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aO对烟气中砷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力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一个大气压下,1300K-400K温度范围里痕量元素砷在煤燃烧过程的形态及分布以及添加剂CaO对砷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为探讨规律,研究的系统只考虑煤中的主量元素和砷.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燃烧和气化的高温区域里,大部分的砷元素蒸发以一氧化砷的形式存在于气相中,随着温度的降低,一氧化砷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相As2O5和As2S2.CaO可以大大地增强砷元素的沉积趋势,烟气中CaO的含量越大,砷酸钙作为稳定相的温度范围越宽。  相似文献   

2.
砷污染是大连湾突出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大连湾砷的人为输入,砷的含量与分布,砷的赋存形态与价态、砷的扩散与迁移及其归宿等入手,研究了砷在大连湾的迁移规律,探讨了砷在大连湾的地球化学质量平衡,提出了砷在大连湾的收支平衡关系及数学模式,并介绍了近年来对大连湾砷污染所采取的防治对策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毒性较强的无机砷(五价砷iAs~V和三价砷iAs~(III))和环境中常见的天然有机质(NOM)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透析的方法,研究在pH中性条件下两种无机砷与两种NOM(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络合平衡时间,并通过对络合态砷占总砷比例的测定以及条件分配系数(D_(om))的测定,对比不同NOM种类、不同无机砷种类及不同比率iAs/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可溶性有机碳)条件下两者的络合特征,并对相应的络合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机砷与NOM的络合过程分为快速扩散、慢速扩散和平衡3个阶段;其中iAs~V与两种NOM的络合平衡时间约为48 h,iAs~(III)则在24 h之后基本达到络合平衡状态.两种NOM与iAs~V和iAs~(III)的络合比例随NOM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但由于HA比FA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和更复杂的分子结构,HA较FA显示出更强的络合能力.由于配位点减少原因,无机砷与两种NOM的络合随iAs/DOC比率上升而呈现出非线性下降趋势,这样非线性的现象与络合点位至少有两种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半连续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五价砷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控制污泥浓度MLSS为2000mg/L的半动态试验,我们研究了活性污泥对不同浓度砷、同一浓度但有机负荷不同时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砷的吸附在1-2小时左右达到平衡状态;含20ppm、100ppm,As(Ⅴ)和污泥作用12小时后,其去除率分别为55.8%和46.3%;只有极少量As(Ⅴ)转化成As(Ⅳ);污水的有机负荷(COD)高,污泥对砷的去除率也上升。  相似文献   

5.
入53 9700336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平衡时间与污染次数的关系/华路…(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土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1996,28(2)一69~71环信S一38 研究了邯郸马头镇土壤对砷的缓冲性及随时间、污染次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对砷的缓冲速率及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外源A、含量相同时,随平衡时间的延续,土壤中As的浓度减少,在相同平衡时间内,土壤溶液中A。的浓度随外源A。量的增大而增高;土壤对As的缓冲速率=上清液中砷的减少量(mg)/〔土壤质量(kg)X缓冲时间(天)〕;土壤对As的吸附皿在前三天较低,但在第?一15天时急剧…  相似文献   

6.
煤及其燃烧产物中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研究了我国各主要聚煤区煤中砷的分布,煤的砷含量均值高于世界但低于美国,低于或接近我国土壤砷含量,但与地壳克拉克值比较,砷在煤中被明显富集。从各聚煤区情况看,砷的含量和富集因子均有中新生代煤最大,华南二叠纪煤为次,而华北石炭——二叠纪煤最小的特点。煤各级燃烧产物中砷分布研究表明,底灰中亏损,但富集于飞灰特别是细粒飞灰的表面,质量平衡率的计算显示砷大多能截留于飞灰中,呈蒸气状态逸散入大气的有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砷的有效性,砷的毒性及其与形态、价态的关系,砷的价态与溶解性的关系,砷的吸附解吸及其动力学,砷的迁移转化,砷对作物的影响及其危害等方面综述了土壤砷持染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300MW煤粉锅炉砷排放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欣  郑楚光  陈丹 《环境科学》2006,27(4):631-634
对某台装备静电除尘装置的300MW燃煤电站锅炉的煤,底渣,电除尘器4个电场飞灰进行取样并测定了其中砷的含量.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EPA method 29方法测定了电除尘器后排放烟气中砷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砷主要以飞灰形式排放,占到原煤总砷量84.6%,而底渣和烟气分别只占0.53%,2.16%.直接计算砷的质量平衡率为87.2%,电除尘器后烟道中以气相形式存在的砷为2.5μg/m3.飞灰中砷的含量与粒径密切相关,随着粒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水处理厂通常采用凝聚沉淀、硬水软化及铁、锰氧化沉淀等方法除去原水中可溶性砷。1.凝聚处理法:依靠在水中加入明矾,除去水中可溶性砷。由于5价砷较3价砷易除去,事先加氯,将3价砷氧化为5价砷,可提高砷的去除率。另外,砷的去除率还与水中不溶性铝的含量以及pH的高低有关,水中不溶性铝含量愈高和pH愈低,砷的去除率愈高。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4%。2铁锰氧化工程除砷:伴随2价铁离子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可除去水中80~95%的砷,锰离子氧化除砷在目前研究阶段尚未见明显效果。3.硬水软化除砷:硬水软化形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借此可…  相似文献   

10.
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砷提取剂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肖玲  赵允格 《陕西环境》1996,3(3):17-21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砷毒性临界值的研究报道,但几乎均以土壤全砷含量来表示。由于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对有毒物质固定、净化能力不同,其生物活性亦有差异。因而用全砷含量表达作物受害临界值在不同土壤之间差异较大。而用土壤有效砷含量表达作物受害临界值则能在不同土壤上取得较一致的结果。因此,测定土壤有效砷含量对砷毒性研究更有意义。土壤中砷的形态以水溶性砷和吸附性砷易被植物吸收,因而一般将这两部分砷总称为可给态砷或者有效性砷。对于土壤中有效性砷测定,目前应用较广的仍然是选择浸提剂法,如用lmol/LNH4Cl、0.5mo…  相似文献   

11.
砷测定方法的剖析邢台市环境监测站丁瑞巧,赵华敏前言砷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元素,砷的化合物有较强的剧毒性,在制药、氮肥、冶炼及焦化等工业废水中均含有砷的化合物,砷容易在人体内积累,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在环境监测中,砷是常规化验项目之一,要做好砷的测定,仅...  相似文献   

12.
砷是人们较熟悉的元素,但人们对其毒性可能还了解较少。尤其是地质工作者有时会与砷化合物接触,如勘探和开采砷元素的矿床、观察和研究含砷矿物、加工冶炼砷矿物和生产砷化合物以及在高砷地区工作等,如不了解其毒性,可能会引起中毒。如我国某矿区地质勘探队曾由于食用天然含有可溶性砷化物的水引起216例急性砷中毒。一、环境中的砷砷的外电子层4S24P3,5个电子全部丢失呈正5价离子,容易获得3个电子形成稳定态。砷是既亲氧又亲硫的元素,取决于环境中氧、硫的浓度。分布最广泛且常见的砷矿“物是毒砂(FeAsS),另外常见的砷矿物为华…  相似文献   

13.
净化去酸性废水中不同价态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少先  孙石 《环境科学》1994,15(4):44-46,65
根据净化含砷废水的铁盐水和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Fe/As=0.5-6.0范围内,铁盐中和法对废水中3价砷的去除率较其对5价砷的去除率平均低约60%,证实了废水中的3砷较5价砷难于去除。氧化剂选择研究表明,对于含砷量高的酸性废水,采采漂白粉(Ca(C10)2)氧化其中的3价砷最为适宜,对于含砷782、5mg/L,PH=1的酸性废水,采用氧化-铁盐中和法经一级处理后,废水中含砷量即可低于8g  相似文献   

14.
马伟  马荣骏 《环境工程》1998,16(1):49-51
本文研究以硫化砷渣为原料,水法回收单质砷的方法,着重研究氯化铜浸出砷的过程影响因素,探索用氯化亚锡还原砷盐酸溶液得到了约89%的单质砷。  相似文献   

15.
砷(As)对稻田土壤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索了含砷炼汞废水对稻田土壤所造成的砷污染。在对照田和污染田 点,使用土钻以20cm厚度为一层,对土壤作剖面垂直3层采样,在对照田采样58个,污染田60个,计采得118个柱状样品,对如上样品均作总砷与可给态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处在砷异常带对照田土壤总砷背景值为16.87mg/kg,可给态砷的垂直含量均值有递和分布规律,但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田相应层,说明由于砷污染而改变了土壤的垂直剖面格局。  相似文献   

16.
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高效除砷剂的实验室除砷应用研究。该除砷剂可用两种不同的活化方式进行活化处理,可用于不同的使用场合。一种适用于高砷地区的家庭生活饮用水除砷处理,另一种可用于高含砷量的工业废水或矿井水除砷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连续提取法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对龙塘金矿风化剖面中砷的赋存状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区表层土壤中砷含量达588mg/kg,是土壤质量标准的十几至几十倍,该土壤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风化母岩中砷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之中,而风化样品中砷主要赋存于晶质氧化铁中,其次为非晶质氧化铁之中,其他三个结合态相对较少。风化初期,含砷黄铁矿与毒砂风化溶解,其中大部分砷被风化溶液淋失,其他砷被氧化铁吸附。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砷在风化过程中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晶质氧化铁结合态砷则逐渐升高。雨水对表层土壤的冲刷、风化母岩中硫化物的风化溶解、风化产物中氧化铁在饱和条件下的溶解等都会使剖面中的砷释放出来,对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砷标准使用液的稳定性试验陈迪军(江苏省赣榆县环境监测站,赣榆222100)用AgDDC法测定水中砷时,按照国内外标准方法规定,对1.00μg/ml的砷标准使用液必须临用时配制,不能保存。对此,进行了砷标准使用液的稳定性试验。表砷标准使用液稳定时间(三...  相似文献   

19.
水体沉积物中有效砷的测试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种氧化铁/醋酸纤维素复合膜(FeO/CAM)被用于太湖沉积物中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结果发现,在水介质中,FeO/CAM对沉积物中砷的富集量随土水比增加而呈乘幂函数减少,在土水质量比为0.025(即1:40)之后趋于某一平台值;在土水比为0.025并得到充分振荡的条件下,沉积物中释放的有效砷被FeO/CAM富集至膜中,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至24 h后逐渐趋于平衡,这一过程恰当地模拟了生物对砷的吸收.因此,FeO/CAM可以用于有效砷的体外测试.利用FeO/CAM对12个总砷含量为6.4~34.6 mg·kg-1的太湖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效砷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FeO/CAM提取的有效砷含量与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的有效砷含量之间显著相关.太湖沉积物中的有效砷含量与总砷、总磷、有机质和吸附磷含量以及磷吸附饱和度显著相关,说明沉积物理化属性对有效砷含量有重要影响.FeO/CAM克服了化学试剂提取过程中引起的非有效态砷释放的根本缺陷,因此,FeO/CAM方法在沉积物有效砷含量的测定时比化学试剂提取法可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硒酵母治疗地方性砷中毒病人14个月的排砷效果,结果显示,硒酵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血、尿砷的下降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加快至14个月,治疗组发、血尿砷分别下降77.8%,88.2%和73.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砷和血砷的下降幅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