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工业点源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美国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制度(NPDES)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工业点源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框架,点源排放标准需要包括排放限值和描述性要求,还要包括生产和排放控制环节的相关监测、记录和报告要求;国家按照行业制定基于技术的排放标准,应用统计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确保排放标准的合适性;基于技术的排放标准是全国最低标准,任何点源都必须执行,与排入水体的水质无关,确保排放控制技术的进步;排放限值的形式必须包括日最大和月平均,对应地表水质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两个限值;由排污许可证确定每个点源的排放限值(日最大和月平均),包括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和基于地表水水质的排放限值两个层面,在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不能保障地表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执行基于地表水水质的排放限值。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确保点源排放标准得以高质量制定和修订的前提,因此需要加快点源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尚未制定专门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制约了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关键是确定污染物排放限值,在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制定思想、依据与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总量控制制定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基本设想,并结合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特点及排放特征,提出了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进行了归纳,系统介绍了美国和欧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的框架和特点,指出其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以水质保护目标为前提,按照“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理念,建立了流域控制单元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控制单元各类污染源的水污染物削减技术评估和最佳可行技术,削减技术评估指标、方法和程序,污染物削减技术检测平台,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市政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制定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概述美国市政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介绍了其制定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和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的方法,阐述了其制定的科学性,并指出了中国市政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中存在的相应问题。最后,根据美国制定排放标准限值的经验,对我国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科学制定排放标准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现状,分析了我国确定现状的不足之处.并借鉴美国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突破传统的简单以行业排放标准、环评报告、国家分配的目标总量等为依据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式,提出了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流程.同时,设计出企业递交申请材料-数据初步审核-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数据汇总和限值计算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技术流程,详细分析了污染物指标和两种限值——浓度限值及总量限值的确定方法.最后,以铁岭市企业为例,进行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计算的示范,并参照《水污染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和《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选取悬浮物、COD、动植物油、氨氮作为排污许可证监管项目.研究发现,参照美国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体系以COD为例进行最大浓度限值、年总量限值、日最大总量限值的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50 mg·L-1、6.1 t、33.4 kg.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方案,可为本行业和其他行业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的确定提供依据,并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期间,我国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十四五”时期,我国排污许可管理将逐步过渡到注重水质达标的管理阶段.为适应我国排污许可新的管理需求,研究了基于技术和水质相结合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技术.其中,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核定主要根据企业的行业属性和核定产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污染物排放额度,确定其排放浓度限值和排放总量限值;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核定需建立污染源与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地表水水质达标为目标,计算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最终的排污许可限值为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和基于水质的排污许可限值的最小值.以常州为例,从常州排污许可证核发重点行业选取了两家化工企业A和B,核算其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采用水质模拟和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分配技术,计算了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分配到两家化工企业,作为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结果表明:A化工企业CODCr和NH3-N的最终排污许可限值分别为6.53和0.075 t/a,其中,CODCr的最终取值为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NH3-N基于技术和基于水质的排放取值相同;B化工企业CODCr和NH3-N的最终排放限值分别为11.60和0.17 t/a,最终取值均为基于技术的排放限值.研究显示,基于水质的排许可限值受到企业自身和外部水环境容量的双重影响,应从严制定排污许可限值,既能达到企业行业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的要求,又能满足水环境质量达标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药行业的水污染排放管理长期以来缺乏对特征污染物的控制要求,特征污染物产生、处理和排放的数据基础也非常薄弱.鉴于农药活性成分对作用对象极其敏感但又具有高选择性的特点,可以立足于对敏感作用对象以外的水生生物加以充分保护的思路,建立基于非靶向物种保护的农药水环境急性基准,作为我国现阶段农药排放限值的推导基础.基于对几十种农药活性成分毒性数据的分析,将物种毒性数据敏感度变化最显著的位序点(累积概率在5%~30%之间)作为“靶向物种”与“非靶向物种”累积概率的分割点,提出保护非靶向物种目标的水质基准计算方法,并以毒死蜱为例,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对特征污染物毒死蜱水质基准值进行示例推导.筛选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等9门39科59种共109个急性毒性数据,经计算得出,毒死蜱对我国水生生物的HCt(靶向物种的危害浓度)为4.35 μg/L,基于HCt得到的毒死蜱排放限值为20 μg/L,与美国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指南与排放标准中毒死蜱对现源的日最大排放限值(经换算为8 μg/L)较为接近.研究显示,基于非靶向物种保护的农药水环境基准方法推导的排放限值与发达国家排放控制要求接近,通过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具有可达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水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概况,并概述了美国按照不同污染物类型、行业以及技术形成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包括数据收集、基于最佳现有实用技术(BPT)的标准限值和基于最佳经济可行技术(BAT)的标准限值确定方法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学。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的可借鉴意义,并提出了我国开展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建议,即加强基础数据的调研与积累,探索水污染物排放的科学规律;就常规污染物和有毒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的确定制定不同的方法体系;在标准中进一步界定标准限值的含义,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进一步发挥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工业水污染控制模拟系统的模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工业水污染与工业活动的规模和结构紧密相关的事实,通过分析城市工业水污染经济学特征,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建立城市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模型。并以决策模型为核心,将水污染排放模型。水环境质量模型以及水污染损失模型整合在系统中,构成城市工业水污染控制模拟系统的模型体系。最后,在分析了黄河流域典型城市-呼和浩特市的工业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该市工业水污染特征的模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体系以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以水质标准为保障,分为工业及市政两大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根据其排放去向的不同又分别细化到可操作层面的排放限制导则以及预处理标准.市政污染源以排放标准来限制.美国水污染排放许可的实施主要包括监督执行中对环境管理者和对排污者的监测和汇报要求以及强制执行和激励自觉执行中的相关要求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J. H. D. Jensen     
《Die Naturwissenschaften》1973,60(4):165-165
  相似文献   

13.
Ansprache vor dem Wissenschaftlichen Rat der Max-Planck-Gesellschaft am 8.2.1995. Adolf Butenandt war Ehrenprasident der MPG und von 1960 bis 1983 Mitglied des Beirats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相似文献   

14.
15.
自然·水·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向自然界的索取不断增加,对自然的干扰也逐步加剧,致使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受到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紧张。为此,人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以免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水是自然界的重要因素,和人的生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由于用水量不断增加和用水不当,一些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人在和水旱灾害进行抗争中,也出现了由于措施不当带来的人为加大灾害的问题。因此,人必须在处理好与自然关系的框架中,认真处理好与水的关系,以保障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