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采用三维多箱模型对石家庄市区特征污染物SO2的浓度进行了计算。三维多箱模型改进了常规的单箱模型,详细考虑了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变化和气象条件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把计算结果与地面监测值和1994年1月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空航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发现,用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比单箱模型产生的误差要小,从而证明用多箱模型预测市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大气环境是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二维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维多箱模型对石家庄市区大气污染物SO2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4个风向的各子箱污染物浓度,然后按其风向频率加权取和得到平均浓度。把计算结果与地面监测值和1994-0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空航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发现。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比单箱模型和其它预测方法产生的误差要小。  相似文献   

3.
有机污染物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稳态平衡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的稳态非平衡模型,并针对DDT、1,2,4,-TCB、HCB、PCB和DMP5种化合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只须通过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以及该化合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参数就可计算环境各相中污染物的浓度、逸度和质量分布,从而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  相似文献   

4.
新导则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强  张磊  范亚民  耿磊 《环境科技》2009,22(6):45-49
结合某有色金属冶炼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和保护目标分布特点.通过对EIAA和AERMOD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性。根据对AERMOD预测结果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新导则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能源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阜新市的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建立了大气污染的浓度模型,给出了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污染浓度的计算结果;同时,对阜新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出阜新市环境质量浓度指数并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城区大气环境容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容量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本文利用城市箱式模型分析研究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初步建立了呼和浩特市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通过对研究区中SO2、TSP的环境容量的验证计算,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与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煤矿区规划环评的现状,提出了几种煤矿区规划环评中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并将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和箱模式法分别应用于榆神矿区和神东矿区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结果表明,多源叠加的高斯模型法灵活多变,而箱模式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预测无组织排放源对其周围附近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并计算了某新建项目炼胶厂硫化车间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硫化氢气体,在拟选厂址周围1km2范围内的地面平均浓度,预测和评价了该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地面平均浓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大型(30m3)、小型(1m3)环境箱实验获得数据的基础上构建释放模型,并将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测得到的浓度水平进行对比,对开发的室内空气污染预测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一新装修房间为例,分别利用大型和小型环境箱实验,研究了复杂整装材料和简单层状材料的释放规律,建立了相应材料的污染物释放模型;依据单元内物质守恒理论和污染物充分混合的假设将释放模型组合,建立了室内空气污染预测方法,并预测了该房间甲醛和TVOC(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浓度的变化过程.在考虑了0.03ACH(air change per hour)的换气率之后,模型预测与现场监测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甲醛和TVOC污染预测误差(正则化标准差)分别为2.8%和1.6%.模型分析表明,各污染源对于甲醛污染的贡献,家具>涂料>地板;对于TVOC污染的贡献,涂料>地板>家具.结论表明,该预测方法可以真实反映现场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可以用来分析各污染源对于整体污染的贡献、指导装修材料的选择和作为室内污染评估和控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区域环评中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是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文章综述了大气污染物区域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用于其计算的空气质量模型以及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一般步骤.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大气环境容量的预测模型有A-P值法模型、箱模型、线性优化模型、ADMS模型及多种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等,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大气环境容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污染物浓度预测的PPR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祚泳 《环境科学》1997,18(4):38-40,44
采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的审视数据-模拟-预测新思路,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建立了污染物浓度预测的PPR模型,该模型用于水污染物BOD和DO浓度预测结果,共建模样本拟合格率为100%,预测检验样本预测合格率达83.3%。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区大气流动与汽车尾气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松  黄震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4):227-229,233
道路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汽车排放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成为主要手段。针对一个典型城市街区的大气流动和汽车排放物扩散问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污染物在不同高度建筑物。不同宽度街道和十字道路所组成的街区峡谷内外的大气流动和污染物迁移扩散特征,同时反映了街道走向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街道布局和大气边界层的影响,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街区峡谷内(特别是近地面附近)难以扩散,易造成局部高浓度污染;由于流场的非均匀性和三维特征,污染物浓度呈现非均匀扩散特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高架道路对局地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高架和街道的布局与几何特点,设计了多种典型的街道峡谷模型。应用k-ε湍流模型和污染物浓度扩散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了这些带高架的城市街道峡谷内湍流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研究表明,高架道路的存在改变了街道峡谷内大气的流动结构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传输扩散特性。高架道路空间位置的布设及高架与街道建筑物间的间隙,对城市街道峡谷的局地大气环境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确定布设高架位置和设计规划街道布局时,应尽量避免引起“盖子效应”而造成严重的地面局地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4.
河流一维水质预测模型在污染贡献值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流一维水质预测模型的推导和转化,在模型中引入污染源污染物浓度贡献值和预测断面污染物浓度现状监测值,将预测结果同现状监测结果联系起来,使预测结果更贴近实际;探讨利用贡献值简化计算在拟建项目排污口与其下游预测断面间存在若干个未知点源污染情况下的预测断面污染物浓度预测值的方法,以尽可能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较为准确、快速的得到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箱模型预测地下车库空气污染物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箱模式理论,结合地下车库空气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地下车库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计算方法,得出Ci=C0+S/a,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应用,说明箱模式可应用于地下车库污染物浓度的预测,而且为需排烟通风场所的空气交换率等合理选择提供了较为可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种用箱模式与高斯模式结合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的上下不均匀分布、污染物的衰减、沉降过程、侧向扩散等诸因素,建立了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模式。用高斯扩散模式确定环境容量计算模式中的有关参数。通过实例介绍了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箱模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箱模式是将划定的空间视为无数小箱体组成的总体,并按质量守恒定律来研究箱体中污染物平均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文献中的大气环境箱模式分为两种,即垂直和平行风向的条形箱模式。在城市面源强度不均匀时,可将区域划分为等距离的垂直于风向的条形箱体,其模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严峻态势,亟需建立健全空气污染来源追因系统。三维空气质量模型可以克服外场观测与烟雾箱模拟高成本与低时效的缺点。主要介绍了使用空气质量模型解决大气污染物来源分析的方法,其中:过程分析(PA)可用于估算各物理过程与净化学过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臭氧来源解析技术(OSAT)和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PSAT)通过标记不同地区各类排放源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得出不同受体点位主要一次与二次污染物的来源或主要排放源区对区域各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汉市7城区1991~1995年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模式计算污染物的多年平均地面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等维灰数递补技术预测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预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大气SO2浓度逐年下降,TSP浓度基本持平,煤烟型污染将有所改善。但石油燃料燃烧排放的NOX将有显著增加,整个大气环境质量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物的短期预测,对制定有效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和降低居民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组合模型通过数据分解挖掘时间序列中蕴含的时频信息,可以进行精准且可靠的预测,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短期预测的发展趋势。从时间尺度,将现有的大气污染物短期预测方法进行梳理,重点综述了基于小波分解、经验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的组合模型。随后,依据处理目的,将现有模型组合结构的优化方向归纳为数据降噪、二次分解、分量处理和误差修正,并对各结构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进行总结。结果发现:4种组合结构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预测情况,应根据数据特征等条件有选择性地使用。最后,总结了现存组合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从自适应组合结构、数据特征对性能影响和模型多性能平衡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