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海南省生活污水排放特点、排放量和污水收集现状,总结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对不同的处理工艺分别给出其适用范围、工艺概况、管理维护和成本分析等。根据各村庄的自然状况、人口分布特征、处理污水量的不同以及污水处理的工艺特点,推荐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同等分子量和物理化学性质相近的分子在同一水处理工艺中具有类似的去除效果,因此,分子量分级法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表征及工艺评价研究中。目前常用的分子量分级方法有超滤膜法、凝胶色谱法(GPC)以及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法。超滤膜法因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广泛应用,并与树脂法联用来分离不同分子量不同物化性质的有机分子;GPC法较超滤膜法,可实现更为精细的分子量区间确认;LC-OCD凭借优良的分离定量性能及高灵敏度,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处理工艺的机理研究。针对不同检测手段的特点,总结了分子量分级法在水处理工艺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并得到相关科学结论,以此来指导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和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3.
CBGA(Ceramic welding ball array package)芯片焊点疲劳失效情况是电子产品经常出现的一种故障现象。如何改善并验证CBGA芯片焊点疲劳失效工艺的有效性是目前仍没有完整的较好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不同工艺的试验样品,通过对CBGA芯片焊点不同工艺情况进行过应力加速温度循环试验情况,实现了CBGA芯片焊点疲劳失效改善工艺的验证试验,提出了过应力加速试验是验证工艺改善的可行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路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莞市38个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二级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时可能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技术的综合分析比较,推荐了NPR、CNR、人工湿地三种工艺作为尾水的深度处理备选技术,提出了东莞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应优先采用CNR工艺,并可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时期满足不同的水质需求进行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焚烧法处理有机废液的工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焚烧法处理有机废液的条件、焚烧工艺的选择及其工艺流程;指出应根据不同的有机废液的物化性质选用不同的焚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水资源危机日益加重,水回用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而针对不同回用途径拟定不同的回用水处理工艺,是在保障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研究对象为某污水厂二级出水,针对不同回用途径,分析各工艺出水水质保障率以确定适宜的深度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工艺对浊度、总氮、氨氮、总磷、溶解性总固体、有机污染物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而纳滤工艺对上述指标的去除效果均明显优于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和活性炭工艺,尤其体现在无机离子和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纳滤工艺对于水质要求较高的回用途径,其优势较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比较明显,其出水可作为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烟气脱硝工艺的效率完全依赖于温度窗口,不同炉型的适用性差别较大。结合多个工程案例,描述了SNCR工艺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炉、链条炉及其它炉型上的脱硝效果,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为SNCR工艺在不同炉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石化企业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臭气,且成分复杂多变,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文章中简要介绍了臭气的来源和特点,分析了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场臭气处理系统工艺方案的选择,针对低烃浓度废气采用生物除臭工艺,高烃浓度臭气采用催化燃烧工艺。文章同时详细分析了该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场两种除臭工艺的日常运行管理关键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稳定运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认为针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特点选取不同的臭气处理技术,做好工艺变量分析,稳定调整,才能确保臭气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两个采用不同T型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除磷脱氮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T型氧化沟工艺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MBBR法工艺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贤  罗麟  杨慧霞 《四川环境》2007,26(5):97-101
文中简要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法)的发展背景及其应用现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填料、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水温以及pH值等均不同程度的影响MBBR工艺的最终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MBBR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组合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脱氮流化床工艺在电镀综合废水的生化出水处理中的中试应用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的碳氮比、pH值以及反应时间下的处理效果,来确定脱氮流化床工艺的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刺法相对于针刺法除尘滤料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更高的过滤效率和较低的排放浓度,可满足更加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通过使用PPS纤维预先制成的预针刺毡作为样品,利用不同的水刺工艺进行试验,对其常规性能(厚度、透气量、断裂强度、表面效果)做对比分析,讨论了不同水刺工艺参数设置对水刺PPS滤料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有助于实际高压水刺滤料生产中工艺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微电解-MAP工艺预处理咖啡因废水进行试验,对不同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并在试验中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南方某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甾体雌激素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某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甾体雌激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源水和各处理工艺的出水进行了检测,探讨了该水厂不同处理工艺对甾体雌激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工艺段水样甾体雌激素均有检出,且浓度较高。工艺中甾体雌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甾体雌激素去除率为19.51%~50%,研究表明,现有工艺(预氯化+絮凝沉淀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甾体雌激素。  相似文献   

15.
UV/H2O2联用工艺相对单独UV工艺和单独H2O2工艺对羧酸的降解率更高,主要是由于UV激发H2O2产生了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通过在不同H2O2浓度下UV/H2O2联用工艺对甲酸、草酸、水杨酸三种小分子羧酸的降解实验发现,不同种类的羧酸存在一个最适H2O2浓度。低于最适浓度,H2O2浓度每增加一定值,羧酸的最大降解率增加量随之增加;高于最适浓度,最大降解率增加量随之减少。UV/H2O2工艺对小分子羧酸的降解率与羧酸分子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结构越复杂,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小分子羧酸的降解率越低。  相似文献   

16.
膜集成污水再生技术是根据冶金、钢铁、石化、市政等行业废水不同的特点以及对出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不同行业废水处理的膜集成工艺组合,其将化学絮凝、加压气浮等传统单元技术与超滤(或微滤)以及反渗透(或纳滤)技术相结合,形成能够满足各种回用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集成工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预氯化技术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和改进常规预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预氯化因会增加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其作用不断受到质疑.预臭氧氧化、预高锰酸钾氧化和预氯胺氧化工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消毒副产物生成起到抑制作用,逐步被用于强化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海洋大气环境下,电连接器线缆不同密封工艺方法的环境适应性。试验选取航空常用的GJB599系列圆形连接器,实施4种不同的线缆密封防护措施,在某南海环境自然暴晒站开展了3年自然环境暴露试验,通过电连接器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压测试结果的变化,验证不同线缆密封防护工艺的环境适应性。试验结果与试验室模拟海洋环境的加速试验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原因分析和对试验结果的综合评估,给出工程应用上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石化废水脱氮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石化废水脱氮的现有技术进行归纳,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目前石化废水的脱氮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结论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能处理所有氨氮废水,必须针对不同废水选择不同的技术及工艺。为了更有效地处理废水,应联合使用多种方法和工艺,这已是目前废水处理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锰酸钾氧化技术是提高混凝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作为混凝工艺的前处理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处理生化尾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pH以及不同混凝剂组合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OC,UV254等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锰酸钾投加量小于12 mg/L时,反应时间不应大于40 min;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存在最优的pH,pH在6~7范围内,有机物去除率较高;高锰酸钾与不同混凝剂组合工艺相比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直接混凝剂混凝,COD去除率明显提高。高锰酸钾与聚合氯化铝组合混凝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其他组合工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