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彭扬 《防灾博览》2021,(4):10-13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以"防震减灾科普助力"为主题,联合在唐山召开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同期,协同社会各界举办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举办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学者专题交流。  相似文献   

2.
2018年10月2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地震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同军,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共同出席签约仪式。仪式上,王同军与阴朝民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地震局关于共同推进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此次协议签署既是长期友好合作的传承,更是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2,(1):17-17
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制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安评条例》),于2001年11月15日由朱总理签署第323号国务院令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2002年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就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问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曹康泰、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就“安评”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4.
曾露  田兵伟  王暾 《灾害学》2022,(2):138-144
地震预警系统由预警技术系统和预警服务体系组成,是减少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增加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地震预警服务成为地震预警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该文基于地震预警服务的概念和基本内容,比较了全球主要的地震预警服务发展及应用情况,如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等,综合分析了当前地震预警服务的不足,包括地震预警设备安装、信息内容、提示方式和科普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地震预警服务体系,有利于发挥地震预警作用,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难能力,为提升我国地震预警服务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毅军 《灾害学》2001,16(4):22-26
依据中国地震局有关建设防震减灾示范项目大纲的要求,就大型企业如何建立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背景及震害预测和对策,为企业防震减灾工艺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3,(4):19
2013年7月26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与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和科普工作人员赴承德,与河北省承德市地震局在平泉县北京部队某部的礼堂举行了一次地震科普知识进基层、进军营的专家辅导授课活动。部队官兵及承德市属县地震局和基层防震减灾助理员数百人参加了此次科普活动。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原领队徐德诗做了"走近地震,远离灾难"的主题科普讲座。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22日,中国地震局与铁道部在北京举行共同推进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为"铁道部·中国地震局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技术研发组"揭牌。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5,(2):6-7
2015年3月16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中国地震局会见了台湾"中研院"地球所李罗权院士。双方就深化海峡两岸地震科技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会晤期间,赵和平副局长首先对李罗权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回顾了海峡两岸、特别是中国地震局和台湾"中研院"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愿意与台方继续加强在地震监测、地震前兆研究、电磁卫星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8月20-21日,第二届地震预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尼西亚、亚美尼亚、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地震预警建设实践及应用问题。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1,(4):6-7
2011年7月28日,"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广场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共同揭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司长杜玮、国家文物局博  相似文献   

11.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2004年4月.由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地震分会发起,中国地震局离退休办公室、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地震系统老年书法美术展在桃花争艳的地方——北京香山中国地震科普馆举办,这是我国防震减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及老科协地震分会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通过审核的会议论文将在中  相似文献   

13.
杨秋格  高峰  吴鹏 《灾害学》2011,(4):116-121
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地震救灾中的应用。在体系结构设计中主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组网技术、数据采集与灾情分析软件、多源信息融合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构造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地震监测、预警及救灾部署控制中心,并实现信息处理平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连接口。最终,在地震救灾中能够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控制中心实现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13,(6):8-9
2013年10月14日是第44届世界标准H.其主题是“国际标准推动积极改变”。为增强全社会地震标准化意识,推进社会共同防震减灾,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司会同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制定了“地震标准化更加注再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宣传主题.制作了世界标准日宣传电子图片,并在中国地震局网站首次公开提供地震行业标准全文本含询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7月6日,第11届中韩地震合作双边会议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就推进中韩地震全面合作与韩国气象厅厅长南在哲进行了密切磋商,达成系列共识,并签署会议纪要。会议期间,双方将在改进地震观测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地震预警分析技术合作、地下断层及地震速度结构信息和技术交流、地震和海啸监测数据交换、长白山火山联合研究等方面继续加  相似文献   

16.
《防灾博览》2013,(4):12
2013年6月20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市政府会见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就首都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建民局长结合汶川、芦山地震成因、灾害损失及恢复重建情况介绍了首都圈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预警工作的进展情况。陈局长指出,提升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需要建立综合防范体系,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推广抗震节能技术,普及社会宣传教育,加强地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14,(5):9-9
2014年9月11日,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审查通过了行业标准《地震名称确定规则》。《地震名称确定规则》是2013年地震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之一,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起草完成。标准在考虑目前我国地震参数产出发布机制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及时、通俗的原则,首次为地震名称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依据,对地震部门为政府、媒体、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暨地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2007年3月20-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左上)在会议上做了重要报告。中国地震局党组全体成员,地震局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对2006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18,(2):6-7
2017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申报的"国家地震工程研究示范型国合基地"近日获得科技部认定。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类)共38家,工力所是地震局系统组织推荐获得认定的唯一单位。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20,(1):4-6
强化震情分析研判 全力以赴做好春节期间地震安全保障 2020年1月20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前往台网中心参加震情分析研判视频会,指导春节期间震情跟踪研判工作,并对新疆伽师6.4级地震后续相关工作做出部署。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出席会议。郑国光要求,台网中心要会同相关省局和研究所,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和其他观测资料,对新疆伽师6.4级地震震后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控,不断提升防震减灾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