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论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经济理性(上)郑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中心肖国兴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渐进步伐的加快,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也发生了向市场经济驱动的制度变迁,并取得了一定的制度绩效。然而,现有的制度变迁仍未超出计划经济的氛围,并不能改变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维护所有者权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要求,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设计、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等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的法律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自然资源的市场供给迟早会成为现实。中国财产法特别是自然资源法选择资源交易产权制度创新,既是自然资源有效率开发利用的保证,也是政府有效率管理和管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1974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该宪章就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各国的经济权利和义务,对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等问题作了详尽规定,特别是重申了国家和民族自主权以及“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以自由行使此项主张”(第二条第1款)。“国际发展法”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传统国际法以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而国际发展法的出发点则是在经济不平等条件下的平等。从性质上说,国际发展法是一种过渡性的国际法形式,其目的是建立国家经济新秩序,体现为…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长期以来界定不清晰和不合理,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很大,本文根据许多实例和交易成本理论来说明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一些主要产权制度的利弊,并提出未来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新时代的战略需求,以及国内外自然资源治理发展趋势,对中国新时代自然资源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理论体系、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系等进行系统解析,对包括调查勘查评估、统计监测核算、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修复治理、保障储备治理、市场交易治理、安全预警治理和国际合作治理等在内的中国新时代自然资源治理框架体系进行系统刻画,对包括公平正义制度、资产产权制度、节约集约制度、有偿使用制度、保护修复制度、市场交易制度、统计核算制度、多元储备制度、国际合作制度和治理监督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自然资源治理制度体系进行系统解构。研究结论与观点对于提高中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是绿色发展的基础,产权制度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基于绿色发展视角,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机制和产权流转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创新机制:一是通过清晰明确的调查标准、完整的登记信息系统和权属争议仲裁机制构建统一的确权登记制度;二是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规范的产权流转机制和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产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特性,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自然资源用途管制不仅效率低下,甚至加剧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内化资源外部性和避免"公地悲剧"的关键是建立主体清晰、权责明确的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所有权主体,划清权利边界,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在资源管制中发挥主导作用,让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才能规范资源用途管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权利体系,是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和前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照“制度安排与市场建设欠佳——委托代理与资源监管低效——权能分解与委托代理耦合——三权分置设计”的逻辑思路,试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安排失灵,产权市场建设滞后,委托代理机制弱化以及资源监管失调等因素,是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权能分解与管理机制耦合,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三权分置”的产权体系,有利于明晰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代理者和使用者之间权、责、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永波 《环境保护》2020,48(5):56-59
文章认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践在进入价值量核算之前先要解决实物量核算存在的问题。文章首先提出目前我国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存在数据收集不全面、汇总不准确及发布不及时等问题,其次从我国自然资源权属及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人员培养及宣传力度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转型管理制度、共享监测技术、建设信息发布平台等具体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安全现状分析 农业自然资源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脆弱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牛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牛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原则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需要,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对几部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进行修改,并将制定和颁布一些目前尚付阙如的自然资源法律。无论是修改原有的自然资源法...  相似文献   

13.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改革创新 按照党的十八届_二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辽阳实际,着力在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强化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探索国家公同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考核制度等6个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以此为牵引,整体带动和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为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是明确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环境功能区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在国内外环境承载能力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环境功能区制度的土地表和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对我国开展资源资产产权界定和实施资源有偿使用或补偿制度,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发起召开的“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与减灾机制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主持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传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冯宇威 《环境》2012,(4):7-9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对南海的主权地位.但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挑起所谓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对全球化变革及其不确定性,认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的特征与问题,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础,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应国际劳动分工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全球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理解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有不同的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自然资源以原始形态和制成品中的隐含形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讨论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在供给与需求、利用强度与效率、资源禀赋与流向,以及全局与局部影响之间的矛盾。未来研究仍面临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理论方面,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引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间互动关系如何塑造自然资源流动路径,能更好地适应中国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以及当下自然资源综合治理的研究需求。在现实方面,应对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亟需深化对自然资源流动网络韧性,以及“双循环”互促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官波  施择 《环境保护》2016,(9):44-46
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改革事项顶层设计和部署背景下,从自然资源的外部性等特点、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及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基础出发,探讨以集体森林资源生态产权界定为突破点,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长时期、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推动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集成的发展特色,并且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创建了较为系统的资源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论体系。面对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需求,推动建立并完善独立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特点,完成了对不同时期历史机遇的总结与展望。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家需求导向并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坚持以多学科整合为特色的综合研究范式,开拓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系统研究新视角;加快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资源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资源科学的学科史研究,厘定资源科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入大数据理论框架及技术优势,创新“自然资源大数据”或“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理论及技术,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动态评价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自然资源本底及其与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方面的决策支持,探索解析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然资源立法对自然保护的局限性分析──兼论自然资源法与自然保护法的相互关系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在我国,一谈到自然保护立法,人们往往马上会想到我国的几部自然资源法,认为这些法律本身即是自然保护立法,而无需另立专门的自然保护法。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