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物流业为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也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实现其低碳化有利于增强行业竞争力、缓解环境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生态低碳化发展.物流业面对低碳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应正视行业低碳化发展在政策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同时需要政府健全低碳物流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物流相关基础设施;企业要有效实现共同配送和联合运输,积极推进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优化物流节点;社会公众形成低碳意识,支持低碳产品.  相似文献   

2.
低碳化已成为物流未来发展的趋势,物流发达国家已经推进了低碳化进程并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综观中国物流业,低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低碳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低碳技术尚需进一步研发、低碳意识和低碳人才培养要加强.在诸多因素制约下,只有政府、物流企业及相关协会组织、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度、积极研发和掌握低碳物流新技术、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进行管理,才能将物流业低碳化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路货运低碳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货运行业作为物流业高排放领域,在倡导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今天,如何实现低碳化显得尤为必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公路货运量的不断增长,公路货运行业面临着基础设施水平不高、行业管理水平较差、技术不够成熟、低碳化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为实现低碳化发展,应优化公路货运行业的内部管理,积极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加强车辆日常保养和维护,加强驾驶技术管理,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加快新能源和新车辆技术的研发;政府方面应积极完善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全人类的关注,国际社会加快了温室气体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低碳教育培养全民的低碳意识。大学生是传播低碳理念和实践低碳发展的生力军,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低碳意识。为此,高校必然成为进行低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贯彻低碳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发展,流通废弃物也呈几何倍数增长。本文通过借鉴美、德、日流通废弃物的源头减量化、回收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的低碳处理经验,提出我国在流通废弃物低碳处理方面的建议:明确生产责任,延伸生产者责任;制订回收体系标准,明确回收组织的职能;强化低碳意识,全盘规划流通废弃物;深化合作共赢,政府与社会进行有效分工;发展低碳处理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实现流通废弃物的低碳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四川广元是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天然屏障,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来,广元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赶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从倡导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等九个方面探索实践。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节水成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导致了人们对"碳足迹"的关注和低碳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城市节水相关因素"碳足迹"来源的分析,提出城市节水低碳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是学校开展低碳环保教育活动有效载体,本文就借助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低碳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低碳行为习惯的形成提出独特的见解。由于使家庭、学校、社区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教育内容不丰富;农村教师和环保部门等工作人员环境教育能力有待增强;农村居民环境意识淡薄,基层政府领导环境决策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方各部门不够重视、环境管理及环境教育体系不完善、环境教育法缺失等是主要原因。在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中进行环境教育;加强农村教师环境教育培训和乡土教材的开发;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和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等是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学低碳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立足于中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开展校园低碳教育进行探讨,以便通过教育手段灌输低碳发展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低碳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自觉践行低碳行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安吉县、临安市、杭州市和上海市4个地区公众低碳意识的调研数据,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月收入水平和不同居住地公众的低碳意识(低碳认知、低碳消费、低碳践行、低碳责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对影响公众低碳意识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学历和居住地对公众低碳意识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最后提出增强公众低碳意识、促进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民环境意识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全民环境意识调查”首次获得全国范围公民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态度、环境保护行为等方面的数据与信息,表明近年来环境意识虽有所增强,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加强环境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公众对污染场地的关注度不高、中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框架和设施的研发尚不成熟,现有的技术支撑条件难以满足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需求。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土地利用功能、场地修复技术,提出了场地修复管理急需开展的工作。指出破解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难题的关键是:健全土壤专项法律法规、优化土地空间用途、按照土壤反退化原则化解土壤环境风险、完善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物流与企业合作从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从闭环供应链发展到绿色供应链再到低碳供应链,第三方物流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通过对低碳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发展路径的研究,提出第三方物流的创新发展路径和联盟发展路径,其中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创新模式采取多主体开放式创新;联盟发展包括横向联盟和纵向联盟,横向联盟整合多种功能型物流服务功能,纵向联盟即第三方物流与低碳供应链多边联动以进行全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外恶臭污染管理办法对我国管理体系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当前我国控制恶臭污染的主要手段,该标准的制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臭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但随着投诉情况的逐年增加,已无法满足当前复杂严重污染形势的需要.为了全面系统地控制恶臭污染、提高恶臭污染管理工作能力、改善整体恶臭污染形势,需要掌握我国恶臭污染情况,并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建立我国的恶臭污染管理体系.从法律法规、控制标准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深入研究公害法、无组织源排放标准、有组织源排放标准和技术标准、安全防护距离、气味强度范围、气味指数、投诉标准和综合因素评价法等10种国外常用的恶臭污染管理方法,分析我国恶臭污染情况和恶臭污染管理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对比分析结果指出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恶臭污染管理存在起步晚、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环境监管手段缺乏、恶臭污染防治系统缺失以及公共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将恶臭污染防治与管理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规体系;筛选、开发有效的检测技术,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监测技术体系,提升监管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评价体系,形成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控制技术升级改造的良性循环;加强与受控方、高校等科研单位和机构的交流合作,提高制订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性;加大公共宣传和教育力度,推动恶臭污染知识普及和建立民众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发展时代,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建设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给子孙万代留下资源,这是经济发展面对的一大难题.低碳会计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好低碳会计的工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努力.因此,企业会计应该深入研究在低碳企业中的作用,为提高低碳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企业的发展奋斗.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低碳经济中中国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研究,首先介绍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中国物流业成本问题、中国物流业信息化问题、中国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问题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问题,提出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途径是中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物流业设施和技术装备发展和专业物流业人才的发展,为中国发展物流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lake eutrophication in China began in the early 1970s, and many lakes in China are now known to be in meso-eutrophic status. Lake eutrophication has been showing a rapidly increasing trend since 2000.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include a fragile lake background environment, excessive nutrient loading into lakes, excessive human activities, ecological degeneration, wea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lax lake management. Major mechanisms resulting from lake eutrophication include nutrient recycling imbalance, major changes in water chemistry (pH, oxygen, and carbon), lake ecosystem imbalance, and algal prevalence in lakes. Some concepts for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should be persistently proposed, including lake catchment control, combination of pollutant source control wi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tection of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terrestrial ecology, lake coast zone, and submerged plant), and combination of lake management with regulation. Measures to control lake eutrophication should include pollution source control (i.e.,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s in the lake catchment, redu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mission amounts, and control endogenous pollution) and lak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e. establish a zone-lake buffer region and lakeside zone, protect regional vegetation, utilize hydrophytes in renovation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 for lake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implementing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and lake water goals, legislating and formu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lakes,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systems and mechanic innovations, establishing lake reg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ensuring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