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环境生物学     
X17 9803158生命周期评价的回顾与展望/杨建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8,6(2)一21~28 环信X一4 产业生态学的主耍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一生命周期评价起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借助于能源分析方法的“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发展成为具有基本概念和技术框架的环境管理工具。该研究方法已被企业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组织所采纳,用于企业产品开发,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产品消费。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国际标准化正处于积极探索研究之中,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国外的 发展已近30年,正成为企业和政府环境管理的工具。国外许多生态标志标准的确定,采用的都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它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系列标准的重要内容,我国对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才刚刚开始,该文对生命周平价方法的技术框架,应用和存在的不足等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产品环境成本内在化是解决其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经济手段。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和传统的会计制度都不能提供产品的环境成本信息。而目前逐渐兴起的环境会计制度也多关注与产品生产直拉相关的环境成本,缺乏全过程的思想,要真正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开发适于其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的方法。文章在介绍传统的成本划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概念及其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清洁生产向工业生态学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清洁生产为建立清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由于主要致力于具体的工业过程控制,不考虑工业系统间的相互作连接,对于减缓整体的影响的作用不十分显著,以工业代谢,生命周期评价和生态工业园建设为研究方法,对90年代兴起的工业生态学表洁生产的扩展,也是产业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的具体计划。  相似文献   

5.
张键 《环境保护》1995,(10):8-10,12
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管理和监察的新概念中国石化信息研究所张键生命周期评价,简称LCA(LifeCedeAssessment),是近年以来西方国家酝酿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目前尚处于探讨研究阶段,但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将其列人IS...  相似文献   

6.
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用于企业产品开发,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产品消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生命周期评价发展迅速,但是仍不成熟。从前期准备到结果解释,针对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释了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的内涵,简要分析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的步骤。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今后主要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回顾了战略环境评价的起源,发展历程,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趋势并提出了今后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工作的重点,包括加强研究,建立保证体系和进行试点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阴浩 《山东环境》2001,(6):18-19
文章介绍了新型交叉学科环境生的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环境生物技术的主体是污染控制技术,依据其范围和采用的生物技术不同可分为环境分子生物技术,强化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文章最后对山东省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环境评价方法和全面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并对其主要环节及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和服务行业,但最突出的贡献是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LCA的技术框架分为确定目的与范围、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和结果解释4个部分.LCIA的方法可归纳为中点法和终点法.LCA存在数据获取、清单分配、边界选择、评价模型、时空限制,以及结果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为适应环境管理和评价技术本身的要求,LCA评价技术朝系统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有IO-LCA、ALCA、CLCA、LCC、S-LCA和LCSA等评价技术.不同的评价技术从不同侧面拓展了LCA的应用领域和回避LCA评价的局限性,使得LCA越来越成为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管理工具——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经济系统特别是工业系统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形成了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作为工业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已成为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本文介绍了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的主要观点,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分析方法的完善,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将会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将对减缓和消除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硼酸制取过程的AT&T矩阵评价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酸生产工艺包括硫酸法、碳铵法和二步法等.采用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研究这3种生产工艺在硼酸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通过对3种硼酸生产工艺的特性对比,改进并完善了AT&T矩阵系统评价方法,并勾勒出相应的环境因子和生产阶段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以二步法为主,兼顾碳铵法和硫酸法的技术发展思路,符合发展硼酸工业循环经济的需要;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PLCA)、工艺生命周期评价(TLCA)和工厂生命周期评价(FLCA)为基础的分析框架,可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估硼酸生产过程中累积环境效应,其中以工厂生命周期评价角度的评估结果更有利于硼酸工业的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4.
材料在生命周期内应与环境相协调。本文综合论述了生态环境材料的由来、概念、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对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方法,各种类型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几个研究实例。重点论述了合金再生循环过程中的杂质分离和杂质无害化技术,有机聚合材料的再生循环技术。分析了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考察完生态经济学和工业生态学(包括涉及生命周期评价的特定问题、生态计、投入产出分析)的理念之后,在这一章给出政策建议。我们也提出两个案例研究来解释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对应于理论建议的实际程度。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风险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评价交叉发展的结果,它的诞生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环境保护的一次重要战略转折。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入展开,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简要阐明了环境风险评价的有关概念,并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讨论了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就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风险评价已经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以及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回顾了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在我国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一讲、第二讲中介绍了产品环境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生命周期法及产品系统的概念等内容,在第三讲和第四讲中将继续介绍生命周期设计与管理和生命周期评价的内容。生命周期设计是生命周期概念在产品开发过程设计阶段的应用,生命周期评价则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编者  相似文献   

19.
综合产品环境审计工具: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寿兵  胡聃  杨建新 《环境科学》2000,21(3):27-27-30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是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内容之一 ,是定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从原材料采掘到最终处理 )环境负荷的重要工具 ,也是实施产品全过程环境管理的重要审计工具 .系统地论述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实施步骤、方法和相关的概念 .  相似文献   

20.
共生矿石生产电解镍/铜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方法,对用镍铜共生矿石生产电解镍和铜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镍、铜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提出了以冶金过程的反应热为依据对共生产品进行环境负荷分配的方法,并与按质量分配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镍的环境负荷明显大于铜的环境负荷,以反应热为依据分配冶金共生过程的环境负荷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