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400多个社区开展了低碳社区建设。然而,我国社区低碳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还属空白,低碳社区建设缺乏依据,亟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综述和借鉴低碳相关试点工作的评价体系、国外低碳社区指标体系实践、低碳社区评价体系的国内研究、我国社区层面相关评价体系实践和我国其他考评体系实践等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了低碳理念、低碳建设、低碳绩效和低碳创新的指标框架,遴选了32个指标,提出了一套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低碳社区的评价方法,研究还用社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和完善,并针对如何将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应用到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国际热点,而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低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碳源/汇角度出发,以定量评价城市能源利用和土地利用造成的碳排放为目标,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工业低碳指数、交通低碳指数、建筑低碳指数和土地碳汇指数4个二级指标及28个三级指标,并相应地设计了评价模型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简单直观,并且可以根据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而调整权重,进而保证了评价不同类型城市时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霍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65-67,81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低碳发展理念与目标,结合广东省的低碳发展路径,选取与低碳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14个基础指标,构建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较好的城市主要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等。(2)参与评价的城市得分均较高,整体上具备良好发展势头。(3)排名越靠后的城市,制约指标越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是广东省低碳发展最受制约的指标。(4)单位土地面积碳排放量指标各城市间的反差最大,主要是由于各城市的市域面积不一,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不平均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从生态学的角度建立了较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沈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结果表明 ,本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行的 ,可以用于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太原市为个案,确立了城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子体系—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采用了德尔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并用评分法对太原市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据此评价太原市正在向清洁生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理论内涵,构建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低碳城市定量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对2012年福建省9个城市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厦门市已达到低碳城市建设成熟阶段,福州、泉州、漳州、宁德、莆田5个城市处于建设中期,龙岩、三明和南平3个城市尚停留在建设初期,福建省没有建设滞后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7.
评价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南宁市沙井分区为例,以低碳为特色,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建了"目的—理论—政策—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通过对评价系统进行分类,采用频度分析法和改进的德尔菲法筛选指标,建立了一套主客观相结合、五类四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期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落实指标体系的保障措施。该研究对指导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筛选评价指标,尝试建立通用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包括目标层、项目层和指标层的3层26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效果较为理想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次定量研究的方法。根据以上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绵阳市已有的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对绵阳市1998~2005年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纵向评估。结果表明,绵阳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就所处的生态安全等级来看,该市总的生态安全水平并不乐观。研究中发现,环境压力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反复起迭的状况,不安全的隶属度仍然占很大的比例;环境状态中临界安全的隶属度逐渐减小,较安全和安全的隶属度在增大;环境响应中较不安全的隶属度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低碳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提倡低碳建筑、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在整个低碳实施过程中,尤其是作为经济社会活动中心的城市而言,它承担着低碳发展的重要使命和主要任务。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本文首先从低碳城市的内涵和特征两方面对低碳城市进行了概述,其次通过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论述了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现有理论成果的研究与分析,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低碳能源四方面出发,设定22个指标,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再结合实例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对各个城市各个年份低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一方面,能为城市相关部门制定低碳城市规划、申报低碳城市试点、监督低碳城市建设进度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城市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潜力为目标,确定了低碳潜力分析的指标。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和能量消耗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作为研究的重要工具,并用聚类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进行了聚类分析。从潜力特征发现各城市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加剧,城市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对城市绿色发展程度进行评估,是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内容.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绿色城市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而如何选择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的设置是开展绿色城市评价的首要科学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绿色城市发展理念与指标构建原则,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质量3个维度构建了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并按照属性将基础指标分为正向、负向、特定向指标3类.然后,基于主体功能区与城市发展阶段,分别对不同类型城市设立权重系数,通过整合综合权重系数,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差异化评价,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本研究建立的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充分结合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为绿色城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单元,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着最直接根本的意义.为评估当前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表现,基于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影响因素确定、指标遴选与赋分原则确定和指标赋权等步骤,开发了一套由3个准则层、7个要素层和14个具体指标层构成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数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相对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估方法,全面评估城市在实现达峰中和目标中的政府态度和能力建设,在社会经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绿色出行等方面的低碳状态及在减排效率与减排趋势上的实际成效.经对中心城市的评估应用结果发现,一线经济发达、低碳试点城市达峰中和综合表现更为突出,北京、深圳、武汉、上海、青岛、广州、成都、厦门、昆明和兰州综合得分均超过60分.各城市在双碳行动上各具特点,北京、厦门、宁波、深圳和青岛气候雄心显著,海口、广州、成都、南宁和北京低碳状态表现较好;昆明、兰州、洛阳、大庆和吉林等城市减排趋势表现显著.多数城市仍存在达峰意愿不足,统计信息披露制度欠缺等问题.未来可从完善指标体系、更新赋权和形成年度评估机制等方面优化评估方法.建议地方统筹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制定双碳工作方案,完善城市能源与温室气体统计与信息披露制度,组织有条件地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胡梦姗  叶长盛  董倩  刘彦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0):2282-2292
碳足迹深度指数表示区域存量资本的耗费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对区域差异化碳排放管控具有促进意义. 借鉴三维碳足迹改进模型计算长江中游省会城市碳足迹深度,引入夜间灯光数据拟合碳足迹深度指数,分析长江中游省会城市碳足迹深度的时空演变及分布特征,运用空间分位数模型对碳足迹深度影响因素开展研究. 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碳足迹深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 2010年,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归一化碳足迹深度指数呈现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的特征,2015年、2019年均变为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各市归一化碳足迹深度高值范围均以城市的中心城区向四周扩张. ②2010—2019年,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归一化碳足迹深度指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高值聚集,由空间趋势面可知,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归一化碳足迹深度指数在东西方向表现为“中间高、两边低”,而南北方向则由“北高南低”发展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格局,且北部明显高于南部. ③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能源总量、人均碳排放等影响因素对碳足迹深度的作用均为正向,各影响因素在碳足迹深度不同分位点的相关系数差异显著. 针对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分别提出差异化建议:武汉市应积极发展产业转型,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南昌市应形成多循环工业体系,减少对生态用地的侵蚀;长沙市应加大力度发展绿色产业,打造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面向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17城市为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前三的地市为临沂(0.1894)、日照(0.1705)和烟台(0.1676),而德州(0.1191)、济南(0.1232)、枣庄(0.1274)、滨州(0.1285)和淄博(0.1289)表现相对较差,其他地市处于中游水平.分别从资源禀赋竞争力、污染物减量排放竞争力、环境治理竞争力和能耗竞争力4个子维度对典型城市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监测评价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并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在介绍国内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DPSIR模型的原理,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5个方面建立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2001年-2010年间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计算结果对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消除水资源超载区提供依据。从水资源承载力新内涵出发,构建“量—质—域—流”的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评价等级标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等特点,采用可考虑指标间耦合关系的EFAST算法计算权重,结合可处理评价不确定性问题的联系熵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得权重与熵权法进行比较,对2015年流域6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FAST算法计算权重比熵权法更合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Ⅰ级(极高)、Ⅱ级(较高)、Ⅲ级(中等)、Ⅳ级(较低)和Ⅴ级(极低)的地市数量占评价总地市数的比例分别为0、4.9%、18.1%、63.9%和13.1%,其中Ⅳ级和Ⅴ级分布在除青海省外的其他省区的地市。  相似文献   

18.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s o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grasp the main factors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small local cities. The suit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region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 residential preference types were analyzed, so that their influence o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could be grasped.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local cities.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识别城市或“相似群体”最重要的资源环境“短板”问题,以中原经济区31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水土资源、能源、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等4个方面共计33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修正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向指标极大化、负向指标极小化、适中指标平均化的标准化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各市资源环境绩效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①从资源环境绩效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城市可分为“双高”超载型、农业型、“双低”超载型、资源型四大类. ②占中原经济区城市总数2/5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过度强调资源产出、忽视环境保护而成为经济区环境问题高发、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集中区域. ③在对4个Ⅰ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指数、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水平)设定均衡权重情况下,15个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居末位,10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居末位,表明中原经济区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应率先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领域实现突破. 所构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今后应加大对可再生资源能源利用、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土地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