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环境》2011,(7):36-39
1.衣物篇 减少衣服的洗涤次数 一件衣服在整个洗涤流程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还是在漂洗过程中,因此要减少衣服的碳排放量还是要从减少衣服的洗涤次数开始,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百味园     
《环境》1997,(1)
近年来,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越来越严重。为此,各国科学家都在大力研制降解塑料,以避免污染。玉米塑料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这种易于分解的塑料,是用玉米淀粉掺入聚乙烯后制成,适用于做病人脏衣服的包装袋。病人将脏衣服放入后,可一起投进洗衣机。因其包装袋能迅速溶解于水,故既不影响病人脏衣服的洗涤,又可避免医务人员过多地接触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陈文昭 《环境》2012,(8):58-60
今夏以来,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都很流行一种叫"防晒衣"的产品,号称有了它夏天就不需担心再被晒黑,爱美的女孩子都把它当成了夏日的福音,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近几年,各种质地轻薄但号称具有防晒效果的防晒衣流行起来,很多时尚人士,特别是担心因晒黑影响美观的女孩子几乎人手一件,但这些看似"神奇"的衣服真的有宣称的那种既凉爽又防晒的"神奇"效果吗?  相似文献   

4.
电子废物拆解区微塑料与周围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炳文  尹华  魏强  卢桂宁  党志 《环境科学》2021,42(3):1073-1080
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关于微塑料在水生态系统中的报道越来越多,而关于陆地生态环境,尤其在电子废物拆解区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还十分匮乏.以广东省汕头地区贵屿镇废弃的以不同拆解方式所造成的电子废物拆解样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毒理学和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微塑料与其周围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SEM-EDS对微塑料表面进行表征,发现其表面具有老化和降解的迹象;这可能是由于微塑料长期暴露在土壤中,以及原始的拆解方法造成其表面形态及性质发生了变化.另外,在同一微塑料样品的不同表面位置,金属元素类型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微塑料所携带的一些金属元素并非本身固有,而是从周围土壤环境中吸附的.利用ICP-OES对微塑料内载固有的7种重金属(Pb、Cd、Cr、As、Ba、Co和Ni)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各类电子废物,其所含各重金属含量在不同样地中有所不同,且几乎均高于周围土壤,尤其Ba在微塑料中的含量比在土壤中高出103数量级.Ba在塑料中主要以BaSO4的形式存在,常作为填料广泛添加于各种塑料中.此外,对微塑料表面微生物进行16S rRNA测序,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了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平均丰度前50的属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微塑料所处的周围环境,因此环境因子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由不同拆解方式所导致的电子废物污染场地具有不同的土壤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与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微塑料的污染和危害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微塑料是不是在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微塑料充斥着海洋与天空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由于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在环境中存在数百年至几千年,?微塑料  相似文献   

6.
正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由于价格实惠,不少买家囤了很多洗护用品,比如一些按摩型沐浴露、洗面奶、剃须膏等等,从产品说明中可以看到,不少洗护用品都添加了一种被称为"微型柔珠"的颗粒物质,其作用是通过磨砂、去角质等对皮肤进行深层清洁,这种微型柔珠其实就是一种微塑料。而且这种微塑料不但存在于该生产用品中,在我们生活环境中也是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既是一种新兴污染物,还能作为载体吸附污染物,对河流等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但目前针对我国北方河流中微塑料污染问题的研究鲜见.基于对北京市通州区内6条河流共19个点位的水样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微塑料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微塑料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所有点位上的检出率为100%,其中小中河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是所有河流中最高的(3.50×104 n·m-3),是运潮减河中平均丰度的4.04倍.粒径上,90.49%微塑料的粒径小于2 000μm,且仅在2个点位上监测到了粒径大于4 000μm的微塑料.微塑料呈现出纤维状、薄膜状、碎片状和颗粒状等4种形态,其中纤维状的微塑料占比最高(90.23%).微塑料以透明色和蓝色为主,共占比84.29%.人造丝的占比最高,且在各点位上的占比都在66.67%以上,而其他成分微塑料的分布在不同点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是微塑料丰度还是成分种类,河流上游均高于下游.根据微塑料的形状、成分、颜色和丰度的空间特征,解析了不同类型微塑料的来源.对于河流中占比最高的纤维状微塑料,其主要来源可能为服装洗涤、渔具...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地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在羊毛地毯加工过程中,要排放大量废水,一般每生产一平方英尺羊毛地毯约排放废水2.7—3.6吨。羊毛地毯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悬浮物、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由天然纤维和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新材料的强度是玻璃纤维强化塑料的1.5倍,今后有望代替后者应用于汽车和飞机上,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这种新复合材料由山口大学教授合田公一等人开发,原料是生产衣服用的天然苎麻纤维和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制作过程是,首先使用高浓度碱性溶液浸泡苎麻,  相似文献   

10.
<正>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2019年6月10日宣布,加拿大从2021年起将取缔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严控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量的大背景下,贾斯廷·特鲁多的一纸声明,让塑料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几乎无处不在,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8年的一份报告称,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约12%被焚烧,其余79%  相似文献   

11.
浅谈胶粉的应用(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 )3 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3 1 聚乙烯胶粉除用于橡胶中外 ,还可用于多种材料。与塑料共混具有实际意义 ,其可在塑料中任意数量掺用。若以塑料为基材 ,则称为胶粉增韧塑料 ;而以胶粉为基材 ,则称为塑料对胶粉增强 ,胶粉可以和各种塑料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热塑性弹性体共混 ,经共混后制成的新型材料通过模压、层压、压延、注塑和挤出等成型加工方法制成各种制品。其中聚乙烯是塑料材料中消耗量最大的品种 ,因此 ,胶粉改性聚乙烯具有实际意义。聚乙烯与胶粉共混 ,一般有非硫化型共混和硫化型共混两大类。非硫化型…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湖泊沉积物微塑料污染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王璇  牛司平  宋小龙  饶竹  战楠 《环境科学》2020,41(7):3240-3248
近年来,出现在环境中的微塑料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择马鞍山市雨山湖和南湖等典型城市湖泊,研究春夏两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物理形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湖泊中微塑料的来源.结果表明,春季沉积物中微塑料平均含量为(0.028 4±0.059 7)g·kg~(-1),平均丰度为(278.9±529.1)n·kg~(-1);夏季微塑料平均含量(0.031 7±0.077 8)g·kg~(-1),平均丰度为(277.1±395.6)n·kg~(-1),利用配对样品T检验法发现春夏两季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含量(N=22,t=-0.269,P=0.791)与丰度(N=22,t=0.035,P=0.973)无明显相关差异性.根据形状将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分为纤维、薄膜和颗粒这3种类型,相应占比分别为52.9%、 28.9%和18.2%.粒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微塑料的粒径小于1 mm,可占总数量的83.9%,微塑料主要为聚乙烯和聚丙烯且表面严重风化.人流量大、车流量大和水上活动多的区域污染较为严重,揭示了湖泊沉积物微塑料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性.大气沉降(纤维类)、地表径流、衣服洗涤(纤维类)、湖内大塑料降解和渔业活动(渔网、发泡类)等为湖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李春萍 《环境工程》2012,(Z2):296-298
为解决丰台北天堂垃圾填埋场600~700t/d矿化垃圾筛上物的处置问题,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化垃圾筛上物中以塑料、砖瓦灰土及木竹3类为主,可燃组分达65%以上,不可燃组分为33%左右;湿基热值为11806.6kJ/kg,灰分含量达40%左右,挥发分仅为25.19%;C、H、O含量较高。矿化垃圾筛上物各组分中:塑料、木竹、织物、细土的含水率均在20%以上;塑料、橡胶的热值均为16736kJ/kg以上,木竹和织物的热值为10460kJ/kg左右;塑料、织物、木竹、橡胶等可燃物的挥发分含量均在50%以上;塑料、橡胶中的N含量较少,但含氯量均较高,织物中C、H、O含量较高。矿化垃圾筛上物仍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将可燃组分与无机组分分离,可燃物焚烧利用,无机组分建材利用。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以及难降解等特点,在环境中稳定性较好,能与环境中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物。近年来,在各种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均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因其威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体健康,环境微塑料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概述了微塑料的分类方式及海洋、淡水、雨水径流、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丰度和类型,阐述了微塑料的稳定性、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共同转移等相关环境行为,总结了微塑料对浮游动植物、人类的危害,探讨了微塑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在塑料袋代替了以前的菜篮子它在方便广大消费者的同时您对它的制做成份及有无毒性了解多少它一般是由类塑料制及有无毒性了解多少它一般是由2类塑料制成的一类是聚乙烯聚丙烯和密氨等原料制成的无毒可用于包装食品另一类使用聚氯乙烯制成懹卸揪圆荒苡糜谑称钒鼞可用于制作塑料雨衣愃芰闲瑦衣服包装袋摰谌嘣蚴腔厥辗暇伤芰现瞥傻脑偕芰洗鼞只可用来装垃圾及不直接入口的东西塑料袋有无毒性可用以下几种简便方法鉴别?1愌酃奂鸱无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或无色透明懠鄹裆愿邠有毒的塑料袋为深色懟旧衔偕鼟由于废旧塑料回收来源…  相似文献   

16.
事件     
《环境》2018,(3)
正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联合国环境署近期正式公布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主办国为印度,呼吁世界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包装绝大多数会一直存在并最终流入海洋。国办要求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以社会高度关注、公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通信用塑料管材在土壤中对光缆保护的长期可靠性。方法将各种通信用塑料管材在拉萨、格尔木、库尔勒、鹰潭等4个土壤环境比较严酷的试验站进行自然埋藏试验,定期测量土壤环境因素和土壤微生物数据,观察管材外观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长达8年的埋设试验,除部分管材出现变色外,各种通信用塑料管材的主要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动对它们影响不大。结论通信用塑料管材在土壤中能长期有效地保护通信光缆,穿管敷设光缆是可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7,(11)
什么是"共享衣橱"呢?就是在网络平台上,用户交纳一笔费用成为会员后,按照月、季度、半年或一年的时长,不限次租借衣服。衣服通过快递在平台和用户之间交接,平台回收衣服后,经过清洗、消毒、熨烫等处理,再重新上架供下一位用户挑选。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6,(12)
正"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谁也无法避免!"在11月17日召开的2016广东省电磁环境管理与技术交流会上,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电磁室主任曹勇提到,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70亿,再加上各种家电设备等,人几乎每天24小时都暴露在电磁环境中。然而,面对这个每天都会接触的电磁辐射,很多人闻之色变,导致各种关于电磁辐射的投诉逐年上升,反对甚至阻挠涉电磁项目的事件屡屡发生。我们到底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看待电磁辐射呢?  相似文献   

20.
塑料制品的管理及处置不善是导致微塑料污染的关键因素,微塑料不仅会与环境中多种污染物相互吸附,也极易被大型藻类、动物、植物等生物摄入富集,具有巨大的环境风险。城市作为塑料制品的主要生产以及消费主体,是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源头。塑料制品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机械力、水力作用等,发生老化、裂解、剥离进而迁移至自然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掌握微塑料从塑料制品中的释放行为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对评估城市源微塑料污染风险十分重要。综述了城市生活用品、垃圾、基础设施中微塑料的释放行为,阐述了微塑料在水、砂及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微塑料污染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提供依据。今后可在环境因素对城市塑料设施中微塑料释放、迁移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城市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行为2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