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通过开展试验室和实地监测研究,考察氧化、混凝两种方法去除水中被有机化合物络合铁的情况。试验涉及的有机物包括腐殖酸、富里酸、鞣酸和草酸。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自由氯。研究表明,由于具有较高分子量的DOC(溶解性有机碳)与F.(I)产生深度络合,致使氧化法用到的氧化剂几乎不与F.(I)反应。但在低分子量级DOC所络合的铁的氧化去除中,三种氧化剂、高锰酸钾能力最强,而自由氯、二氧化氯除对草酸络合铁有去除能力外,与其它DOC络合铁不反应。应用硫酸铝混凝法,在PH为6.0~6.3的条件下,高分子DOC络合铁可被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2.
酸性介质对于聚硅酸铁混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混凝剂聚硅酸铁(PSF)中合成原料聚硅酸(PS)进行改性,制备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以及磷酸为主体酸化剂的改性聚硅酸铁混凝剂(n(Si/Fe)=1),进行混凝实验研究并对PSF的混凝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PSF中的PS性质改变并未降低其混凝性能,在投药量为0.18mmol/L时,取得良好的净水效果。PSF主要依靠电中和/脱稳及吸附架桥综合作用产生净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I)混凝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英  于水利  付胜涛  杨园晶 《环境科学》2006,27(10):2061-2066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用滤纸将PSF-Ⅰ过滤,并对PSF-Ⅰ、PSF-Ⅰ滤液及PSF进行紫外吸收(UVA)全波长扫描及前两者的混凝实验,然后将PSF-Ⅰ与PSF、聚合硫酸铁(PFS)进行混凝对比研究,最后对PSF-Ⅰ的混凝性能随储存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加入改变了PSF的微观结构,使PSF的形态尺寸增大,导致PSF-I中Fe3+离子的UVA特征峰比PSF高,并且保存了独立的高锰酸钾特征吸收峰(530nm)。PSF-Ⅰ中的固相起到初级核子作用,有利于絮体成长。PSF-Ⅰ的最佳投药量为9mg?L-1,而PSF-Ⅰ滤液 的最佳投药量为12 mg?L-1。PSF-I是通过混凝吸附和催化氧化功能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而PSF和PFS仅是通过常规的混凝吸附去除部分有机物,去除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氯化铝铁混凝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考察了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铁等混凝剂对炼油厂含油废水的混凝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三种混凝剂,对油及COD的混凝去除效果均不理想。投加聚合氯化铝铁对含油废水中的石油类物质及COD有显著的去除作用,对油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5%和78.1%。将聚合氯化铝铁与聚丙烯酰胺复后,对油对油及COD的混凝去除效果,发现对油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6.9%和75.3%。  相似文献   

5.
酸浸粉煤灰混凝法处理制革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笔者研究了在热电厂粉煤灰中加入少量的鼓风炉铁泥和适量的助溶剂HS,在加热条件下用稀硫酸搅拌浸取2h后,制得集物理吸附和化学混凝为一体的混凝剂。这种混凝剂与聚硅酸铝铁(PSAF)絮凝剂配合处理COD为1500~2000mg/L制革废水,SS,COD,硫化物和铬的去除率分别为95%,93%,92%和88%。该法的显著特点是混凝沉降速度快,污泥体积小,处理废水费用低,此外还探讨了酸浸粉煤灰混凝剂对制革废水的混凝沉降机理。   相似文献   

6.
付英  于水利  付胜涛  杨园晶 《环境科学》2006,27(10):2061-2066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用滤纸将PSF-Ⅰ过滤,并对PSF-Ⅰ、PSF-Ⅰ滤液及PSF进行紫外吸收(UVA)全波长扫描及前两者的混凝实验,然后将PSF-Ⅰ与PSF、聚合硫酸铁(PFS)进行混凝对比研究,最后对PSF-Ⅰ的混凝性能随储存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加入改变了PSF的微观结构,使PSF的形态尺寸增大,导致PSF-Ⅰ中Fe3+离子的UVA特征峰比PSF高,并且保存了独立的高锰酸钾特征吸收峰(530nm).PSF-Ⅰ中的固相起到初级核子作用,有利于絮体成长.PSF-Ⅰ的最佳投药量为9 mg·L-1,而PSF-Ⅰ滤液的最佳投药量为12 mg·L-1.PSF-Ⅰ是通过混凝吸附和催化氧化功能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而PSF和PFS仅是通过常规的混凝吸附去除部分有机物,去除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聚氯化铝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传统无机凝聚剂正逐渐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系统阐述了聚氯化铝的基本性质、絮凝形态、混凝行为和混凝机理。介绍了聚氯化铝在9种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聚氯化铝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PCB络合废水络合铜浓度高、COD难达标、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在研究铜对铁碳微电解和Fenton氧化的催化作用的基础上,采用催化铁内电解-Fenton催化氧化联合自催化氧化还原技术对PCB络合废水进行处理,并通过混凝实验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污染物。零价铁可置换出络合铜中的铜,单质铜与零价铁可形成Fe-Cu催化还原体系,对Fenton氧化也具有催化作用,可有效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工艺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铁内电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 H=2,反应时间为60 min,铁屑投加量为5 g/L;Fenton催化氧化最佳工艺条件为:p H=3,反应时间为60 min,H2O2投加量为15 m L/L;混凝实验PAM最佳投加量为10 mg/L。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COD和总铜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4.5%和98.8%,B/C由0.12提高到0.32,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铝盐混凝去除氟离子的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在烧杯搅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絮体的ζ电位测定、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考察了铝盐混凝除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铝盐混除氟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吸附、离子交换、络合沉降等。对于两种形态的铝盐,从除氟过程和机理上看,单体铝盐中的Al(H2O)6^3 形态要比聚合多中的聚羟铝阳离子形态更有利,因而总体除氟效果和比聚合铝要好。  相似文献   

10.
周少奇  钟红春  胡永春 《环境科学》2008,29(8):2201-2205
联合运用聚铁混凝、Fenton方法以及SBR牛物法3种工艺对老龄垃圾场的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在综合考虑出水符合垃圾渗滤液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以及运行成本经济性的前提下,在进水主要污染物COD为640 mg·L-1、色度为500的条件下,推荐了聚铁混凝反应及Fenton反应的最优条件:聚铁加药量为0.45 mL·L-1,[Fe2 ]投加量为0.006 mol,[H2O2]投加量为0.006 mol.L-1,反应时间4 h,Na2CO3投加量约为0.7 g·L~,0.1%PAM投加量为2 mL·L-1,出水COD为68 mg·L-1,BOD为20mg.L-1.同时研究证明,在Fenton方法之前使用聚铁混凝法具有大幅度降低成本、省却pH调节步骤的优点.聚铁混凝反应及Fenton反应总药剂成本低于3.2元/t,实用价值高.Fenton反应后使用SBR生物法处理,其出水水质:COD≤80 mg·L-1.BOD≤8mg.L-1,,NH 4-N≤3 mg.L-1.色度≤5倍,SS≤10 mg·L-1.符合垃圾渗滤液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河水中铁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潘晓峰  阎百兴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0,31(9):2042-2047
采集三江平原河流(主要河流和沼泽性河流)水体,利用切向超滤和玻璃纤维滤膜技术分离铁的形态,研究了三江平原河水中铁的含量、形态和潜在络合竞争能力,以揭示湿地开垦对铁形态和输出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典型沼泽性河流中可溶铁和酸性不稳定铁平均含量高达1.16和0.81 mg.L-1,是主要河流铁的重要补给来源,主要输送络合态铁(占可溶铁70.9%)和离子态铁(占可溶铁9.3%).河流中可溶态铁均以低分子量铁为主要迁移形态,在主要河流中低分子量铁占可溶态铁的68.7%,含量为0.13 mg.L-1,在典型沼泽性河流中占可溶态铁的82.2%,含量为0.88 mg.L-1;典型性河流中Fe3+含量是主要河流的3.1倍,Fe2+含量相差不大.通过菲咯嗪的配位竞争实验发现,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中也存在Fe(Ⅱ)的结合形态;在典型沼泽性河流中,络合态铁具有更高的潜在络合竞争能力,更容易形成稳定不易分解的络合态铁.因此,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导致沼泽性河流铁输出的减少,稳定络合态铁输出的减少直接影响铁的迁移距离,对近海铁的输送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硫酸铁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A/O 工艺出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e2(SO4)3 作为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pH 值和投加量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条件下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pH3~9 的条件下,混凝对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均能取得较好去除效果.弱酸性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在Fe2(SO4)3投加量为400mg/L、pH5 的条件下,DOC 去除率达到40.1%,出水COD<150mg/L.络合沉降、络合吸附和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但在不同pH 值条件下,三者作用程度不同.混凝过程主要去除生化出水中的中等分子量、疏水性有机物,对亲水性有机物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制备的具有不同SiO2 :Al:Fe(摩尔比值 )和碱化度的两类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氯化铝铁 (PSAFC)和聚硅酸硫酸铝铁 (PSAFS)各 7种 ,直接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从中选出 2种混凝剂 ,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量等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并对混凝处理后 ,印染废水出水中残留混凝剂主要成分Al、Fe、SiO2 的含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氯化物型 (PSAFC)和硫酸盐型 (PSAFS)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色度、浊度、CODCr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总体而言 ,PSAFS的混凝效果略优于PSAFC ;混凝处理后印染废水出水中残留铝、铁、硅的含量均比较低 ;pH值和碱化度对混凝剂在水体中残留铝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净化味精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红梅味精厂的味精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以混凝为主的物理化学法对其进行处理。给出了采用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处理味精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样经离心预处理后再用聚硅酸铝铁絮凝剂进行混凝处理,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到96%以上,可以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废水和处理中,混凝处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序工段的处理效果,因此对混凝剂的选择极为重要。 1 高效聚铝的开发昆明日化二厂研制出的铝盐混凝剂—高效聚铝,是在对铝盐混凝机理充  相似文献   

16.
含高氟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利用络合原理复配的高效除氟剂—改性聚铁 ,结合传统的钙盐沉降法工艺处理高氟废水的测验。在实验条件下 ,氟与改性聚铁 ,氯化钙形成多元络合物复合盐 ,然后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废水中氟浓度下降至 1 0 /mg· L- 1 以下 ,排放废水含氟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硫铁矿渣制备聚铁铝硅混凝剂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粉煤灰、硫铁矿渣为原料 ,设计出一条新的工艺流程制备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铁铝硅盐 (PAFCSi)。通过其形态分布的研究和对模拟水样的处理得到了产品的最优性能指标。对两种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产品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混凝剂聚铝 (PAC)和聚铁 (PFC)。  相似文献   

18.
铁离子是大气气溶胶中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它能够影响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化学组分和光学性质.本文利用烟雾腔系统研究氯化铁细粒子对苯SOA化学组分和光学性质的影响.与无细粒子条件相比,氯化铁细粒子存在时,苯SOA粒子的激光解吸附电离质谱出现m/z=164的离子峰,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96 nm和700 nm附近存在吸收峰,电喷雾电离质谱含有m/z=234和272的质谱峰.综合这些谱图信息表明,苯光氧化产生的邻苯二酚等气相产物在细粒子表面与铁离子发生络合、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苯醌类产物和二氯邻苯二酚合铁(Ⅲ)离子和二邻苯二酚合铁(Ⅲ)离子等金属有机物络合离子.这些产物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导致苯SOA粒子在200~1000 nm范围内的平均质量吸收系数()值明显增大,并随着氯化铁细粒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这为重金属细粒子存在下金属有机络合物的形成机理和光学性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所研制的聚硅硫酸铝对含腐植酸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 ,研究了投加量、pH值等对腐植酸去除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PASS对腐植酸的混凝去除机理 ,并作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聚合铁的形态特征和凝聚-絮凝机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部分中和法从0.3MFeCl_3溶液制作不同OH/Fe值的聚合铁,进行各种物理化学特征鉴定,推断其水解-聚合产物形态,并进行混凝效能实验.OH/Fe在0—0.4阶段,含有低聚物.对本实验体系有甚高混凝效能.OH/Fe>0.4后.生成高聚物而电荷降低,混凝效能略有下降.OH/Fe>1.5后.生成物趋向于溶胶和沉淀物,混凝效能明显降低.讨论了聚合铁在不同OH/Fe值的凝聚-絮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