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是人们最常见而常用的词汇之一。"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安逸、安稳、安康、安乐、安心、稳定等含意,可谓无危则安;"全"字指圆满、完整、齐备,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破坏、无损失等内容,可谓无损则全。"安全"通常是指各种(指天然的或人为的)事物对  相似文献   

2.
我曾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组安全漫画,描述的是一位矿工看到墙面上的一幅“百日安全”标语,便蹬上梯子,将其中的“百”字改为“日”字,使这幅标语成了“日日安全”。这位漫画作者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了人们对安全的永久期盼。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就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了安全生产方针,它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和生产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在各种关系中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局在深化改革中,治理整顿交通安全管理,1989年取得无特大交通死亡事故、无重大海损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航道严重阻塞和无渡口事故的好成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是落实措施强调一个“防”字,组织管理坚持一个“严”字,鼓励先进突出一个“奖”字。 一、落实措施强调一个“防”字 我局各级领导干部把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预防上,在预防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确立群体预防意识。我们抓了多层次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有56名市属企业的厂长、经理经过劳动保护知识培训,拿到了合格证。对200名专职…  相似文献   

5.
数字     
《现代职业安全》2006,(3):10-10
“‘安全’是一种行业并不等于‘安全生产’也是一种行业”——董道行“安全行业”既指业行又指人行,说得通俗点,就是为生产活动提供安全服务的各种工作和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如果把“安全生产”看成是一种行业的话,那么所有的生产部门就都成了一个行业,这既不是事实也不合符逻辑。  相似文献   

6.
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的使用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只从形式上提出了“安全第一”的要求,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解决“安全第一”的思想方法和实现“安全第一”的运作手段。安全管理也是一门现代科学,蕴涵着现代管理的理念。1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感。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对于违章操作,可以分为“无意违章”和“故意违章”两种情况。无意违章,是指员工个人对操作规程不了解或经验不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违章,此类行为主要发生在新员工身上。故意违章,是指员工出于个人目的或动机,如节省精力和时间等而违章,是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此类行为常常发生在企业的老员工身上,且容易发展成为习惯性违章。企业通过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每年的计划培训,可以消除大部分“无意违章”。要控制和杜绝“故意违章”,企业需要在确保规章和操作规程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升安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岗位安全规程和标准化作业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行为上的准则,可是我们的作业是需要互相协作的,并且经常调动,假如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岗位去处理事故,或者此作业在规则上没有与相对应的条款时,这时我们的头脑中对于安全的意识是比较模糊的。分析一下多年来发生的各种伤亡事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除了比较特殊的意外事故,绝大多数的企业伤亡事故都是来自五种危险,把它用五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上、下。来、电、转”。这五个字虽然简单,但每个字都写下许多血淋淋的事实。运用这五个字可以构成一种“五字安全法”,这里五个字的总和代…  相似文献   

9.
“三违”是指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企业中发生的工伤事故,有60%-70%是由“王违”行为引起的。目前,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由于存在着一些误区,因而严重影响了反“三违”的效果,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反“三违”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1.反违章操作,无的放矢。有些企业在强调反对违章操作的同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的把其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拿来照搬照抄,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差;有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安全第一在日本,“安全第一”是所有钢铁工厂的总方针。 工厂门口都有标志安全的绿“十”字旗,或写上“安全第一”的大字,画上绿“十”字徽。广■工厂的上空还升起一个大气球,上面悬挂一幅写明安全无事故天数的巨大标语。在厂里,凡是需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地方,都布置上配有漫画的醒目标语,如“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一时的疏忽造成终身的痛苦”、“头上注意”、“足下注意”等。各分厂、车间都有连续安全运行的记载。一些车间实现了安全无事故五万小时、十万小时,就植上纪念树,或者立碑,发给职工安全纪念品。大分工厂提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1.
似乎是突然发现,“交通”一词是把矛盾的两个字放在了一起。“交”字解释有九种,用在“交通”上只有“交叉”一种解释:“通”字自然指的是通行、通畅、通顺和通达。  相似文献   

12.
“未遂事故”,切莫等闲视之 所谓事故,是指人们在为了实现其生产意图而采取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们的意志相违背的情况并迫使人们的行动中止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是妨碍人们实现其目的的。 这种事故现象,既然在人们的行动过程中发生,若以“人”作为中心来考察,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人身受到伤害,一种是人身没有受到伤害。举例来说,工厂的一名工人在砂轮上磨刀具,突然发生砂轮崩裂,一种情况是砂轮碎块击伤了工人,一种情况是砂轮虽然崩裂飞出,却没有击伤工人。 我国现行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只适用于因工伤亡事故,也就是只…  相似文献   

13.
宋伟克 《劳动保护》2004,(10):56-57
“壳体企业”是指原正常性生产企业,现已丧失生产能力,但由于债权债务和人员安置等问题而不能销号的企业,是国有企业在改革调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种企业现在主要以租赁为经营手段。由于民营、私营、联营等众多单位的涌入,给其安全管理带来很多的困难。本文就是结合上海华申集团的做法来探索对“壳体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南宁麻纺织厂安全员沈振南,“员龄”只有两年,论“资格”够浅的了。但是他依靠组织和群众,大胆抓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81年全厂设备、工伤、交通等事故发生频率总计比1980年下降44%,实现了纺织工业部提出的全年无火灾、无死亡、无重伤的“三无”企业的要求。坚持原则敢字当头 沈振南当安全员有一股敢字当头的精神。有人一望到沈振南来了,就悄悄耳语;“‘挑刺’的人来了。”有时还夹杂着几句骂人的粗话。这些,沈振南听见了,看见了,只佯作不知,照样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一丝不苟。 去年7月,织布车间54#布机发生火苗事故,保全队、电工…  相似文献   

15.
“企业单位中的生产、技术、设计、供销、运输、财务等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这是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的一项。它针对的虽是企业,但却是一种超越企业的工作思路;它告诉人们,显性的生产安全问题只是“流”,而非“源”。“源”深藏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之中。这就是“综合治理”的早期阐述。如果政府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有这种意识,也是这种思路,“综合管理”便寓在其中。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多种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员存在着一种偏见 :安全工作很“简单” ,干这行无需多少技术知识 ,安全部门是“混混”单位 ,安全员没什么真本事。甚至部分领导也多少掺杂着这种意识 ,因而在聘用安全管理干部和选用安全员的时候 ,往往将一些无管理之长、工作能力平平之人推到安全部门领导岗位上 ,把一些无什么专长又没多少文化的人选用为安全员。使安全科成为“安置科”、“老人科”。这种糊涂认识和做法不仅导致现代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国家安全法规难以真正有效地实施 ,更为有害的是企业因此各种事故频繁…  相似文献   

17.
古人在论及防与救的关系和防的重要性时,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思想观念,这与《安全生产法》中提出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着相同的思想观念。“防”主要是指超前教育,是一种事前的自我约束、软约束;“救”与“戒”则主要依靠检查监督,采用记录、谴责的手段督促纠正,带有强制性,是一种事中、事后的外在约束、硬约束。“救”与“戒”并非上策,只是安全管理的最后手段。古人不仅指出了三种手段,而且为之排了队,认为“防”是第一位的,“救”是第二位的,“戒”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或自然意外事故及灾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棵树.安全是沃土”、“防事故年年平安福满门,讲安全人人健康乐万家“、“安全创造幸福.疏忽带来痛苦“、“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这些常见于企业的安全宣传标语,如今出现在了小学生书法比赛的现场.当孩子们一笔一划地写下每一个字句时,”安全”二字就像一颗种子植入了他们心中。灯光亮堂的多功能厅里.参加比赛的30个孩子分别来自一至五年级,年龄虽然不等,但脸上的那股认真劲儿却如出一辙。孩子们每写一个字前会稍稍停顿,目光扫过前一个字和宣纸上空白的地方,留意整体布局,但一旦下笔就很少犹豫,说明他们经验不少,平时没有疏于练习。不到一刻钟.就有动作快的率先完成了作品,写完的孩子也不心急焦躁地东张西望.反而训练有素地背着手抬头挺胸站在原地。  相似文献   

19.
“三 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活动,这是日本造船专家在该厂推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从1985年9月起相继在马尾造船厂、省渔轮修造厂和上游造船厂开展这一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宏观角度看,发生各种安全事故,或者说影响企业实现“安全”的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因素,即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定期的“三 S”活动,不但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使人们自觉产生“安全动机”和端正“安全态  相似文献   

20.
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工具等物资的一切动作。要减少、控制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激励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