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自然衰减速度快于厌氧填埋场渗滤液的自然衰减速度;渗滤液自然衰减的速度远远小于回灌型厌氧填埋场渗滤液的降解速度,更小于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的降解速度。渗滤液回灌的方法可以加速填埋场垃圾的降解,部分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由于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氨氮,一直是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重点及难点。总结了渗滤液的水质特点,然后结合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的研究,探讨了不同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优缺点。目前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有物化法和生化法,利用生化法实现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进而降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成本,是未来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垃圾填埋场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近年来,垃圾渗滤液的污染问题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防止渗滤液的污染,首先应该解决好削减其产量的问题,然后通过工程手段对已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本文提出了防治结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思路,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水质特点和处理现状,削减渗滤液产量的管理和工程措施,概括了垃圾渗滤液常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污泥与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为原料,通过小瓶批式试验,考察了垃圾渗滤液的添加量以及渗滤液初始pH对联合厌氧消化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污泥的渗滤液本身也可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氢。而污泥与垃圾渗滤液联合厌氧发酵,当渗滤液初始pH为5.20时,添加90%的渗滤液体系产氢量最大,为201.58 mL,最大产氢速率也最高,为9.56 mL/h;当初始渗滤液pH为4.47时,最大产氢量出现在渗滤液添加剂量为60%的样品,为57.73 mL,随后减小,但最大产氢速率在添加40%的渗滤液达到峰值,为5.11 mL/h。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4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冰冻期较长,渗滤液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为了考查该气候条件下渗滤液产生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回灌对渗滤液产生量的影响,在室外建立2个处理同类生活垃圾的模拟垃圾填埋场,其中1个渗滤液不回灌做为对照,另1个带有渗滤液回流装置,进行全年渗滤液产生量的跟踪监测.在对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预测模型进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基于全年降雨量和渗滤液产生量的实测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确定了经验公式法的模型参数,通过模型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从而为寒冷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收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以及渗滤液回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特点,渗滤液量的平衡,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工程实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影响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前加热、加入厌氧污泥进行微生物接种、变化渗滤液回灌频率等操作运行方式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前对渗滤液进行加热、加入污泥进行微生物接种有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有机污染物浓度的快速下降;较低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有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进入产甲烷阶段.   相似文献   

8.
不同填埋时间、不同季节的垃圾渗滤液生物毒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武汉市7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填埋时间、不同季节渗滤液的生物毒性变化以及理化指标与生物毒性效应的相关性.毒性实验采用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作为试验生物,进行了渗滤液对受试生物的24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生长抑制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填埋时间的渗滤液LC50在0.84%~12.15%之间;随着填埋时间延长,渗滤液LC50有增大的趋势,急性毒性逐渐减小,但渗滤液对嗜热四膜虫种群的生长抑制没有减少的趋势.不同季节渗滤液的LC5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夏季的渗滤液LC50较小,急性毒性较强;不同季节的渗滤液对嗜热四膜虫的生长抑制情况不同,春季渗滤液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小.渗滤液理化指标与LC50无显著相关性,而渗滤液对嗜热四膜虫种群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着COD、BOD5、NH4+-N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特点,探讨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运营经验提出"MBR+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可以很好地满足渗滤液处理要求,保证渗滤液处理出水达标排放,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填埋场设计阶段,渗滤液产量计算结果往往偏小.参照山谷型填埋场,建立了一个长400 m,宽500 m的水量平衡计算模型,模型中垃圾体高50 m,分5个填埋阶段,每阶段填高10 m,用时2 a,共填埋10 a.利用该模型,分阶段计算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对渗滤液来源组成和总产量的影响.渗滤液总产量由降雨入渗量和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组成,初始含水率越高,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和渗滤液总产量越大,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所占渗滤液总产量的比例也越高.当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分别为27%、40%、50%和60%时,日平均渗滤液总产量分别为272、583、823和1 063 m3.d-1,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分别为-144、168、408和647 m3.d-1.垃圾初始含水率高于50%时,自身渗滤液产量占渗滤液总产量的比例超过50%,成为渗滤液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目前中国规范中采用的渗滤液产量计算方法,未考虑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当填埋垃圾初始含水率较高时,计算结果偏小.基于上述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垃圾自身渗滤液产量的修正计算公式,并通过2个大型中国南方填埋场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丹阳、黑龙江哈尔滨产地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不同温度(300,500,700℃)下制备生物炭,利用SEM电镜扫描、元素分析、比表面积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RD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两产地生物炭结构特征进行全面表征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裂解温度升高,丹阳生物炭和哈尔滨生物炭各项理化性质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2)裂解温度升高,两产地生物炭均呈现产率下降,pH增大,C含量升高,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增大,芳香化程度增加的趋势;丹阳生物炭中C含量低于哈尔滨生物炭;700℃丹阳生物炭孔隙结构发育程度最高。在300,500℃的制备温度下,丹阳生物炭的芳香族C-C、芳香族C—H含量明显高于哈尔滨生物炭,500,700℃的制备温度下丹阳生物炭的SiO_2、KCl含量高于哈尔滨生物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室试验测定,得出了上海市新港河道水体和底泥的耗氧特性曲线,分析了水体和底泥耗氧的阶段历时、阶段耗氧特性及动力学过程。在缺乏河道水质模型的情况下,利用耗氧特性曲线可以估算各个阶段的耗氧量和河道的总耗氧量,为河道充氧设备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计算,上海新港河道的总耗氧量约为75.7kg/d。上海宏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充氧曝气、投加微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以使新港河道的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的需水预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尔滨市为例,依据"十一五"纲要,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2010年、2030年和2050年三个水平年的需水量进行模拟预测,按照全面节水、量水而行、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原则,对城镇生活需水,工业需水,农业需水进行预测,充分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调整,节水器具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水价的提高,人民节水意识的增强,用水定额会不断降低.旨在提供一种预测方法,展示预测过程,不为结果,旨在为今后相关深入研究提供计算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底泥生物与化学需氧动力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底泥生物和化学需氯的动力学模式,并用生物抑制试验对该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静止和完全混合状态下,底泥的生物需氧过程符合Lawrence McCarty模式。静止状态下,底泥的化学需氧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而完全混合条件下,则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表示。底泥性质和扰动程度是影响底泥需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扎龙湿地冰封期水环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马云  周浩  徐伟衍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9):128-130,135
通过对扎龙湿地冰封期进水口、核心区水样的采集及水质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冰封期水环境特征,结果发现,冰封期总氮、总磷、氨氮、高猛酸盐指数的超标率为100%,BOD5的超标率为80%,总氮超标4.98~45.93倍,总磷超标3.10-41.80倍,氨氮超标3.62~53.50倍,高锰酸盐指数超标4.52—15.80倍,BOO5最高超标倍数为2.54倍,进水氮、磷超标倍数最多,核心区仙鹤湖的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超标倍数最多,东升水库的生物量最高。扎龙湿地冰封期水环境污染严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湿地供水,恢复湿地水生态系统对污染的缓冲能力,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加强水环境管理,提高湿地保护的公众意识,以便更有效地保护扎龙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珠江广州河段员村段的底泥耗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富强  杞桑 《环境科学》1994,15(1):31-35,41
探讨广州珠江员村段底泥的耗氧特点及总底泥耗氧中生物耗氧和非耗氧所占比例。结果表明,在实验期间内平水期底泥只出现前6h的持续耗氧过程,而丰水期泥除出现前6h的快速耗氧外,还表现出相对较缓慢的耗氧过程。两水期底泥耗氧中化学耗氧起主导作用。同温、同流量条件下,平水期的底泥耗氧速率略低于丰水期。由实验推导出两水期底泥耗氧速率与温度及流量之间的关系为:SOD丰=0.4945×1.0058^(T-20)(T≤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有污水处理厂20座,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居多,约占吉林省污水处理厂总座数的75%。主要削减的污染物为第二类污染物,并以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削减量最大;吉林地区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削减量最大,其次为长春和四平地区,辽源地区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削减量最小;松花江流域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削减量最大,其次为辽河流域,再次为图们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污水处理厂生化需氧量也是削减量最大,其次为辽河流域,再次为图们江流域;全省第二类污染物削减率为79.46%。针对吉林省污水处理厂污水及污水中污染物处理情况,加强全省污水处理厂的能力等各方面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在治理北京龙道河流域污染中的效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确保冬季低温条件下运行,对化学耗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氨氮(NH3-N)和悬浮固体(SS)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1%、85%、96%、77%和85%,出水中溶解氧(Do)平均质量浓度达到2mg/L.  相似文献   

19.
干季滇池水质与盘龙江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水域和盘龙江下游水质进行采样,分析了水中pH值、浊度、溶解氧(DO)、电导率、叶绿素、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态氮(NH3-N)等8个指标。研究表明,滇池近岸水域中pH值偏碱性、浊度大、叶绿素含量和化学需氧量高、总磷量高、溶解氧过饱和;在滇池外海水域,除溶解氧、叶绿素较高外,其余指标大多在水质标准(Ⅲ类)范围内;而在盘龙江下游区域内,水质差,各项指标都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这一事实可能会加重滇池的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20.
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针对近15年来哈尔滨市国民经济总产值和相应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进行研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数学模拟,分析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存联系.研究结论表明,哈尔滨市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和废气排放量呈正相关型关系,哈尔滨市国民生产总值与废水排放量关系曲线呈现倒"N"型关系,哈尔滨市国民生产总值与固体废物排放量关系曲线呈现倒"N"型关系.通过分析上述关系,总结出哈尔滨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