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不同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性水淋溶土壤,研究了土壤对不同酸度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结果指出,以不同酸度酸性水淋洗时,黄棕壤对酸沉降表现出了不同的缓冲过程;而红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却均以次级缓冲过程为主。经酸性水淋溶后,土壤的酸化由上至下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集了西南地区主要类型和不同酸化阶段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特征、酸缓冲性能和重金属赋存形态,结合小白菜盆栽生物试验,探讨土壤酸化和重金属形态活性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和黄壤随着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降低,由交换性Ca2+流失引起.不同酸化阶段紫色土和黄壤对酸敏感性差异较大,紫色土在pH>7.50和pH<4.50时,酸缓冲容量较大;黄壤酸缓冲容量和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呈较强的相关性,且随着酸添加量增加,酸缓冲容量的增大倍数和土壤盐基离子消耗速率有关.重金属Cd和Pb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土壤类型、酸化程度紧密相关,紫色土与黄壤中Cd和Pb主要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为主,且随土壤酸化程度增加交换态占比增加,残渣态占比减少;红壤中以残渣态和Fe-Mn结合态为主,Cd的Fe-Mn结合态分别是紫色土和黄壤的2.15倍和1.73倍,Pb的Fe-Mn结合态是紫色土与黄壤的4.30倍和3.91倍,与红壤铁含量较高有关.盆栽试验表明土壤酸化一定程度上抑制小白菜的生长量,酸化严重的黄壤(pH<5.70)中小白菜生物...  相似文献   

4.
选取中国东南沿海闽江河口潮汐淡水沼泽湿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盐分(淡水对照、低盐处理、高盐处理)和不同淹水(CK、CK+15 cm、CK+30 cm)交互处理对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潮汐淡水沼泽湿地土壤中,无机磷是土壤总磷的主要赋存形态,约占总磷含量的68%~82%,有机磷含量约占总磷的18%~32%.无机磷以铁铝结合态磷为主(60%~66%),其次为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淹水处理对磷的总量和形态的影响有限,盐分变化对磷的总量和形态影响显著.低盐处理可增加铁铝结合态磷、闭蓄态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而高盐处理则对它们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盐分的增加,土壤总磷含量逐渐降低,土壤中钙结合态磷含量和磷酸盐含量将逐渐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磷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无机磷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当盐分由淡水变化至低盐时,土壤磷的形态主要由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而当盐分由低盐变化至高盐时,无机磷占比降低,有机磷占比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磷形态对盐分和淹水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淮南潘一塌陷区底泥沉积物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在塌陷区不同采样点采集10个柱状底泥沉积物样品,分析在不同深度下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钙结合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塌陷区底泥沉积物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随着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硝酸盐氮变化趋势不明显,亚硝酸盐氮在底层(6~8 cm)时有一明显上升过程。总磷中铝铁结合态磷含量最高,其次是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随着深度的增加铝铁/结合态磷有一下降趋势,钙结合态磷和闭蓄态磷变化不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中稀土元素溶解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拟污染红壤为实验材料,在pH值为3.5、5.5和7.5条件下,通过向土壤悬浊液中通入O2或N2改变氧化还原电位Eh为-100,0和400mV,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对红壤中稀土元素La和Ce溶解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或Eh的减小,La和Ce释放量逐渐增大,Ce受电位的影响较La更为明显.同时还观察到La和Ce的释放量与Fe、Mn的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La和Ce可能主要吸附在Fe-Mn氧化物表面或滞留在Fe-Mn氧化物中.实验还发现,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会影响红壤中La和Ce形态的变化,分离后沉淀物中的交换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稀土随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的减小而减小.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红壤中La和Ce两种元素的释放主要来自交换态和Pe-Mn氧化物结合态.  相似文献   

7.
土壤与酸性含氟溶液相互作用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反复多次提取实验方法模拟了酸性含氟溶液与红壤和赤红壤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土壤中氟含量不同对土壤溶液pH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当氟含量较低时氟离子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不明显;当浓度较高时则可大大提高土壤溶液的pH,缓冲土壤酸化。在第一次提取中因氟的大量吸附可减少溶液中铝的浓度,且氟含量越高铝浓度越少量越大。随提取次数增加土壤溶液中铝、氟浓度同时增加,且氟含量越高铝浓度越大,其中氟以AI-F络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宣城市南漪湖为例,采用改进的无机磷分级提取方法对全湖共39个点位沉积物中磷(P)赋存形态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其与上覆水体、间隙水等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漪湖水体磷污染水平已经处于高位,沉积物间隙水磷与上覆水体磷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南漪湖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463.3~1016.6mg/kg,其中各形态磷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外源磷输入等密切相关。赋存形态含量大小、相对比例顺序依次为:钙结合态磷(Ca-P)>铁结合态磷(Fe-P)>铝结合态磷(Al-P)>还原剂可溶性磷(RS-P)>残渣态磷(Res-P)>弱吸附态磷(L-P)。沉积物中TP含量与Fe-P、RS-P、Res-P极显著正相关,与L-P含量显著正相关。外源磷输入和水产养殖对南漪湖沉积物内源磷中Fe-P和RS-P贡献可能较大。南漪湖沉积物内源磷对上覆水体的潜在风险较高,其中生物有效性较高的L-P、Al-P、Fe-P和Rs-P的总和相对比例可达60%左右。沉积物中磷形态与间隙水磷浓度关系较密切,其中Al-P、Ca-P对间隙水中磷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南漪湖主要出入湖河口沉积物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变化范围为0.009~0.014mg/L,均表现为EPC0<总溶解性活性磷浓度(SRP),主要河口沉积物目前仍为外源磷输入的汇。  相似文献   

9.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了滇池湖滨带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研究分析了湖滨带沉积物中总磷、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的空间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高,个别点位高达10604.64mg/kg,总磷含量均值为2452mg/kg,沉积物受磷污染严重;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含量差别较大;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钙磷含量都高于铁铝结合态磷,这是滇池湖滨带不同于其他湖泊的地方;柱状沉积物各种磷形态含量在垂向分布上的波动较大,但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含量水平与总磷具有一致性;13个采样点有12个点的沉积物铁铝结合态磷含量都低于钙磷,两者比值<0.5,钙磷是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考虑环境酸化引起的磷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0.
府河是白洋淀主要入淀河流,研究府河至白洋淀水体和底泥磷形态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府河至白洋淀沿线水体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室内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解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不同磷形态在雨季降水期、旱季(调水期和非调水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了磷形态之间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体总磷(TP-W)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从上游到下游呈降低的趋势;降水期TP-W以溶解态无机磷(DIP)为主(17%~91%),调水期以颗粒态磷(PP)为主要形态(36%~65%),非调水期水体磷形态的分布比较均匀.沉积物中总磷(TP-S)从上游到下游呈升高的趋势,沉积物中磷形态在不同时期均以钙结合态磷(HCl-P)为主.RDA分析表明,水体电导率(EC)、水温(T)和pH值对降水期水体和底泥中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流速、T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氧化还原电位(ORP)分别是影响调水期和非调水期磷形态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降水期水体中磷形态受内源影响较小,主要来源于降水导致的面源污染,在调水期主要与沉积物中无机磷(IP)的转化显著相关,非...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赤红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pH值、粘粒、容重、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全量及其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理化特征及其关键改良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垦旱地容重最高,粘粒含量和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全量氮磷钾养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果园土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且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桉树林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而粘粒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垦旱地、果园和桉树林、灌木林土壤理化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垦旱地当前质量相对较差。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养分缺乏是当前新垦旱地土壤理化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较少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是当前桉树林地、灌木林土壤质量的限制因素。主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理化质量差异,而且也是探查改良土壤质量因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The eutrophication status of rivers is changed to a large degree by discharge of waste waters containing high amounts of phosphates from use of detergents.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 Elbe in the port of Hamburg, and upstream from this town, and from some parts of the rivers Trave, Eider, and Schwentine are highly enriched with phosphorus. The phosphorus contents of up to 8300 ppm are about five to tenfold higher than the phosphorus contents of intensively fertilized soils. Phosphates accumulated in sediments are mainly bound as iron phosphat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in a relatively labile binding form from which considerable amounts may be released to the water by various mobiliz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西南环境移民安置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西北环江县肯福环境移民安置示范区为例,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移民安置区的气候、地貌、土壤与植被等主要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取样分析,研究表明,环境移民安置地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季的特点;地貌破碎,土地以坡地为主,但有一定量可开垦利用的土地;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壤剖面发育良好,有机质和氮含量相对丰富,磷、钾缺乏,土壤酸度大,土壤质地和结构尚可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茶园土壤活性铝的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的质量分数决定了铝毒性的强弱,为了解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采集于贵州西北部的106个茶园土壤样品为材料,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的质量分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w(Tac-Al)(Tac-Al为活性铝)表现为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质量分数分布略有差异,表现为w(Hy-Al)(Hy-Al为铝的水合氧化物与氢氧化物)>w(Ha-Al)(Ha-Al为腐殖酸螯合态铝)>w(Ex-Al)(Ex-Al为可交换态铝)>w(Or-Al) (Or-Al为有机结合态铝)>w(In-Al) (In-Al为无机吸附态铝),其中,结合较稳定的Hy-Al和Ha-Al占优势,二者质量分数之和在w(Tac-Al)中所占比例接近70.0%. 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各形态活性铝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w(Hy-Al)与w(Tac-Al)之间的R高达0.975(P<0.01),接近线性关系;w(Tac-Al)随着土壤pH的降低而升高,随着w(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土壤中w(Tac-Al)并不由w(总Al)决定,而是受土壤pH和w(有机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lement contents, mineral compositions, and the ameliorative effects on acid soils of five biomass ashes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hes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source biomass material. An increase in the concrete shuttering contents in the biomass materials led to higher alkalinity, and higher Ca and Mg levels in biomass ashes, which made them particularly good at ameliorating effects on soil acidity. However, heavy metal contents, such as Cr, Cu, and Zn in the ashes, were relatively high. The incorporation of all ashes increased soil pH, exchangeable base cations,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but decreased soil exchangeable acidit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shes from biomass materials with a high concrete shuttering content increased the soil available heavy metal contents. Therefore, the biomass ashes from wood and crop residues with low concrete contents were the better acid soil amendments.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是调节土壤磷循环的关键驱动力.阐明土壤解磷菌的微生物矿化过程对于提高植物养分吸收率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柑橘园与毗邻的自然林地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丰度、解磷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土壤无机磷组分,探究柑橘种植对土壤微生物获取磷策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柑橘种植导致土壤pH下降,土壤有效磷累积,ω(有效磷)平均值高达112 mg·kg-1,显著高于毗邻的自然林地(3.7 mg·kg-1).柑橘种植也会影响土壤磷素组成,柑橘土壤含有较高的可溶态磷(CaCl2-P)、柠檬酸提取态磷(Citrate-P)和矿物结合态磷(HCl-P).自然林地土壤各磷组分均显著低于柑橘土壤,而phoD基因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柑橘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柑橘土壤解磷细菌Shannon指数(4.61)显著低于自然林地(5.35),群落结构也有别于自然林地.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解磷菌的群落组成,自然林地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柑橘土壤.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高磷累积抑制土壤解磷细菌的活性.柑橘种植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磷的获取策略,在柑橘园中,土壤微生物主要依赖外源磷,而自然林地土壤微生物主要以微生物分泌碱性磷酸酶矿化有机磷来获取磷的方式满足其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8.
酸雨对旱地红壤磷素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酸雨对红壤磷素释放的诱导效应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 ,研究了酸雨作用下旱地红壤磷素释放的特征与规律 .结果表明 ,从长期的淋溶效果来看 ,酸雨可促进红壤磷的释放 ,且酸雨pH值越低 ,磷累积释放量越大 ;磷释放的动态变化在不同土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红壤磷素的释放强度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效磷含量 ,而与阳离子交换量关系不大 .磷释放量与钙释放量相关性很弱 ,与铝释放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 ,与铁释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酸雨对红壤磷释放的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酸雨对铁铝化合物尤其是铁化合物的溶蚀作用所至 .  相似文献   

19.
昆明红壤环境下酸沉降对二种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明红壤人工酸化后进行树木生长实验。发现昆明红壤的酸缓冲能力非常大。在 12 0meqH /Lsoil的酸添加处理区也没有发现树木生长的显著下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加大酸添加强度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贵州黄壤酸和瘠的特点,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牛粪、生物炭、磷矿粉和钾长石粉四种改良剂对黄壤酸度和氮磷钾含量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它们对黄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改良剂不仅能有效调节黄壤酸度,将酸性黄壤改变为中性或弱碱性土壤,而且能够有效改善黄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生物炭、牛粪、磷矿粉和钾长石粉混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与原始黄壤相比,混合后土壤的有效氮提升近10倍,有效磷提高达百倍,速效钾提高9倍。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氮磷钾养分含量与改良剂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