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革厂铬鞣废水铬回收利用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铬回收利用的4种主要方法:碱沉淀回收法、直接循环法、焚烧氧化法和铬耗尽法。并简述当今的一些新技术成就和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制革铬鞣废液二次利用和铬回收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制革废铬液的二次利用和铬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最佳参数。实践表明,废铬液用于软化裸皮浸酸、浸酸裸皮初鞣和在废铬液中补充适量的新化铬鞣液用于鞣制二层皮,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分别节约红矾钠15%和60%。一个中型制革厂,全年可得经济效益7万元左右。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制革厂的清洁生产技术——废铬鞣液再生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联合国环保专家在南京制革厂对废铬鞣液进行了铬回收实验,采用在废液中投加氧化镁瓣方法将金属铬沉淀出来,得到的铬泥体积比通常的氢氧化钠方法要小得多。该方法可使废水中90%以上的铬回收利用。年产90万张猪革的工厂可获利22-27万元/年  相似文献   

4.
生物法和化学法回收制革污泥中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嗜酸性硫杆菌(Thiobacillus)生物沥滤法和1:1硫酸化学沥滤法分离回收制革污泥中的铬.比较了嗜酸性硫杆菌生物沥滤法和化学沥滤法回收制革污泥铬过程中pH、氧化还原电位(ORP)、沉降比(SV)以及铬的沥滤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H是影响制革污泥中铬的沥滤率的关键因素.生物沥滤法在使污泥pH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能很好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对铬的沥滤效果好于化学沥滤法.  相似文献   

5.
以糠醛加氢制糠醇用的废铜铬氧化物催化剂为原料,通过焙烧、酸化、过滤、重结晶制取硫酸铜,再将所得沉淀加纯碱,焙烧,浸取,制取铬矾。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可同时回收铜铬两种离子.铜离子回收率92%,铬离子回收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浓度含铬废水制备铬鞣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质量浓度含铬褪铜度液的含铬量高,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探索了一条综合处理利用的工艺路线:将含铬废液在合适的条件下,把Cr^3 氧化为Cr^6 ,加入适量的沉淀剂除去杂质,加入工业葡萄糖还原,用碱调节盐基度,生产铬鞣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温焙烧/钠化氧化法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铬.结果表明,影响铬浸出率的最主要因素为焙烧温度.电镀污泥与碳酸钠质量比、焙烧时间、水浸时间对铬浸出率的影响较接近,在水浸水固比为10.0 ; 1.0(质量比)、室温、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2.0h、电镀污泥与碳酸钠质量比为1:1、水浸时间为60 min的最佳浸出条件下,铬浸出率为99.3%;去除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的最佳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90~95℃和7.5;去除硫酸钠晶体的最佳pH为4.0,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铬回收率为90.57%.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镀铬废液,铬鞣废液回收制作革鞣剂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工业方面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铬渣中六价铬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必须进行处理。在铬渣加入粘结剂、煤粉或铁精矿粉制成冷固结球团,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还原解毒。实验表明,在1200℃以下用煤气铬渣球团,铬渣基本解毒;在1400℃熔炼还原后的铬渣球团,可使铬全部还原成金属铬或Cr7C3,在铁碳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可形成(Fe·Cr)7C3,铬渣彻底解毒,并能回收铬渣中的Cr、Fe等元素。故可将铬渣制成冷固结球团进行还原解毒,进行高温熔炼后,可达到铬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处理来说,污染物的去除和回收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标。以电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以其在金属回收利用方面的独特优越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很大兴趣。在分析中,从铬(VI)回收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电化学技术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基本电极反应,对外加电场存在与否的两种情况下的除铬(VI)机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各自的典型处理流程,并讨论了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限度地对污泥进行回收利用,将钢厂冷轧废水处理后污泥铬回收后的残渣制备成脱硫剂,并研究其脱硫特性.结果表明,加入碳酸钠在高温下有氧焙烧,冷轧废水处理后污泥铬回收后的残渣中Fe2O3约为45%(质量分数),Fe2ZnO4约为6%(质量分数);将该残渣与粘结剂、制孔剂和结构剂按一定配比混合制备脱硫剂,在空速为400~500 h-1和不持续补充水分的实验条件下,与含3 500 mg/m3左右H2S的模拟气接触时,一次脱硫实验表明其穿透硫容在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钢铁厂冷轧废水污泥中含有10%以上的铬、20%以上的铁和1.5%以上的锌(均以质量分数计).为了从污泥中回收铬,首先研究了污泥中铬的形态,确定为Cr(Ⅲ);然后以碳酸钠为氧化助剂,将污泥与碳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焙烧,再用水浸取.研究了碳酸钠的添加量、焙烧温度和时间、浸取时间和浸取方式对铬回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每克干污泥中添加0.6 g或以上碳酸钠,在固定床上700 ℃焙烧4 h以上,可实现60%以上的总铬浸出率,残渣为Fe2O3基脱硫剂原料.  相似文献   

13.
制革厂铬鞣废水中铬的回收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制革厂铬鞣废水含铬(Cr3 )量高、成分复杂、沉淀后铬泥纯度低的问题,本实验采用优化后的直接加碱沉淀法、絮凝后再加碱沉淀法和新型的硅铁电极法来回收铬鞣废水中的铬.3种方法所得铬泥的纯度分别在36%、65%和80%以上,比原铬泥纯度(27.7%)最多提高了近2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的含铬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处理来说,污染物的去除和回收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标。以电化学反应原理为基础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以其在金属回收利用方面的独特优越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很大兴趣。在分析中,从铬(Vl)回收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电化学技术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基本电极反应,对外加电场存在与否的两种情况下的除铬(Vl)机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各自的典型处理流程,并讨论了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已有的糠醇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回收工艺进行了改进。将糠醛液相加氢生产糠醇产生的废渣于 130℃真空蒸馏回收废渣中的有机混合物 ,经过精馏获得糠醇与糠醛 ;剩余的固体废触媒与纯碱混合 ,经反射炉焙烧、水浸取、掺加石灰除硅、过滤得到铬酸钠水溶液 ;剩下的粗氧化铜经碱溶除铬、溶于硝酸得到硝酸铜溶液 ;将铬酸钠溶液、硝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加氨水搅拌 ,分离出的沉淀经传统方法焙烧活化、造粒制得新催化剂 ,回用于糠醛液相加氢生产糠醇。有机物、铬组分和铜组分的回收率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电镀污泥氨浸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钠化氧化焙烧方法,实现了铬物相的转化和回收。钠化氧化焙烧过程以Na_2CO_3作为钠化剂,掺量为20%(质量分数),在750℃下焙烧2.5h,铬的转化效果最佳。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钠化氧化焙烧实现了氨浸渣中铬由非水溶态Cr(OH)_3向水溶态Na_2CrO_4的有效转变。在室温条件下水浸,固液比1g∶10mL,浸出5min,铬浸出率可达到91.36%。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Cr(OH)_3与O_2、Na_2CO_3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表明Cr(OH)_3易于生成Na_2CrO_4,Na_2CrO_4易溶于水,易于回收。  相似文献   

17.
对已有的糠醇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回收工艺进行了改进。将糠醛液相加氢生产糠醇产生的废渣于130℃真空蒸馏回收废渣中的有机混合物,经过精馏获得糠醇与糠醛;剩余的固体废触媒与纯碱混合,经反射炉焙烧、水浸取、掺加石灰除硅、过滤得到铬酸钠水溶液;剩下的粗氧化铜经碱溶除铬、溶于硝酸得到硝酸铜溶液;将铬酸钠溶液、硝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氨水搅拌,分离出的沉淀经传统方法焙烧活化、造粒制得新催化剂,回用于糠醛液相加氢生产糠醇。有机物、铬组分和铜组分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典型铬渣简易掩埋场铬渣及土壤铬污染特征和处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钻孔采样分析,研究了典型铬渣简易掩埋场地下铬渣及土壤铬中Cr6 、总Cr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铬渣简易掩埋场铬污染程度严重,引起了周边和地下深部较大面积的土壤污染,深度达到了地下的基岩.铬含量在土壤层剖面中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即随土壤深度增加,Cr6 、总Cr含量逐渐下降,但绝大多数超过了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标准.从铬污染程度上看,总体上存在铬渣>土壤>人工填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铬渣及污染土壤的处置方式,为铬渣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制革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仍残留低浓度的铬,为揭示微量铬在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及胞外聚合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转化,通过改良热提取法提取生物处理过程中EPS和SMP,测定各组分中多糖、蛋白质、总铬等含量,分析制革废水生物处理中EPS组分的特征、金属铬的分布和EPS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一级生物处理中EPS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二级生物处理中EPS含量增加,活性污泥SMP与邻近沉淀池出水组分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铬在不同来源污泥EPS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污泥表面吸附及EPS对铬的络合富集、EPS的水解及代谢组分外排的行为均影响铬的迁移;通常,水体中铬首先被S-EPS吸收,经LB-EPS运输渗透至TB-EPS中储存。根据Pearson分析结果,总铬的分布与胞外聚合物中PS/PN及P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制革废水铬排放总量控制和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不同比例铬污染土壤与餐厨垃圾混合堆肥实验,分析了堆肥过程铬形态的变化、浸出液毒性以及种子发芽指数.结果表明,堆肥实验后,堆肥物料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铬含量逐渐减少,最多可分别减少82.6%和72.69%,有机结合态的铬含量明显增加,最大增幅为106.58%;堆肥物料浸出液铬的浓度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