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六氯苯对原生动物四膜虫的生物毒性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thermophilaBF5)为靶生物,在PPYS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中,研究了生长稳定期间的四膜虫暴露于50μg/L、250μg/L和1000μg/LHCB的中短期生物毒性。研究结果表明,PPYS培养基中50μg/L的HCB对四膜虫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在试验时间内,四膜虫数量增加5%~15%。250μg/L和1000μg/L的HCB发生抑制作用。在250μg/L和1000μg/L的HCB中培养96h,四膜虫的数量分别降低到在同一时间无HCB存在情况下数量的63%和35%,168h时分别为42%和24%。在无机盐培养基中,3种浓度的HCB均对四膜虫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表现为急性和短期毒性。暴露于50μg/L、250μg/L和1000μg/L的HCB中96h,四膜虫的数量分别减少到同一时刻无HCB存在情况下数量的34%、24%和10%。可见,培养体系中营养物质的存在,可以降低和缓解HCB对四膜虫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
杨扬  李雅洁  崔益斌  李梅 《环境科学》2015,36(8):3074-307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1,2,4-三氯苯(1,2,4-TCB)、硝基苯和毒死蜱这3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对我国两种本土淡水水生生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随污染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3种污染物的毒性均明显增强,两种水生生物的死亡率上升,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1,2,4-TCB、硝基苯和毒死蜱对霍甫水丝蚓的96 h半致死效应浓度(96 h-LC50)分别为71.88、285.76和5.50 mg·L-1,对四膜虫的96 h-EC50分别为15.58、140.22和14.69 mg·L-1.3种典型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表明,1,2,4-TCB对霍甫水丝蚓表现为中等毒性,硝基苯为低等毒性,而毒死蜱则表现为高等毒性;3种污染物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顺序依次为:1,2,4-三氯苯毒死蜱硝基苯.研究结果将为开展水生态风险评估,制定和完善我国水质基准提供本土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制浆造纸废水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而理化分析并不能实际反映出水污染源对水体中受害生物的综合毒害强度。该研究同时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溞类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制浆造纸排放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小,根据上述毒性实验所测定的半数效应的体积百分比浓度,筛选出对该行业废水最为敏感的毒性试验方法和试验生物,同时结合毒性单位法和废水中的常规污染物浓度与特征污染物对该排放废水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33.24%、33.33%和32.96%,属中毒;对大型溞的48 h LC50为27.01%和37.47%,属中毒;对青海弧菌Q67的15 min EC50远远小于10%,属高毒或剧毒;对斜生栅藻的96 h EC50为50%~100%,属低毒。可见,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最为灵敏;同时测定4类生物急性毒性的方法为建立我国重点废水排放行业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体系和适合不同污染源废水的试验生物目录库奠定了基础;虽然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的理化指标已经达标,但是其生物毒性较强,这说明采用生物毒性监测配合理化监测方法监测水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才能更深刻了解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作为受试生物,考察了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GO)对其细胞生长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氧化应激酶活性、生物膜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究GO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GO浓度高于32mg/L时显著抑制嗜热四膜虫的细胞增殖(P<0.05),细胞存活率低于50%;在0~64mg/L实验范围内,随GO暴露浓度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chE活性受抑;GO抑制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促进细胞质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64mg/L GO导致四膜虫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现象.以上结果显示,中低浓度GO(0~8mg/L)暴露下,氧化应激机制对细胞毒性起主要贡献作用;高浓度GO(32和64mg/L)作用下,四膜虫凋亡现象的产生可能是GO抑制其生长作用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3种氯酚对噬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雅洁  崔益斌  蒋丽娟  窦静  李梅 《环境科学》2014,35(7):2755-2761
以原生动物噬热四膜虫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氯酚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水体硬度对3种氯酚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氯酚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表明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生物毒性增强.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水体硬度升高,3种氯酚对四膜虫的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增加,但不同的水体硬度下2,4-DCP对四膜虫的24、48、72和96 h EC50值分别为3.69、3.54、3.02和2.34 mg·L-1;2,4,6-TCP分别为3.23、2.83、2.56和1.97 mg·L-1;PCP分别为0.63、0.45、0.34和0.28 mg·L-1,3种氯酚的EC50值分别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不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EG)研究了3种氯酚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氯酚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彗星实验可以较好地指示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
纳米ZnO对嗜热四膜虫的生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纳米ZnO的生态安全性,研究了其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水生生态毒性. 显微成像表明,嗜热四膜虫食物泡是摄取纳米ZnO的主要部位. 低ρ(纳米ZnO)对嗜热四膜虫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即“兴奋反应"),其中100 m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随着ρ(纳米ZnO)的进一步增加,其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随着时间的延长,“兴奋反应"逐渐减弱. 纳米ZnO能降低嗜热四膜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且ρ(纳米ZnO)越高,抑制效应越强. 纳米ZnO使嗜热四膜虫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可能是其产生毒害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三甲基氯化锡(TMT)对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TMT在实验浓度下,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较高浓度组(5.31,20mg/L)可致死部分蛋白核小球藻细胞,TMT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EC50为0.46mg/L,属于极高毒物质;TMT对大型溞的48h-LC50为0.087mg/L,也属于极高毒性;TMT对斑马鱼的96h-LC50为2.45mg/L,属于高毒性.TMT对这3种水生生物的抑制率/致死率(EC50/LC50)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TMT的神经毒性和亲脂特性可能是其对水生生物较高毒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急性毒性的比较虽然LC50与其置信限是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中最常报导的量,但这些数字在生物监测中的意义和用途尚未明确地加以定义。LC50在文献中被描绘成“毒性的数值”。的确,这在环境管理计划中是很有用的。可惜,LC50并不足对毒物的绝对的和定量的描述。反之,在给定的时间和环境下,LC50描述了一个特定的生物群对毒物的响应范围。在相同测试生物和测试条件下,对不同的废水比较其LC50,或者在相同的废水中而物种不同的条件下比较其LC50,则能得出相对毒性信息或生物敏感度信息。LC50愈高,毒性或敏感度愈低。除了其明显的简单性之外,急性毒性测试已经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可靠信息。在作比较时,LC50是一种最有用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套间歇式生物反应器填埋模拟装置开展实验,对不同回灌量下的垃圾降解前期渗滤液pH值、CODcr、NH4^+-N、VFA以及渗滤液产生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间歇式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填埋初期渗滤液pH值的快速下降,渗滤液采取部分回灌能有效降低NH4^+-N浓度的积累,回灌量为70%较50%能够更好地改善渗滤液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常州市典型工业废水综合急性毒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营养级别的藻(生产者)、溞(消费者)和发光细菌(分解者)为指示生物,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大型溞急性毒性和叶绿素荧光急性毒性实验这三者的基础上,采用毒性分级体系(toxi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对常州市六种典型企业原水和处理出水的综合急性毒性进行了评估及比较。结果表明,六种典型企业原水都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电镀厂、食品厂和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出水基本无毒,毒性削减明显,但化工厂、印染厂和电子厂处理出水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而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这六种处理出水可以直接排放。废水综合急性毒性大小和理化指标结果没有必然联系,应进一步完善理化监测指标,强制性增加生物毒性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水质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和同兴焚烧厂渗滤液在常规水质和溶解性有机质组成结构方面的季节性差异. 结果表明,填埋场渗滤液在夏季的ρ(CODCr), ρ(TOC), ρ(BOD5),ρ(BOD5)/ρ(CODCr)和ρ(VFA)均高于其他季节,相应指标在冬季最低,但ρ(NH3-N)和 pH的季节性差异不明显. 填埋场渗滤液中DOM组成结构的季节性差异较大,表现在冬季渗滤液中HA所占比例最高,为16.1%,而春、夏季分别为6.6%和8.1%;冬季渗滤液中HyI所占比例最低,为32.7%,其他季节为41.9%~43.5%;ρ(FA)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 填埋场中ρ(FA)/ρ(HA)的季节性差异较大,夏季较高,冬季较小. 焚烧厂渗滤液的常规水质,DOM的构成及ρ(FA)/ρ(HA)的季节性差异均很小.   相似文献   

12.
一种复合型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铝、双氰胺、甲醛等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OICF),并用于福州市红庙岭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试验,系统考察了其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时的最优条件。试验发现,OICF对渗滤液原水、厌氧池出水和二沉池出水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废水的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1.0%、34.86%和48.74%以上,色度去除率均可达到50%以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OICF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综合性能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微电解集成设备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对成都市长安垃圾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试验主要条件为1∶1铁碳体积比填料、停留时间、极板电压、电极正负交换周期和曝气量等动态单因素。在垃圾渗滤液的初始p H条件下试验得到最佳反应参数:停留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25 V、电极正负交换周期30 s、曝气量2 000 L/h时,对垃圾渗滤液COD、NH3-N和色度的初始去除率分别41.38%、24.52%和60.00%。经重复试验,该微电解集成设备对垃圾渗滤液有较为稳定的处理能力,可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工程设计提供选择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方法,研究了PFOA/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命早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PFOA对斑马鱼有明显毒性作用,LC50(48 h)分别为1 005 mg/L和107 mg/L,LC50(96 h)分别为499 mg/L和71 mg/L.PFOS/PFOA抑制斑马鱼胚胎发育,可导致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高浓度(>240 mg/L)PFOS损伤细胞膜,导致胚胎分裂中的细胞发生自溶而卵凝结死亡,抑制胚胎原肠胚的形成.在各种亚致死效应中,脊柱畸形对PFOS暴露最敏感,其EC50=9.14 mg/L,PFOA暴露最敏感亚致死性毒理学终点为96 h孵化,对应EC50=328.0 mg/L.PFOA/PFOS导致胚胎发育延迟,具有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省12个不同填埋场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填埋龄渗滤液中腐殖酸的性质随填埋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渗滤液中富里酸(FA)浓度和比例都高于胡敏酸(HA),且HA、FA和腐殖酸(HS)的浓度都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HA所占比例随填埋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FA和HS则是先上升,后呈波动变化.HA、FA的E280、E300/E400和E465/E665的分析结果表明HA较FA有更多的芳环结构,更大的分子量和较高腐殖化程度;随着填埋龄的增加,HA的腐殖化程度呈下降趋势,而FA则呈上升趋势;HA和FA的E300/E400和E465/E665随填埋龄的增加并未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根据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原理建立模型,分别对HA、FA和HS的浓度和填埋龄的变化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A、FA和HS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20、0.932和0.946.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和预测腐殖酸随填埋龄的浓度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钙基蒙脱石为原料,经钠化后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又称1831,简称STAC)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合成有机膨润土,通过XRD、IR 、SEM等测试仪,对有机膨润土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改性后的STAC有机膨润土对某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进行处理,用GC/MS对处理前后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有机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采样分析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6个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3个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渗滤液原液及场内处理出水,发现3种水样中17种全(多)氟化合物(PFAS)浓度分别在1805~43310,7228~16565和55~185ng/L之间;呈现以全氟丁烷羧酸(PFB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等短链、偶数链PFAS为主的污染特征.对比位于相近地理区域的焚烧厂和填埋场渗滤液,发现两者PFAS组成类似,而前者PFAS浓度与运行时间为2a的填埋场渗滤液相似,高于运行时间较长(15a)的填埋场渗滤液.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西南地区垃圾渗滤液PFAS赋存现状提供基础信息,并为预防和控制PFAS产品生产和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ilization in semi-aerobic landfill, large-scale simulated landfill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emiaerobic landfill theory. Consequent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and the pH value in leachate, as well as the component contents of landfill gas composition (methane,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in landfill were regularly monitored for 52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D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rapidly and did not show the accumulating rule like anaerobic landfill, and remained at about 300 and 100 mg/L, respectively, after 48 weeks. Meanwhile, the descending rate reached 98.9% and 96.9%, respectively.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24 weeks and fluctuated between 220–280 mg/L after 43 weeks. The pH values were below 7 during the first 8 weeks and after that leachates appeared to be alkaline. Carbon dioxide was the main composition in landfill gas and its concentration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through the whole stabilization process.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arbon dioxide, oxygen, and methane varied between 19 vol.%–28 vol.%, 2 vol.%–8 vol.%, and 5 vol.%–13 vol.%, respectively. A relative equilibrium was reached after 48 weeks.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the landfill chamber could amount to 75.8 degrees centigrade.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于大肠杆菌(E.coli)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对上海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原液(1号)、兼性塘(2号)、曝气氧化塘(3号)、矿化垃圾生物床(4号)和FeC内电解(5号)各处理单元的水质毒性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渗滤液的基质作用和难降解有机物生成的毒性中间产物等的影响,处理工艺中部分单元的水质毒性出现升高现象.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分析得上述1~5号单元的水质综合毒性分别为90%(EC10)、80%(EC30)、60%(EC50)、80%(EC50)和2%(EC50),毒性分析结果与对应的COD和氨氮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WAO/CWA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催化湿法氧化 (CWAO)是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十分有效的物理化学方法 ,本实验将该方法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使用CWAO处理垃圾渗滤液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研究着重研究温度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降解速率的影响 ,建立了温度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并初步考察了催化剂 (Co/Bi)在降解垃圾渗滤液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中利用高压反应釜并使用催化剂 ,在封闭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研究温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随着温度的升高 ,总有机碳 (TOC)和COD的去除率均显著增大 ;用Elovich方程可以描述垃圾渗滤液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速率常数k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并建立了速率常数k与温度的定量关系式 ;反应液 pH值在反应过程中先迅速降低 ,之后缓慢上升 ,主要由于反应初期生成了大量的有机酸 ,而随着有机酸逐渐被降解 ,反应液 pH值缓慢上升 .通过本研究可知 ,以Co/Bi作催化剂 ,利用CWAO降解稀释后的垃圾渗滤液 ,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但本研究仅探讨了温度对催化湿法氧化降解垃圾渗滤液有较大的影响 ,其它反应条件如氧化剂、催化剂用量以及垃圾渗滤液浓度等对CWAO法降解效率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