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考察炼铁烧结除尘灰作为脱硫剂的效果,研究了湿法脱硫过程中固液比、氧气含量、吸收剂温度、气体流速、进口SO_2质量浓度、搅拌强度等影响因素对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25℃;随着温度升高,SO_2溶解度降低,吸收液对SO_2吸收能力降低;气体流量增加,SO_2在吸收剂中停留时间变短,导致脱除率降低;固液比增加,气固接触概率也随之增大,SO_2脱除率也增大;进口SO_2质量浓度的提高导致液相中氢氧根消耗加剧,使反应速率减慢,不利于对SO_2的去除。同时发现,SO_2浓度增加则溶解分数减小,吸收率也会随之降低;搅拌速率的增加使得气泡破碎加剧,增大气液接触面积,使除尘灰充分悬浮在液相中,与溶液中的SO_2迅速反应,有利于SO_2的吸收。O_2含量增加,有利于O_2的溶解,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推动力,有利于SO_2吸收反应的进行。除尘灰对含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较好的脱硫效果,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含有SO_2、NO_x水蒸气、氧及氮的混合气体在120℃温度条件下用1.5MeV电子束进行照射,研究利用放射线处理粉末状硅以除去废气中SO_2、NO_x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照射条件下,添加硅后亦能降低SO_2和NO_x的  相似文献   

3.
亚硫酸盐、硫化物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和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造纸废水试验,探讨不同浓度SO_3~(2-)和S~(2-)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0_3~(2-)]<0.254g/L时对厌氧消化无明显影响,当[SO_3~(2-)]>0.508g/L时出现抑制现象.而硫化物在不超过0.0656g/L时对厌氧消化无影响,超过0.164g/L时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一般可通过污泥驯化提高微生物对硫化物的耐毒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光照、NOx和NH3条件对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气-粒转化过程和SO_2-4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H是影响高岭土表面SO_2转化及SO_2-4生成的最重要因素,随着RH的增加,高岭土表面SO_2的转化量及SO_2-4的生成量也明显增加,其中SO_2转化量最大增幅达600%;光照条件对高岭土表面SO_2的转化及SO_2-4的生成也有一定影响,光照越强SO_2的转化量及SO_2-4的生成量越高;NOx和NH3的存在会促进SO_2在高岭土表面的转化和SO_2-4的生成,协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循环流化床炉内喷钙控制SO_2的过程中,新生成的CaSO_4会堵塞CaO颗粒的孔隙,导致脱硫效率的降低。通常认为CaSO_4堵塞CaO颗粒孔隙有2种形式:其一是CaSO_4产物层覆盖在颗粒的外表面造成堵塞孔隙出口;其二是SO_2进入孔隙内部生成CaSO_4形成均匀堵塞。这种处理方法忽略了孔隙内部的SO_2浓度差异,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针对此问题,建立了离散化的收缩孔隙随机孔模型对CaO颗粒与SO_2的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型考虑了生成的CaSO_4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孔隙内部SO_2浓度差异对于CaO颗粒转化速率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孔隙结构收缩对于颗粒整体转化的影响。通过Fortran自主编程并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CaO颗粒反应过程中,由于颗粒外部SO_2浓度高而率先反应并堵塞颗粒孔隙,导致颗粒内部大量CaO没有参与反应。CaO硫酸盐化的最佳环境温度为800~900℃,过高和过低都会对其硫酸盐化产生负面影响。颗粒粒径越小,CaO硫酸盐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不同物理化学环境对采空区煤层封存电厂烟气中CO_2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大样量吸附装置,对常温常压条件下吸附体系中N_2、SO_2、H_2O及pH影响CO_2吸附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物理化学环境可使CO_2的吸附量发生变化,由于吸附亲和性差异和竞争吸附作用,N_2使CO_2的吸附量降低1.4%~2.1%,SO_2气体使CO_2吸附量降低2.3%~3.3%,煤中水分使CO_2吸附量降低2.8%~3.7%;通过对煤样进行酸洗和碱洗处理发现,pH增大或减小后煤样对CO_2的吸附量可增加1.5%~3.8%,并且pH减小时煤样对CO_2的吸附量明显大于pH增大时煤样对CO_2的吸附量。这一结果为增大CO_2气体的封存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镉对土壤丁草胺降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研究了重金属镉对土壤丁草胺降解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镉浓度即使存10ppm时,也会显著降低丁草胺的降解速率。而1000ppm镉的抑制效应几与灭菌处理等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Mg)∶n(Al)=3∶1的镁铝水滑石(LDH),进一步通过焙烧得到改性产物LDO,用XRD与FT-IR对LDO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中Cl~-和SO_4~(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400℃时,LDO对Cl~-和SO_4~(2-)的吸附量较焙烧前分别提高了75.00%和78.20%;p H值在4~10之间,LDO对Cl~-和SO_4~(2-)的吸附量基本无变化;LDO对Cl~-和SO_4~(2-)的吸附分别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1.88和227.79 mg/g。LDO对不同浓度的盐渍土洗盐废水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LDO对洗盐废水中Cl~-和SO_4~(2-)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LDO投加量相同情况下,Cl~-和SO_4~(2-)浓度分别为60.71和50.03 mg/L时,LDO对Cl~-和SO_4~(2-)的吸附量分别为16.97和22.85 mg/g;当废水中Cl~-和SO_4~(2-)浓度分别为585.75和513.08 mg/L时,LDO对Cl~-和SO_4~(2-)的吸附量分别为0.89和112.47 mg/g。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DO处理轻度的氯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洗盐废水和中度硫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型盐渍土洗盐废水时,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喷淋塔中,对NaClO_2/H_2O_2复合吸收剂(简称复合吸收剂)同时去除烟气中的SO_2和NO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复合吸收剂摩尔浓度(H_2O_2与NaClO_2摩尔浓度之和)、H_2O_2和NaClO_2的摩尔比、pH、温度和液气比对SO_2和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H_2O_2和NaClO_2的摩尔比为6,当复合吸收剂摩尔浓度小于7mmol/L时,SO_2和NO去除率随着复合吸收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复合吸收剂摩尔浓度大于7 mmol/L时,SO_2和NO去除率基本不再变化;保持复合吸收剂摩尔浓度为7 mmol/L,当H_2O_2和NaClO_2的摩尔比在6以下时,摩尔比越大,SO_2和NO的去除率越高,超过6以后,去除率不再增加;复合吸收剂的氧化性能在pH为5.5时最大;当温度在60℃以下时,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去除率增加,但当温度超过60℃后,NO的去除率反而降低。综合考虑成本和处理效果,最优化条件为H_2O_2和NaClO_2的摩尔比为6,复合吸收剂摩尔浓度为7 mmol/L,pH为6.0,温度为60℃,液气比为20.0L/m3。在最佳条件下,SO_2和NO去除率分别达到99.5%、84.3%。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制气溶胶反应器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光照对NO_x在高岭土表面的非均相转化过程和NO~-_3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SO_2、NH_3及SO_2/NH_3共存对NO_x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H的增加,高岭土表面NO_x转化量及NO~-_3生成量均显著降低,其中NO_x转化量最大降幅可达433%;光照增加对高岭土表面NO_x的转化及NO~-_3的生成有促进作用,NO_x转化量和NO~-_3生成量的相对增幅最高可分别达到167%和200%;SO_2、NH_3分别存在及共存时会促进NO_x在高岭土表面的转化,其中NH_3存在时对NO_x转化和NO~-_3生成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铁法脱硫的基础上,利用Fe(Ⅲ)离子可以催化氧化NO_x与SO_2溶于液相中形成的S(IV)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特性,在鼓泡反应器中进行了铁离子液相催化氧化协同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pH值、温度、烟气中SO_2和NO_x的浓度比等因素对SO_2和NO_x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改变并未对SO_2脱除效率产生影响,其脱除效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对NO_x的脱除效率影响较大,吸收液pH值在3.0左右时,NO_x脱除效率最高,其脱除率可达62%;温度和烟气中SO_2和NO_x的浓度比的增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NO_x的脱除效率。仅当吸收液温度增大到50℃以后,溶液中Fe(Ⅲ)离子水解生成絮凝状沉淀时,NO_x的脱除效率开始下降;另外,SO_2和NO_x的浓度比大于2.3∶1时,即可满足NO_x脱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冻融循环对污染土壤砷(As)的稳定化性能的影响,投加4种含铁材料(Fe SO_4、Fe S、Fe_2(SO_4)_3和Fe~0)对土壤中的As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通过实验室模拟冻融过程,研究4种含铁材料稳定化处理后土壤中无定形氧化铁含量、氧化铁活化度、p H和As的浸出毒性随冻融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含铁材料稳定化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氧化铁活化度随冻融循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冻融循环降低了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促进了铁氧化物的结晶老化。与未冻融土壤相比,冻融循环增加了稳定化土壤As的浸出毒性,但在冻融后期,As浸出毒性的增加量呈降低的趋势。4种含铁材料稳定化土壤As的浸出毒性随冻融循环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1%Fe~0稳定化土壤经过冻融循环As的稳定性最高,1%Fe SO_4和1%Fe_2(SO_4)_3稳定化土壤次之,而1%Fe S稳定化土壤最低。因此,冻融循环增加了稳定化土壤As再释放的环境风险,Fe~0用做冻融地区As污染土壤稳定化药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皂素废水中高浓度的SO_4~(2-)对环境危害大,厌氧环境下同时投加Fe~0和Fe~(2+)生成硫酸盐绿锈增强SO_4~(2-)的去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去除SO_4~(2-)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初始p H能快速提升SO_4~(2-)的去除率,25~35℃范围内提高温度有利于SO_4~(2-)的去除,Fe~(2+)浓度对去除效果影响显著,随着Fe~(2+)浓度的增加,SO_4~(2-)去除率快速上升。初始pH为2、温度为25℃的条件下,10 g·L~(-1)的Fe~0和1 000 mg·L~(-1)的Fe~(2+)能去除93.1%初始浓度为1 000 mg·L~(-1)的SO_4~(2-)。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去除过程中铁粉表面有疏松多孔结构的Fe_3O_4生成,有利于SO_4~(2-)与Fe~0接触反应,促进硫酸盐绿锈的生成,进一步增强SO_4~(2-)的去除。动力学分析显示,去除过程拟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SO_4~(2-)的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用目前世界先进的大气遥测仪器——相关光谱仪,对杭州著名西湖风景游览区大气中的SO_2进行遥测,并就首次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定量地指出了城区对西湖风景区大气环境的潜在危害,给出了风景区SO_2大气污染瞬时分布二维、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指出了在大环境监测中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无锡市区的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因子等监测数据,研究了无锡市区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无锡市区PM_(2.5)、PM_(10)、SO_2、NO_2、CO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_3浓度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就全年的综合情况而言,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_(2.5)污染最严重。(2)PM_(2.5)、PM_(10)、SO_2、NO_2、CO浓度间两两呈正相关;PM_(2.5)、SO_2、NO_2、CO浓度均与O_3浓度呈负相关。(3)温度与PM_(2.5)、PM_(10)、SO_2、NO_2、CO浓度呈负相关,与O_3浓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与PM_(2.5)、PM_(10)、SO_2、NO_2、O_3浓度呈负相关,与CO浓度无相关性;风级与PM_(2.5)、PM_(10)、SO_2、NO_2、CO浓度呈负相关,与O_3浓度无相关性。降水有利于PM_(2.5)、PM_(10)、SO_2、NO_2、O_3浓度的降低,但对CO浓度影响不大。(4)无锡市区空气质量周末比工作日差。NO_2、SO_2浓度周末低于工作日,O_3浓度周末高于工作日,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PM_(2.5)、CO浓度周末高于工作日,未出现"周末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用于环境保护的辐射技术正在逐渐引起重视。一般工厂用辐射技术处理污泥以减少致病微生物有机体。在联邦德国早在10年前就已有应用,并且对该技术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美国Sandia(桑地亚)国家试验室用Cs~(137)照射于污泥,并且计划在阿尔伯查建立一个商业性工厂。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用辐射技术提高污泥的混合速率。在废水处理中,在降低TOC的工作中发现了辐射与臭氧主要的协同效应。加拿大计划建立γ射线辐照工厂,用来对加拿大动物疾病研究所流出的具有传染性病毒的废水进行灭菌。日本在大型试验厂研究用电子束来处理废气。结果表明,能从铁矿熔炉的废气中排除掉9O%的SO_2和80%的NOx,美国能源部支持将这一技术用于燃煤发电厂废气中同时排除SO_2和NOx的长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隔膜电解技术对海水进行改性,生成的氧化液和碱性液分别喷淋进入氧化洗涤塔和碱式吸收塔,通过耦合的二段式反应研究脱除模拟船舶尾气中NO与SO_2的性能,实验详细考察了NO与SO_2的气体流量与初始浓度、海水电解时间和氧化液有效氯浓度对SO_2和NO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膜电解海水能够高效地脱除船舶尾气中的SO_2和NO;SO_2脱除效率高,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几乎不受各因素的影响;NO脱除效率随NO初始浓度、海水电解时间、氧化液有效氯浓度的提升而增大,随SO_2初始浓度、气体流量的提升而减小。当气体流量为1 m~3·h~(-1),初始SO_2、NO浓度分别为600mL·m~(-3)和900 mL·m~(-3),海水电解时间为60 min,氧化液有效氯浓度为540 mg·L~(-1)时,模拟船舶尾气中SO_2和NO的去除效率可以分别达到98.6%和84.4%。  相似文献   

18.
在自主设计的流化床上开展煤与稻秆混烧的实验。通过对燃烧过程中烟气成分及飞灰含碳量的分析,研究了质量掺混比、燃烧温度、流化风速及二次风率对混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混稻秆有效改善了煤的燃烧特性,随着质量掺混比的增加,NO_x、SO_2及CO的排放浓度降低,飞灰含碳量降低。当掺混比由0%增加至30%、温度为850℃时,NO_x排放浓度由506.25 mg·m-3降低至404.33 mg·m~(-3),SO_2排放浓度由762.86 mg·m~(-3)降低至522.86 mg·m~(-3)。随着燃烧温度的增加,NO_x与SO_2排放浓度增加,而CO排放浓度和飞灰含碳量降低。随着流化速度的增加,NO_x与SO_2排放浓度增加,CO排放浓度和飞灰含碳量先降低后增加,并分别在流化速度0.234 m·s~(-1)和0.26 m·s~(-1)时达到最低。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SO_2排放浓度与飞灰含碳量降低,NO_x排放浓度与CO排放浓度先减小后增加,均在20%二次风率时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体法脱硝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环保有效的脱硝技术,为了探究等离子体对NO_x的作用过程,选用AC/DC流光放电等离子体及模拟烟气,考察了烟气流量和NO初始浓度、添加剂的种类与含量以及SO_2对等离子体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NO的脱除过程由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同时作用,在同一功率下,NO_x脱除率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NO初始浓度对NO_x脱除率无直接影响。氨的添加可以促进NO_x的还原脱除,乙烯的添加可以促进NO氧化转化为NO_2。烟气中SO_2存在会导致NO_x脱除效率降低,此时氨助剂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NO_x脱除率。当NH3∶SO_2=2∶1时,在15 W下SO_2脱除率可达100%,NO_x脱除率60%。  相似文献   

20.
在自行设计的喷淋塔中对Na ClO_2/尿素复合吸收剂脱除烟气中的SO_2和NO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析了NaClO_2/尿素复合吸收剂脱除SO_2和NO机理。结果表明:SO_2被吸收液吸收的过程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SO_2溶于水被NaClO_2氧化为SO_2-4,另一部分SO_2溶于水与尿素和氧气反应生成(NH4)2SO_4;难溶于水的NO被Na ClO_2主要氧化为NO-3,进而被尿素吸收,NO被还原为环境友好气体N2。此外,实验主要探索了Na ClO_2浓度、尿素浓度、NO进口浓度、SO_2进口浓度、初始pH值、温度对脱除NO的影响,优化选择最佳工艺条件,Na ClO_2浓度为4 mmol·L~(-1),尿素浓度为0.5 mol·L~(-1),吸收液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50℃时,平均SO_2和NO脱除率分别为100%和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