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数字     
正8.6个百分点2020年1月20日—4月25日,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Ⅰ~Ⅲ类水质比例上升8.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3.3个百分点。39.0%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0%。  相似文献   

2.
事件     
《环境》2017,(8)
<正>上半年全省PM_(2.5)达标7月13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外发布今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全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上半年全省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1.6%,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年均浓度限值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世界首个植物干细胞银行落户深圳7月25日,"释放植物智能:植慧科技系列平台发布及签约仪式"在深圳大中华举行。深圳植  相似文献   

3.
国内     
《环境保护》2013,(9):6-7
环境保护部发布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2013年3月及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3月,74个城市总体达标天数比例为54.4%,超标天数比例为45.6%,其中轻度污染占26.9%,中度污染占10.0%,重度污染占5.9%,严重污染占2.8%。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其中PM2.5平均超标率为36.5%,PM10平均超标率为30.4%。与2月相比,74个城市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年1-12月重庆市北碚区国控点实时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对PM2.5和PM10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及其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3年北碚区PM10年均值为100.2μg·m-3,超过了新国标Ⅱ级标准,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为57天,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84.4%;北碚区PM2.5年均值为67.9μg·m-3,超过了新国标Ⅱ级标准,PM2.5日均值超标天数为94天,全年达标天数比例为74.2%;PM10和PM2.5有明显的季变性特征,其中春季PM2.5与PM10的污染最重,污染日分别占全年的58.5%和56.1%。PM2.5占PM10比例较高,PM2.5/PM10平均值为66.6%。PM2.5与PM10回归线性较好,y=0.7900x-11.280,R2=0.930;PM2.5和PM10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4;PM2.5与PM10日均值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3年11月29日-12月17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重要气态前体物等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揭示了当地冬季大气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及细颗粒物二次组分与其气态前体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结合同期南岭背景站PM2.5监测结果,评估长距离输送对珠三角PM2.5污染的影响。观测期间,SO42-、NO3-和N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7、17.3和16.0μg/m3,占PM2.5中的平均比例之和为64.3%,说明二次转化是珠三角冬季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珠三角冬季大气气态NH3平均浓度为13.1μg/m3,具有足量气态NH3以中和硫酸盐和硝酸盐;大气环境有利于NH4NO3的生成与存在,甚至可以导致NO3-迅速生成,使其浓度高于SO42-。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累积与转化是冬季PM2.5污染的主要成因,个别时段长距离输送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谢敏  区宇波  陈斐 《环境》2011,(Z1):32-34
本文研究了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污染的污染分布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0年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比2006年有所改善;PM2.5/PM10比值时间序列分析表明,3个区域站PM2.5/PM10长期平均比值介于0.639和0.690之间。PM2.5/PM10比值月变化幅度较为明显,最低值0.620出现在7月份,最高值0.737出现在10月份。2010年北方强沙尘暴影响期间,PM2.5/PM10比值变小,比值约为0.354。万顷沙子站3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中,PM2.5/PM10比值差异较大,介于0.586和0.708之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 2.5、PM 10、NO 2、SO2、CO、O 3的日污染浓度监测数据及AQI值,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11市PM 2.5、PM 10超标率较高;NO 2、SO 2、CO、O 3超标率则较低;全省PM2.5/PM1 0的比值范围在0.367 7~0.718 9,且PM 2.5和PM 10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PM 2.5、PM 10、NO 2、SO 2、CO以及AQI监测值在1~6月份逐渐递减,O3则呈总体上升趋势;AQI达标天数比例范围在61.88%~85.08%,平均比例为71.42%,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8.58%,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50%。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北京市PM2.5区域来源解析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李璇  聂滕  齐珺  周震  孙雪松 《环境科学》2015,36(4):1148-1153
2013年1月,北京地区经历了多次严重的灰霾天气,细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北京地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了解和掌握北京细颗粒物的污染来源,是解决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定防治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三维空气质量模型系统,对2013年1月20~24日的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并运用PSAT技术探究北京市细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来源.结果表明,本地源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为34%;河北和天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6%和4%;京津冀周边地区及模拟边界外的贡献分别为12%和24%.在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对北京市PM2.5的影响显著增强,是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PM2.5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北京市周边地区的贡献,而硫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呈现远距离传输的特性,铵盐和其他组分则主要来自北京本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丁媚英  叶曼婷 《环境》2021,(1):40-41
日前,佛山2020年大气治理成绩单出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佛山空气质量达近年最优水平,同比改善22.3%,改善幅度位于全省前列;优良天数比例达91.0%,首次超过九成;空气质量六项指标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浓...  相似文献   

10.
事件     
《环境》2019,(4)
<正>珠三角4市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十佳"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去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而全国三大重点区域中珠三角PM2.5浓度达标,为32微克/立方米,全国空气质量较好的20个重点城市中珠三角有4个,分别是深圳、惠州、珠海、中山。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以煤烟型污染向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转变的趋势日益突出。该文以常州市区为案例地区,借助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各类大气污染贡献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2年常州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为64.5%,较2011年达标天数比例降低了7.3%。从污染物贡献源来看,工业污染是常州市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x、颗粒物(PM10、PM2.5),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9.80%、72.53%、83.01%;交通线源次之,主要污染因子为NOx、CO、VOCs,分别占总量的24.35%、72.89%和67.35%以上;农业面源和生活燃气燃烧对总量贡献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SO2、NOx、CO、PM10、PM2.5空间排放格局,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7,(10)
<正>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8月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全省城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不再是人们熟知的细颗粒物(PM2.5),而是——臭氧(O3),其作为每日首要污染物的比例高达90.4%。抬头望望如此清澈的天空,有污染?这臭氧污染又是什么来路?感觉和PM2.5这种人们熟知的污染物不太一样啊!印象中的臭氧,一直都是"正面角色",是让地球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伤害的"保护伞",怎么会摇身一变变成污染物呢?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前三季度,天津市空气质量指数、PM2.5同比分别下降18.8%、15.8%,达标天数增加30天,重污染天气减少4天;清水河道工程加快推进,目前已完成项目占总任务的75%以上。自全面推进"四清一绿"各项行动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中国加快了大气污染治理步伐,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2017年,中国338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6%,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但短期内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重污染天气仍将频繁发生。2017年青岛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距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仅差2微克/立方米,仍出现重度污染天气4天,启动重污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济南市2005年春季大气颗粒物中PM10、PM2.5和细颗粒物中的黑碳气溶胶的浓度水平、时间分布和日变化进行了观测,并结合气象资料对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PM10,PM2.5和黑碳的相对含量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42.5μg·m-3和109.4μg·m-3.与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日均值150μg·m-3和美国国家空气质量PM2.5日均标准65μg·m-3相比,超标率分别达到80.77%和84.61%,污染较严重;监测期间PM2.5/PM10的平均值为0.456.在PM2.5中,黑碳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为5.39μg·m-3,占PM2.5的5.06%,日浓度变化呈双峰型.在监测时间内,污染物浓度与温度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弱正相关;与风速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降水对PM10、PM2.5和黑碳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PM10、PM2.5和黑碳浓度与能见度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3、-0.695和-0.704,细颗粒物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邯郸市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邯郸市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PM2.5、PM10、O3等在线连续观测数据,对2013年全年的PM2.5、PM10、O3的浓度水平、变化规律和PM2.5/PM10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地形、气象、污染物排放及冬、夏季逐时PM2.5、O3和各类气体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PM2.5、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39和238μg·m-3,分别是国家二级标准的4.0倍和3.4倍.PM2.5、PM10日均浓度超过标准的天数均在280 d左右,全年3/4以上天数均超标.其颗粒物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超大城市或城市群,属于严重超载的红色预警地区.整个采暖期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209和322.1μg·m-3,为非采暖期平均浓度的2倍和1.6倍;同时,采暖期PM2.5/PM10平均值为63%,高出非采暖期10%,采暖期细颗粒物污染问题特征明显.22013年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238μ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5倍,超标天数为53 d,超标率为14.5%;最大时均浓度为288μ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4倍,超标小时数为148h,占全年有效数据的1.7%;与北方城市相比,其污染程度超过北京、天津等,略低于洛阳污染水平.3邯郸市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除了区域大气环流与特殊地形叠加影响外,还主要归因于相对较高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因此,要想走出复合污染的困局,减排是硬道理,解决灰霾污染需开展颗粒物、NOx、SO2等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数字     
《环境》2021,(2)
正87.0%1月15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20年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方面,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15—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研究了黄河流域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量化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8年,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总体趋于改善,除O3-8h外,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2)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未有明显减少,以O3-8h为首要污染物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并且污染天数与PM2.5的差距逐渐缩小;(3)PM2.5、PM10浓度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O3-8h污染区域逐渐扩大并呈持续连片分布,热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冷点城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4)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口密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PM2.5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起伏度、降水量、平均气压和人口密度是影响PM10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累积解释率为65.9%;平均气压、地形起伏度、日照时间和平均风速是影响O3-8h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数字     
《环境》2015,(10)
<正>21件环境保护部近日向媒体通报了21件2015年上半年典型违法案件情况。21件典型案件中,涉及偷排偷放11件、超标排放15件、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3件(部分案件涉及两个以上违法行为)。17.%9月14日,在"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国标"的16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的比例,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4%。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对主要污染源进行识别和定量,是制定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2000年以来我国近30个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气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六类源:扬尘(土壤尘、道路尘、建筑尘);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SO2、NOx、VOCs氧化产生的二次颗粒物。研究还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和相对贡献存在差异。近年来随着大气颗粒物控制措施的实施,城市PM10污染状况已明显改善,大气细颗粒物PM2.5越来越受关注,在制定空气质量达标方案时,各类燃烧源和二次颗粒物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