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环境监测中砷是重要的分析项目,现有的测定方法如经典的古蔡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中子活化法、极谱法等,各有灵敏度低、重现性差、操作和设备复杂等不足之处,应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痕量金属,灵敏度高且设备简单,Forsberg等报导用金电极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量痕量砷,检测极限达0.02毫微克/毫升,Davis等用金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经挥发分离测定了牛肝、食物、水样中毫微克级的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现有分析方法中,除中子活化和阳极溶出伏安法外,没有任何分析技术可以直接测定海水中浓度低于5微克/升的痕量元素铅。无火焰原子吸收虽可直接测定每毫升含10~(-8)克铅,但由于海水中存在大量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化物,在灰化过程中将导致铅的严重损失.Segar等企图借选择性挥发技术以消除海水基体干扰,但没有成功。后Robinson等应用“T”形空心原子化器测定海水中0.11微克铅/毫升。这比通常  相似文献   

3.
铬是海洋水体中的痕量重金属之一,海水的高盐基体对铬的测定有严重的干扰,而且海水中同时存在Cr(Ⅲ)和Cr(Ⅵ),两种不同价态给测定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文章从Cr(Ⅲ)的氧化率、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实际样品加标等方面对过氧化氢氧化-阳极溶出伏安法与传统的MIBK萃取-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在测试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是过氧化氢氧化-阳极溶出伏安法具有更高的精密度,更低的检出限,且对Cr(Ⅲ)的回收率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4.
将城市污泥区分为水溶态、胶体、生物絮凝态和颗粒态四种组分。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其中具有直接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态Cd的含量为0.21mg/kg,其中电化学活性态含量较多占52.7%,可交换态含量较少占14.9%;两种形态Cd的含量随浸提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城市污泥中水溶态痕量金属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可低至10-10mol/L,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与金属毒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极谱法测定海水中的铜、铅、镉、锌,目前已有许多报道,灵敏度也较高,但一般需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浓缩富集,分析手续较麻烦并有可能在处理过程中造成污染和损失。而阳极溶出伏安法是目前较好地直接用来分析海水中Cu、Pb、Zn、Cd的电化学法,并有不少报道,其灵敏度可达ppb级。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均以海水为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铜铅锌镉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经过实验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原子吸收法分析,海水样品需要经过前处理富集浓缩,灵敏度较高,方法稳定性强;阳极溶出伏安法可以直接进样,同时测定海水中铜铅锌镉四种金属元素,但是该方法检出限较高,测定低浓度样品,结果的重复性较差.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物分析,是进行环境评价和治理的基础,是制订环境政策的依据。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中,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种痕量有毒金属的分析技术原子吸收(火焰和无火焰)、原子萤光、ICP光谱、阳极溶出、X射线萤光以及无机质谱中的火花源质谱、同位素稀释质谱、中子活化等,是目前重金属痕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七十年代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突破。1.高灵敏度的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已被证明是分析痕量金属准确性好、灵活实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国际上作为金属标准分析法之一。但一般一次只能测定一个元素。目前,发展的趋势是向多元素分析方面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测定人体各组织内必需和非必需的痕量元素,对于环境污染,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发病机制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曾将阳极溶出分析技术,应用于职业中毒、生物遗传、计划生育、针刺麻醉、神经及皮肤疑难病的病因讨论,还有癌症患者与痕量元素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接受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实验对象达2000例以上,与用其它近代仪器分析方法比较,该法价格便宜,操作  相似文献   

9.
海水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及治理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海水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催化极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其他方法;概述了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技术等4种常用方法,提出了海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溶法(SA)已成功地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土壤和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物的现场检验。微波消化程序符合野外操作和电化学测定的要求。用吸附溶出伏安法(AdSV)监测总铬和不同价态的铬,常规的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和电位提溶法(PSA)则用于测定Cd、Zn、Cu、Pb,实验结果证明,SA可用于土壤污染层和沉积物的现场鉴定。SA测定的浓度值与美国环保局认可的原子或质谱法获得值相关性良好。SA的高灵敏度、简便、耗电少、费用低,使其成为现场特征鉴定和补救工作中现场分析金属优先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是决定重金属生物活性和生物毒性的重要因素,是科学评价西南碳酸盐岩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关键.为了探明碳酸盐岩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情况,选择贵州省典型碳酸盐岩分布区,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图斑为采样单元,在农田中采集土壤表层样品309件,利用改进的Tessier七步顺序提取法,分析了As、Cd、Cu、Hg、Ni、Pb和Zn等7种重金属的水溶态(F1)、离子交换态(F2)、碳酸盐结合态(F3)、弱有机结合态(F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5)、强有机结合态(F6)和残渣态(F7)这7种化学形态.结果发现,土壤中重金属As、Cu、Hg、Ni、Pb和Zn残渣态比例均超过50%,有效组分(F1~F3)比例均小于5%,潜在生物有效组分(F4~F6)比例低于45%,活性较低,生态风险不高.Cd的有效组分和潜在生物有效组分占比分别为55.49%和29.37%,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基于土壤重金属形态的生态风险远小于基于土壤总量的生态风险.逐步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建立Cd、Cu和Pb生物有效组分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重金属全量和pH值是影响碳酸盐岩高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重要因子,受研究区长期土法炼锌活动和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倾向于在残渣态中富集的影响,土壤有机质(OM)和氧化物含量对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The fate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ollutant metals is important to the long-term health of freshwater wetland systems, particularly in areas with elevated background levels of trace metals. Precipitation of some authigenic mineral phases in wetland sediments can potentially limit metal bioavailability through sequestration in low-solubility compounds, such as metal sulfides. Zinc and Pb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zed in water, plant and sediment samples taken from a metal-contaminated wetland in Chicago, IL, USA in order to assess metal fate and bioavailability, while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zinc speciation in the wetland sed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sequestration of metal into the pond sediments, most likely in iron precipitate phases. In surface sediments, re-release of Zn and Pb into pore waters was correlated with microbial iron reduction, while the presence of sulfide in anoxic pore waters corresponded to decreased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of both elements. Analysis of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EXAFS) data confirmed that sulfide compounds dominated zinc speciation throughout the sediment. Uptake of trace metals in Phragmites plants was limited primarily to plant roots, whil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Pb and Zn in aquatic vege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representing a potential bioaccumulation hazard.  相似文献   

13.
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形态分析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戴树桂 《上海环境科学》1992,11(11):20-27,43
结合一些典型环境污染研究的实例,重点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在溶解金属的形态分析;固体形态分析;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态分析;以及非金属元素形态分析诸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当前应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Trace metal (Cr, Ni, Cu, Zn, Cd and Pb) exposures, distribution and bioaccum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marine organisms from Guangdong coastal regions, South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selected metals were observed in marine organisms with a predomination of Cu and Zn. The metal exposure levels exhibited obvious variations between species with the decreasing order of crab>shellfish>shrimp>fish. The higher metals enrichment seen in shellfish and crab specie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ir living habits and the higher sediment background values of trace metals. Endpoint bioaccumulation factor (BAFf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s of marine organisms to trace metals, of which Cu and Zn were the most accumulated elements. The exposure of trace metals in the cultured organisms was far lower than those in wild marine organisms,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effect of growth dilution.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most trace metals declined over the last one to two decades, except Cu, that increased indistinctively.  相似文献   

15.
袁东星  黄勇明  王婷 《环境科学》2022,43(11):4822-4834
海洋现场观测是获取海洋环境研究数据的重要途径.鉴于海洋的现场环境严酷复杂,以及采集、储存和运输海水样品的困难,海洋化学参数的现场和原位检测一直为海洋学家所追求,成为海水分析技术的研究热点.通过综述近年来海水痕量营养盐和重要痕量金属的分子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灵敏度和测定范围等方面,总结痕量营养盐(活性磷、亚硝氮、硝氮、铵态氮)和痕量金属(铁、锰、铜、铝)的分析技术,侧重于现场和原位测定方法,聚焦于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等适用于海洋现场的光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同时展示这些方法及相应仪器在岸基实验室、船基实验室、海洋走航分析以及原位长期观测中的应用实例;并对现存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朱兆洲  李军  王志如 《环境科学》2015,36(6):1952-1958
为了解酸雨地区雨水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季节性变化和形态分布特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测试贵阳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HREEQC模型模拟雨水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阳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o、Ni、Cu、Zn、Cd质量浓度较低未出现超标现象,秋季和冬季雨水中Pd质量浓度较高超过国家标准.雨水中Co和Ni主要来源于地壳,几乎没有受到人为影响;Cu、Zn、Cd和Pb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且秋和冬季的污染比春季和夏季更为严重.贵阳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主要是以自由离子态、草酸络合物和硫酸根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分别占总溶解态重金属的47.27%~95.28%、0.72%~51.87%和0.50%~7.66%.溶解态重金属的形态主要受雨水酸化程度、酸化类型和阴离子配体的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5,自引:7,他引:118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环境化学中与生物毒性有关的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研究。同时归纳了环境因素对形态分布及生物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如何建立起形态和毒怀两者间的联系,即由物理化学测试给出生物毒性和生物有效性信息,是形态分析的发展方向,在形态与生物毒性上建立起飞析的水质标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形态特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于2012年5月在珠江口海域采集2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对6种重金属(Cr、Cu、Zn、As、Cd、Pb)的含量、形态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进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赋存形态,并运用酸提取态百分含量风险评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呈现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西岸的浓度普遍高于东岸区域,重金属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虎门、磨刀门、鸡啼门附近,陆源人为污染影响明显;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r、Cu、Zn、As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各重金属非残渣态所占比例以Cd最高,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以酸提取态百分含量为依据进行的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虽然Cd的绝对含量不高,但其潜在危害等级为高风险,其余重金属为中-低-无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国内外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随着重金属元素迁移和转化的深入研究,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全量有关,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形态分布所控制。本文选择石家庄农田区为研究区,采集了31个根系土样品,对土壤中的Cd、Cr、Pb、As、Hg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并探讨了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d的有效态含量占全量比重最大,40.94%,其次是Pb的12.73%,Cr、Pb、As、Hg均以残渣态为主;5种重金属各形态和全量的相关程度较高,尤其是Pb;土壤pH值与Cd、Cr、Pb元素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腐植酸结合态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受pH值的影响顺序为:CrPbCd;各重金属元素的残渣态含量与Fe2O3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种重金属的离子交换态与TOC均呈负相关关系;CEC和重金属元素的水溶态和残渣态均呈正相关关系;粘粒的含量与Cr的离子交换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各元素残渣态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蕊  陈明  陈楠  刘冠男  张二喜  刘晓端  张佳文 《环境科学》2017,38(10):4348-4359
以龙岩市适中镇为例,在蓝田-洋东一带采集110个表层土壤样品和61件农作物样品,测试了其中重金属元素Pb、Cd、As的总量,分析了土壤中3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特定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特征,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为评价指标,根据地球化学统计学分析原理,建立了基于形态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利用新方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并与传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蓝田-洋东一带的土壤重金属是以自然地质成因为主,人为干扰作用较弱的典型区域.全区基本无重金属Pb、As污染,Cd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污染强度较低.Pb、Cd、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赋存,除残渣态以外的4种生物可利用形态的占比排序为Cd(53.28%)Pb(43.28%)As(30.71%).工作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形态-作物吸收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总量与活动性高的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形态的相关度低,甚至表现为非线性相关关系.离子交换态是对薏米和水稻吸收重金属Pb、Cd、As影响最大的形态.从生物可利用的角度来说,基于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新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方法,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