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控制爆破工程的爆破事故和爆破公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爆破事故和爆破公害是关于爆破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笔者对爆破事故中的早爆、拒爆和爆破公害中的爆破振动、爆破空气冲击波、爆破飞石进行了详细论述 ,分析了爆破事故及公害产生的原因 ,从而给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进而依法采取了爆破安全管理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瓦斯抽采效率,选取七台河矿区进行液态CO2爆破煤层增透工业试验。研究液态CO2爆破过程中主管内高压气体P-T曲线,考察不同地应力下的液态CO2爆破有效影响半径和煤层透气性系数,监测爆破前后瓦斯抽采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气体与水蒸气容器爆破方法计算液态CO2爆破的当量为180 gTNT;爆破后瓦斯抽采浓度提高3.16倍,瓦斯抽采混合流量提高1.71倍;煤层液态CO2爆破有效影响半径随地应力的增加近线性减小,随爆破压力的增加非线性增加,确定液态CO2爆破时最佳爆破压力范围160~280 MPa;爆破前后对比,煤层透气性系数提升17.49~22.76倍。井下煤层液态CO2爆破技术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爆破成本、提高增透效果和瓦斯抽采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爆破噪声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爆破工程的现场作业,对爆破噪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爆破噪声的特性,提出爆破噪声控制的工程技术手段,指出了预防和防护爆破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规定爆破压力:指特定温度下爆破片的爆破压力,一般即为设计爆破压力。 2.实验爆破压力:在进行确定规定爆破压力的爆破试验中所测出的实际爆破压力。 3.爆破压力允差:实验爆破压力与规定爆破压力间的允许偏差值。 4.调定压力:即爆破片的规定爆破压力。 5.标记爆破压力;即在爆破片上标记的爆破压力。 6.许用压力:指能在规定温度下使用的压力,在此压力下使用不会影响爆破片的性能。 7.许用温度;指在不超过规定压力情况下使用的最高温度,在此温度下使用不影响爆破片的性能。爆破片装置的常用术语定义@宋鸿铭 @周婉珍…  相似文献   

5.
爆破振动效应影响评价及减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爆破地震效应是工程爆破产生的主要危害之一,如何保证工程爆破时爆区周围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安全运行,对爆破的地震效应进行实测和振动效应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以水电站左岸边坡工程爆破对右岸化工厂的影响为例,根据实测爆破振动速度和爆破振动频率,通过对测试结果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区域爆破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变规律.根据实测结果和数值计算,评价了左岸工程爆破对江右岸化工厂及区内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论述了控制爆破振动强度、减小振动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下导坑领先再分三步全断面扩大的爆破开挖方法,通过现场监测,参考岩石破坏的最大峰值速度,对在空间上形成超小净距交叉隧道、平面上形成小净距平行隧道工程的爆破震动监测及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探讨,对爆破设计、炮眼水压爆破、单孔单响毫秒微差爆破起爆网路和爆破安全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通过对既有隧道开展围岩稳定性、爆破振动监测和信息化施工的监测,根据各个测点测试的震动速度值和观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验算爆破震动、调整爆破参数和网路,使爆破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在确保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和正常营运的同时使在建隧道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7.
非爆破施工震动安全判据引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个非爆破施工振动影响相邻建筑的鉴定检测实例,结合国内外爆破振动安全判据标准,提出爆破施工振动和非爆破施工振动2个概念,根据这2种施工振动的各自特点,初步探讨非爆破施工中的振动如何引用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并提出非爆破施工振动安全判据质点振动速度范围值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控制爆破工程采用电雷管网路起爆,极易发生爆破事故.运用FTA方法,编制了爆破事故树,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爆破事故的具体预防措施,更依法采取了爆破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泰安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中,针对某楼房基础实施控制爆破拆除,通过选择合适的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和起爆顺序,探讨了紧邻道路及其他电力通讯设施的复杂环境下控制爆破拆除技术,严格控制了爆破震动和飞石,保证了房屋设施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为类似爆破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
3.2 爆破员培训考核内容与尺度 《标准》对爆破员培训考核内容与尺度作了明确的规定。3.2.1 爆破员应了解: 1)爆破工程地质和爆破对象性质的一般知识和爆破作用的基本概念; 2)工程爆破的一般要求,影响爆破安全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3)爆破器材的种类、性能、使用条件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橡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常温常压下、粒径75μm以下的橡胶粉尘在质量浓度50~700 g/m3范围内的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测定其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指数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30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0.49MPa;在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25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值5.04MPa·m/s,根据ISO 6184粉尘爆炸烈度等级分级标准,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St-1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爆炸容器工作时 ,产生的爆炸冲击波、破片、有害气体、振动及噪声等危害因素 ,简述了国内外使用爆炸容器时 ,采取的一些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提出了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于爆炸容器寿命安全评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外部条件对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探讨了点火能量及粉尘含水量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对比研究了CaCO_3和Al(OH)_3两种惰性介质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随点火能量增加,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率呈线性上升,在高质量浓度下,粉尘爆炸压力受点火能量的影响更显著;添加CaCO_3和Al(OH)_3能够降低玉米淀粉的爆炸压力,相对于CaCO_3的物理抑爆,Al(OH)_3的物理-化学抑爆效果更佳;玉米淀粉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升压速率随粉尘含水量降低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4.
油库火灾爆炸事故除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外,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近十年来油罐单罐面积越来越大,油库火灾爆炸发生的次数和损失与2000年以前相比急剧增长,特别是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对23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静电是引发油库火灾爆炸几率最大的火源,输、卸油是最易引发油库火灾的操作工艺,人为的操作失误是油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探索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对减少、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求一氧化碳与水蒸汽参与瓦斯爆炸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阻尼效应,建立了受限空间中瓦斯爆炸反应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在瓦斯爆炸过程中,瓦斯-空气混合气体含有10%的一氧化碳,虽然会延迟瓦斯爆炸时间,抑制瓦斯爆炸,但是H、O自由基浓度、瓦斯爆炸温度和压力比不加入一氧化碳时升高,同时对CO2、NO的生成起促进作用;当混合气体中含有10%的水蒸汽时,H、O自由基浓度降低,瓦斯爆炸温度和压力也随之降低,致灾性气体CO2、NO的生成得到抑制。虽然一氧化碳对瓦斯爆炸有一定的阻尼效应,但是由于一氧化碳对部分致灾性气体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阻尼瓦斯爆炸方面,水蒸汽的效果要好于一氧化碳。  相似文献   

16.
城镇燃气爆炸极限影响因素与计算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是消防报警和安全使用燃气的重要参数之一 ,笔者对影响城市燃气爆炸极限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同时指出有关文献上公布的燃气爆炸极限是一定条件下测定的 ,当空气中含有略低于文献公布爆炸下限或略高于文献公布爆炸上限的可燃气体 ,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产生爆炸。对燃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方法及其计算误差进行了分析 ,指出在使用测试或计算爆炸极限时应考虑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土介质炸点痕迹特征参量及其控制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再分析和有效利用,得到爆源特征与炸点痕迹特征参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土介质上的炸点痕迹反演爆源特征的方法,并实现编程计算。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评估,对粒度小于75μm的样品的爆炸危险性参数进行测试,得出了一定条件下的小麦淀粉对静电火花的敏感程度以及其爆炸的猛烈程度,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70MPa,小麦淀粉的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mJ;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最大爆炸压力为0.60MPa,最大爆炸指数为7.87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为Ⅰ级。  相似文献   

19.
在轧钢企业生产过程中,加热炉使用热煤气作为燃料加热金属料坯,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因素,一直是从事安全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对某企业轧钢加热炉使用过程、设备设施及人员操作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对加热炉爆炸事故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加热炉火灾爆炸危险程度为中等,事故暴露半径为25.46ft(7.76m).并从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安全对策,使加热炉火灾爆炸危险程度降为较轻,事故暴露半径降至20.51ft(6.25m),有效的降低了加热炉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危险波及范围,为企业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coal dust components on the explosibility of hybrid mixture of methane and coal dust, four kinds of coal dust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standard 20 L sphere,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explosion index and lower explosion limits of methane/coal dust mixtur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methane to different kinds of coal dust can all clearly increase their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and explosion index and decrease their minimum explosion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and explosion index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coal dust with lower volatile content, while the decrease in the minimum explosion concentr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coal dust with higher volatile cont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methane on the explosion severity is more pronounced for coal dust with lower volatile content, but on ignition sensitivity i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coal dust with higher volatile content. Bartknecht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lower explosion limits of methane/coal dust mixture has better applicability than Le Chatelier model and Jiang model. Especially,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hybrid mixtures of methane and high volatile coal d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