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灾害学》2019,(Z1)
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问题突出,给各类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巨大损失,岩溶勘察尤显重要。当前岩溶勘探以物探方法为主,但各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影响岩溶的精细化勘探。在分析岩溶物理电性特征的基础上,选择跨孔电阻率CT法,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跨孔电阻率CT法孔内电极接地、各装置对比、数据采集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得出跨孔电阻率CT法是一种方便、高效、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物探方法,在岩溶地区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并以实例举证说明。  相似文献   

2.
在武江大桥桥址区岩溶灾害勘察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方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并且勘察结果与钻探验证进行了对比,得出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适用于岩溶勘察的结论,并讨论了其他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9,(Z1)
物探技术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勘察手段,该文通过对物探专业技术工作的总结,系统分析了工程地质思维在物探解译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达到物探与工程地质两专业的无缝衔接、使其相互融合,从而提高物探解译水平与精度。  相似文献   

4.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8,23(2):37-40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延时性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堤坝渗漏及岩土体稳定性)监控与预警中是一种创新。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延时性勘探能有效地划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及位置;同时,还能为灾害治理提供区域性和地下结构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东北公路工程多年冻土探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对东北公路工程多年冻土的勘察是行之有效的,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情况直接影响桥梁设计方案,桥梁方案影响勘察方案,两者相互影响。结合云南建(个)元高速红河特大桥工程、杭瑞高速南长城互通回垅溪大桥工程,介绍了根据岩溶区的地质分布特点和初步桥梁方案,进行的桥位区地质勘察方案和勘察要点,并结合勘察成果,动态调整桥梁设计方案,找到了较小跨径的桩基持力层,使桥梁方案造价更优,调整了桥梁跨径布置方案,使布跨更合理,成功避开岩溶,实现了地质优先,择地建桥的桥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19,(Z1)
西部山区深埋特长公路隧道大多面临极其险峻的地形、极其复杂的地质和极其艰巨的施工条件等建设条件,是控制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及投资的关键性工程,也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针对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应在加强宏观地质分析和发挥传统勘察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勘察方法,积极采用遥感航测、无人机探测、三维激光扫描、综合物探、深孔绳索取芯钻探、硐探等勘察新技术,重视施工全过程的地质工作,加强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综合勘察技术。为提高特长深埋隧道的综合勘察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工程设计、施工及建设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塌陷分布及土地利用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方法对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诱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之上,以及构造发育区和松散层粉土含量较高区,岩溶塌陷主要受岩石溶蚀程度、强烈地下水动力条件及松散层厚度、成分等控制。结合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场地具体条件,探讨了大通浅覆盖型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泸定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距离、与水系距离和土地利用/覆被作为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计算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将获得的综合信息量图划分为:极高度、高度、中度、低度和极低度5级危险区。结果表明,地质灾害主要沿河谷地区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并且具有与构造带、地震活动带展布相一致的特点,灾害点的分布与危险度分区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运用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能为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以该地区地质灾害分布数据,专题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观点,结合地质灾害现状发育因素、地质环境条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合起来对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采用100 m×100 m的栅格单元作为基本的评估单元,采用极差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地质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并将其划分为一级风险区、二级风险区、三级风险区和四级风险区,得到了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该等级分布图揭示了地质灾害风险在长白山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上研究区东西两端较高,中部较低。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水平主要以三级风险区为主,表明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过量的地下水开采可以诱发地面沉陷、建筑物开裂破坏等城市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某工厂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的调查分析,论证了地下水开采与地表变形的关系,指出其某个水井抽水是引起厂区及附近地表变形的主要诱因,且水井距离地下水径流带越近,地表变形就越严重。实践证明,通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和抽水试验,可以推断抽水与地面沉陷的水力联系,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方法能够从空间上判断地表及建筑物变形的动力源;动、静态应变的实时观测和分析可以从时间上证实抽水与地面变形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条件极差,致使该地区各种地质灾害十分严重.采用岩石工程系统(RES)方法对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进行了半定量的工程地质分区.首先,通过现场调查,根据地质灾害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对川藏公路南线然乌-鲁朗段进行了初步工程地质分区.然后在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基础上,定义了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因子(EGAF),根据EGAF,对每个亚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半定量的评价,验证了初步工程地质分区的正确性.最后,将研究区分成了3个区和9个亚区,并绘制了相应的工程地质分区图.  相似文献   

13.
综合探测技术在公路隧道泥涌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常吉高速公路小劈流隧道泥涌灾害为例,在综合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情况和泥涌灾害特点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综合探测技术在泥涌灾害治理灾害发生后的探测不良地质灾害超前探测、以及灾害治理后效果检测与评估中的应用。采用TSP 203系统探测的结果与在灾害发生后的地表塌陷处和地面开裂处充电探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进而可以准确的圈定泥涌灾害的规模与成因;在该类隧道不良地质体的超前探测中,结合工程地质资料,TSP 203可以较为准确的探测掌子面前方的破碎带、断层、软弱夹层;同时,采用地质雷达方法可以对泥涌灾害处理后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工程实践表明,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对于探测不良地质灾害体,指导泥涌灾害预报,检测与评价地质灾害工程处置效果,以及指导隧道施工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剖析了工程地质环境的要素,并将其分为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边界条件和工程地质性质5个一级要素组;建立了基于G 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流程,包括多源工程地质环境数据系统、G IS信息管理系统、G IS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和G IS工程地质环境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决策系统;并讨论了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G IS系统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展基于G 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In June 1994 the summit crater of Nyiragongo volcano, located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of central Africa, began to fill with new lava, ending nearly 12 years of quiescence. An earlier eruption of the volcano in 1977 had culminated in the catastrophic draining of a lava lake through fissures in the crater wall, feeding highly mobile lava flows which reached the outskirts of Goma and killed more than 70 people. By July 1994, as many as 20,000 Hutu refugees were arriving in Goma every hour, only 18km south from the summit of Nyiragongo. The exodus brought more than one million people to the camps near the town raising fears of a repeat of the 1977 erup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tha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could have played in surveillance of the volcano during this time, and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monitoring this and other volcanoes in the future. Images recorded by the spaceborne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 – freely available over the Internet – provide semi-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activity of the volcano.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wider use of readi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矛盾,已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或遇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和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防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海湾地区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孕育着多种灾害地质因素,使港湾工程活动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通过对港湾工程及其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进行港湾工程地质灾害的风险控制,认为港湾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内容包括选址阶段风险的回避、设计施工阶段风险的处理及运行阶段风险的监控.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设计与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应立足于评价灾害地质因素的致灾可能性以及工程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还应根据施工中出现的前阶段评估中未发现或未予重视的重要地质情况,及时对工程方案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昌一攀枝花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的分析研究,选择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性组合和高填深挖等10个子因子,从地质体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工程活动强度和地质灾害等4方面建立了公路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公路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相然  张绍河 《灾害学》1998,13(4):62-66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起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研究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灾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述金湖县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着重对城区影响震害的地质因素和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场地土抗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