放牧牲畜头数持续增加态势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严重的超载过牧已经造成草地生产力、植被盖度和高度的显著下降,不合理的矿产旅游开发及不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对草地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分析阿尔泰山地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及环境安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阿尔泰山生态环境对策建议。探讨性提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地监管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对于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和环境恶化、保护草地资源与环境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草牧业"概念首现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发展"草牧业"是实现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政策落实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绘制草牧业社会网络图,并结合草牧业内涵,从草地生态、生产功能两个方面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保护草原生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草原工作的核心,"粮改饲"试点工程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草牧业发展缺乏产业链总体设计、土地流转成本高、科学技术水平薄弱、支撑力度小等问题。通过辨识政策缺口,为后续政策调整及制定提供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4.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是解决草原超载放牧问题、实现草畜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加牧民收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基于若尔盖县近十年的草原补奖和畜牧统计数据,系统全面的分析了畜牧业发展趋势、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探讨乡镇尺度草原补奖面积和放牧强度与超载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若尔盖县近...  相似文献   

5.
<正>胜境河北,草原资源丰富,全省草原面积达4 266万亩,其中张家口、承德地区就有3 358.4万亩,占全省草原面积的78.7%。坝上草原的清凉无夏,草原天路的美不胜收,与内蒙的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交相呼应,早已成为河北的靓丽名片。张北草原天路,全长130多公里。秀美草原不仅可以观光游览,更是调节地域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草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除了作为资源的物质生产功能外,草原还有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等。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必须全面认识草原的多功能性,转变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以保护为主的放牧畜牧业、草畜耦合高效高产畜牧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以及草原特色产业等多种草原经济发展模式。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法制、产权制度、保护制度、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草原严重退化,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10~5~7×10~6hm~2,同时草原质量不断下降。本研究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生物量和绵羊增重的影响为出发点,选择新疆类似问题较严重的青河县夏牧场草地和绵羊为研究对象,设计4个不同载畜率水平的放牧强度和1个不放牧的对照实验,对样地内草地生物量和绵羊体重测定和自由式放牧强度对比分析,得出了绵羊体增重达到最佳又使植物群落不受强烈干扰时的放牧强度。通过本研究可知,夏牧场放牧强度为3~6只羊/hm2时,绵羊增重更明显,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经济效果,对草地生物量的恢复有一定帮助,能更好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作为综合性并承担多种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类型区,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在甘肃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立足草原牧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背景,结合甘肃草原牧区发展的基本现实,提出了新时期甘肃草原牧区发展的资源保护与生态重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提升、现代草一畜一牧业产业化升级、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创新及现代服务网络与保障体系完善等五大战略选择,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促进草原牧区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借鉴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农业土地属无法耕种的类型,且已主要用于放牧,这种牧场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它在世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特别对长期遭受缺粮之苦地区的人们更是如此。因此,世界粮食专家一再强调需要积极保护和恰当的经营草原,以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流域光照热量充足,适合喜温作物和长绒棉生长。土地资源丰富,约占全疆宜农荒地九分之一,在塔里木盆地各荒区中,质量居于第一。草场面积宽阔,适合耐粗饲、抗干旱,能够生产珍贵羔皮的三北羊放牧。胡杨林虽经严重破坏,但保留下来的面积仍是我国及世界最集中的地区。灌溉水源基本不缺,在合理利用情况下,尚能满足现有农、林、牧业灌溉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112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33.33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1.4%,草原本身具有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在为人类提供畜产品的同时,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生态屏障,有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对自然荒漠化起着缓冲作用。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是难得的旅游胜地。呼伦贝尔市自2003  相似文献   

12.
我国温带北部的半农半牧区,是广大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东起大兴安岭,斜向内蒙古高原南侧,接连黄土高原,再向西北延伸与青海北半部连接在一起,自然形成一个广阔的农牧交错地带。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习惯的不同,农业与牧业交错分布,旱地农业与草原畜牧业分别经营,农牧矛盾生态失调,影响农牧业生产发展,研究这类地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途径与保护环境,利用资源,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任务,也是各门类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青海农牧交错地区,地处北纬36°—38°,东经93°—101°,按照全省综合农业区划,主要是青海湖环湖牧农林渔区和柴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维岳 《青海环境》1998,8(2):89-91,94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源头地区处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高寒干旱,广布冰川,湖泊众多,治泽广阔,植被良好,水草丰美,是优良的天然牧场,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不合理活动影响,致使工内部分植被破坏,禽兽减少,鼠虫猖獗,生态失调。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牧业生产发展,而且也危及到黄河流域各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沿岸人民的生活用水,因此河源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陈红 《绿叶》2012,(8):47-5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内蒙古Y嘎查的变迁历程反映了资源型开发模式下的纯牧业区域的发展轨迹。对于牧民来讲,五十多年间生产生活方式的几次重大转变,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草场、畜群那么简单,基础生产生活领域的转变,使他们必须重新定位自己以及身处的社区、文化。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发自肺腑的族际文化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蒙古族传统畜牧文化所蕴含的草原利用方式,可能就不会出现传统生计方式与工业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放牧亦须靠科学新西兰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产品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的6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羊肉和乳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虽然新西兰人口只有380万,却有7000多万只羊和800多万头牛,难怪新西兰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牧场”。不过,这一美称是来之不易的。新西兰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平整的天然可耕地少得可怜。新西兰人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盟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天然草场总面积为14993万亩,其中牧业四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草场面积为10528万亩,占全盟草场总面积的70%,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体部分。呼伦贝尔盟草场类型多样,主要天然草场可分六大类:①山地林缘草甸草原,面积为651万亩,载畜量平均5亩草场一个绵羊单位;②山地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区景观绿地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和公园、市政绿地等一起成为城市生态平衡的“调节器”。同时,小区景观绿地也是居民日常休息、娱乐、健身的场所,是人类实现自我完善的载体,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以库鲁斯台草原作为研究区,利用80年代到2014年草原范围内生物量、牲畜量、耕地数量及其用水量等数据,对库鲁斯台草原退化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目前库鲁斯台草原退化严重。草原范围内湿地面积从80年代至2014年减少了85.0%、草地可利用面积减少了36.5%、退化草地面积增加了225%、盐碱化面积增加了233%、草地沙漠化面积增加了2350%。(2)库鲁斯台草原退化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用水大幅增加。草原范围内总灌溉面积从80年代至2014年增加了186%、草原内机电井数增加了292%;从80年代到90年代到2000年,额敏河流域总用水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从2000年又呈大幅增加的趋势,总用水量从80年代至目前增加了36.11%。二是草地牲畜数量大幅增加,引起草地生物量减少,草原范围内牧业户数从80年代至2014年增加了24%,草原内过冬牲畜量增加了45.6%,草地总产量减少了64.43%。  相似文献   

19.
生态省建设——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省建设概述1.1从生态角度看吉林省从东到西自然形成了明显的东部森林、东中部低山丘陵、中部平原和西部草原湿地4个生态区。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由于采育失调,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东中部低山丘陵,水资源丰富,由于过度开发,部分植被遭到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松嫩平原黑土地,土质肥沃,由于长期连作、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严重;西部科尔沁草原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由于过度放牧,“三化”日趋严重。虽然吉林省的资源和环境相对较好的状况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同其他省份比较,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子涵 《环境教育》2014,(12):85-86
我是一只藏羚羊,生活在美丽的藏北草原。 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平坦、宽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玉盘。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放牧着白云,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一片青青,白蘑菇般的蒙古包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牧羊姑娘那悠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成群的绵羊像从天上掉下来的白云一般洁白柔软,这里的一切简直如同仙境般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