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灾害学》2019,(3)
灾害链可用于描述灾害之间的传递与放大效应,在自然灾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危化品技术灾害频发的现状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后果,分析了危化品技术灾害特点并对比危化品技术灾害链与自然灾害链的区别,提出了危化品技术灾害链概念。将危化品技术灾害链分为"自然灾害→危化品技术灾害"、"危化品技术灾害→健康灾害"、"危化品技术灾害→社会灾害"及危化品技术灾害不同类型间的灾害传递四类子链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终构建了危化品技术灾害总体灾害链,为危化品技术灾害预测及全面管理危化品技术灾害带来的灾害后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出电气设备局部放电干扰源并对其定位,提出了使用射频天线接收技术对局部放电干扰源进行信号接收及定位,并对该技术的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一起典型案例, 通过其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技术能准确对局部放电干扰源进行定位,通过排除干扰源,为局部放电检测提供良好的电磁环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特高压换流变电站换流变压器消防灭火配置情况,针对换流变压器的设备特点进行排油灭火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分析了运用此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为特高压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消防灭火研究及项目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减少环境灾害高效开发油页岩的集成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面对世界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猛涨的局势,开发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介绍了油页岩的特性和用途及其开发前景;提出了油页岩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重要思想,详细分析了其经济效益,为油页岩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电力行政交换网存在的运维及建设成本高、业务支持能力差及技术体制落后等问题,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技术,提出了同省异地市1+1互备的扁平化网络架构、互联互通规划及分层级的接入方式,实现了行政交换核心设备的集中部署及语音、数据、视频融合业务提供能力。结果表明:基于IMS技术建设行政交换网可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多业务提供能力,降低系统运维及生产办公成本,具有接入方式灵活、业务类型多样及便于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技术的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CAN总线技术为基础,以单片机为多机系统构成的通用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CAN是一种快速的串行总线,它为传感器和传动机构之间提供了高效、可靠和经济的连接。CAN采用双绞线连接时,可以实现最多40个设备间的高达1Mbit/s的数据传输。本系统采用了先进的CAN总线技术,并利用诸多的智能特性为解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漏报和误报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并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4,(5):9-9
2014年9月11日,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审查通过了行业标准《地震名称确定规则》。《地震名称确定规则》是2013年地震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之一,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起草完成。标准在考虑目前我国地震参数产出发布机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及时、通俗的原则,首次为地震名称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依据,对地震部门为政府、媒体、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16,(1)
对公共安全国际标准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综述,对公共安全标准化组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详细介绍了ISO 22312:2011《公共安全——技术能力》国际标准的作用、使用范围和内容,提出了公共安全技术能力的研究方法以及三维安全缺口模型。并具体分析了公共安全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来源于科学技术、人为、经济、地质、生物、气象、气候、环境、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天外、自然资源、社会凝聚力以及火灾的威胁),需保护的目标(包括文化、卫生医疗、能源、资源、基础设施、运输、网络、政府、人员、银行与金融),以及危机的阶段(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时、危机发生后)。重点强调了公共安全的关键技术能力,给出了7大分支的具体内容及其解释,包括传感技术、指挥和控制,通讯和协调能力、模拟技术、对公众提供保护的能力、监控技术、实体防护技术、后勤保障能力。还包括对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系统、火警探测系统、识别、信息和计算机、汽车导航系统、船岸无线电、纳米、人机界面、抗震结构等技术的运用能力。以为我国公共安全及其相关组织实施该国际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GPS,RS,GIS以及3S技术的结合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为地质灾害的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0.
采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考虑采矿空区对地表拟建建筑物的影响,采用先进的ANSYS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了某采矿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所得结果不仅可以为拟建结构提供必要的地表变形参数,而且为认识采矿空区地表变形机理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规避与防治,是国际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基础理论、技术框架、政策框架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4个支持系统。基础理论支持系统,是从地质学理论、空间规划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技术框架支持系统,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政策框架支持系统,是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是在基础理论、政策框架和技术框架的支持下,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心,统筹城市规划、建成区更新规划、城市设施规划、物资储备、设施抗灾化、公众参与等措施安排建设用地。所提内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理论方法的探索,期望能供相关学科建设和工作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及人工增雨防雹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灾技术措施,并对减灾效益进行评估。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基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人工增雨防雹等作业范围及其规模、主要作业技术及其与国外的差距、作业区的减灾效益等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减灾技术及应用体系有了很大发展,并为减轻气象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灾害系统模拟技术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模拟不仅可以分析各种灾害的动态演变规律,帮助人们识别灾害风险的高低和影响程度,为制定各种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帮助;还可以协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评述了当前灾害系统和灾害应急响应模拟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CA方法主要用于模拟各种致灾因子,揭示山崩、火灾等演变规律;MAS主要用于模拟人类系统,反映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认知和反应过程;DES适合各种灾害的突发情景处理,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背景和依据;高层次架构和网格平台为大型分布式模拟和利用公共网络提供了可能.未来的灾害模拟将综合各种技术和方法,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经济带动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化工品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随着我国城市中的危险品厂房日益增长,而一些新型可燃保温材料广泛使用,给现代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难度。面对消防所面对的新形势,消防部门采用了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从而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文章对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做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秋格  高峰  吴鹏 《灾害学》2011,(4):116-121
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地震救灾中的应用。在体系结构设计中主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组网技术、数据采集与灾情分析软件、多源信息融合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构造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地震监测、预警及救灾部署控制中心,并实现信息处理平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连接口。最终,在地震救灾中能够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控制中心实现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滑坡灾害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让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难以真实再现灾害场景,限制了受众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效能,该文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及其应用前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参与性提升学习效果,而VR技术则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该文在分析VR技术应用于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融合具身认知理论,设计和开发了VR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系统,创造出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滑坡教育体验。通过用户亲身体验及标准化、可复制、有反馈、可考核的情境化“讲、学、练、考”一体化系统,为虚拟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证明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VR技术的滑坡灾害科普教育模式在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电网调度中心提出的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工作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采用J2EE技术路线及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开发了内控机制管理平台,并应用于调度管理考核中。应用结果表明:内控机制的建设,实现了调度工作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为宁夏电力调度工作的考核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三“S”一体化技术在林火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正日益朝集成化、一体化方向迈进。“3S技术”一体化为林火灾害监测提供了新的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从“3S技术”一体化角度,探讨了它在未来林火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全国林火遥感监测系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用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OMS)不适应专业管理的问题,基于IEC 61970标准和一体化设计原则,采用先进的JAVA技术及API接口方式,对OMS软件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从而实现了OMS系统的业务集成、信息共享、内控管理。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完成实现了调度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同时为调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皖北干旱的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利用土壤热惯量法、作物缺水系数法和相对植被法三种遥感分析方法监测皖北干旱的技术思路,确定了适用皖北地区的不同干旱等级的遥感判别指标。经过实况对比分析说明技术方法合理,为遥感业务应用提供了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