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理选择铅芯橡胶支座的动力参数是减、隔震桥梁充分发挥其减、隔震作用的关键。为便于今后采用减、隔震技术的桥梁更加合理地选用铅芯橡胶支座,建立了多个桥梁工况,以3条人工地震动为地震输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的动力参数与桥墩刚度和上部结构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了铅芯橡胶支座在不同设计谱峰值、不同桥梁结构下的最优屈服前刚度和屈服力。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维波动理论和Spring/Dashpots单元实现了ABAQUS中粘性边界条件的施加,进而对弹性半空间的波源问题进行波动数值模拟,验证了ABAQUS软件中粘性边界条件的有效性。分别采用ABAQUS软件和RSLEIBM程序计算响嘡台阵3号测井的土层地震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不大的情况下,ABAQUS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模拟地表地震反应,较RSLEIBM程序计算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西安市阎良区及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效线性一维波动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得出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的地面水平向峰值加速度,该结果为该地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集集地震和土耳其地震中发震断层10km范围内的梁桥和拱桥破坏严重,本文统计了因直接震害导致损毁或严重破坏的桥梁共51座,其中直接跨越发震断层的10座桥梁中有9座因落梁而丧失通行能力。这些近断层或跨断层桥梁的主要震害表现为全桥垮塌,落梁或主梁严重移位,墩柱压溃、剪断、倾斜,支座滑脱失效,主拱、横撑、拱座开裂等严重破坏。初步分析揭示造成震害的主要原因为断层地表位错、强地震动、碰撞、基础失效、桥台破坏对主梁纵向约束不足、滑动支座对弯扭效应约束不足。  相似文献   

5.
现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上广泛应用的现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即为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迭代法的等效线性化频域方法.简要介绍了现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算例,再现了现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对个别输入加速度时程的离散点个数无效,二是底部存在软夹层计算结果异常,三是输入地震动较大、场地较软时计算结果不合理,四是可能出现死循环现象.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了现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改进的方向,对以后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考虑液固耦合储液罐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考虑液固耦合的立式圆筒形锚固储液罐非线性地震反应.通过分析计算1000m3储液罐自振特性,储液罐的加速度峰值沿罐壁高度变化趋势,罐壁的应力分布等反应,初步揭示其破坏机理,分析结果为储液罐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位置软夹层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具体影响,找到土层反应变化的分界点.采用理想场地作为基础研究模型,改变软土层所在位置得到相关计算模型,通过土层反应分析探究不同位置软夹层对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对场地表现为先放大后缩小的效应;四类场地的传播能力有一定范围;等效...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之首,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倒塌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主因,特别是在小城镇、农村,大量的未纳入抗震管理也无抗震措施的多层建筑,面临诸多地震安全隐患,多维隔震体系是多层建筑地震安全的有效保障,从建筑物基础下部的垫层隔震到基础上部的滑移隔震层,再会同基础周边的隔震带,三种隔震方法在三个方面综合互补共同作用,使建筑基础底部到建筑周边都能阻隔消减地震波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影响,以达到隔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芦山地震诱发滑坡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Newmark模型在区域性地震诱发滑坡空间易发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采用网格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地形坡度、地震参数等数据的统一化,重点利用地层岩性数据对Newmark模型内参数开展区域定量化赋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ewmark模型及地震参数相关公式分别计算了安全系数、临界加速度和...  相似文献   

10.
砂土地震液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关系,而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在探讨输人层模式的选择以及砂土液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贝叶斯正则化方法和"提前停止"算法建立了砂土地震液化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和模型评价,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规范法、改进的Seed简化法以及基于传统BP网络算法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锻锤隔震基础设计中隔震层刚度的选取这一关键的设计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及采用0.618法给出了隔震层刚度的有效算法。按此法设计的750kg空气锤的减振基础,经实测验证达到了较好的减振效果。从而使锻锤隔震基础的复杂计算变得较为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数字测震台网地震编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测震台网数字化系统运行以来,编目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地震震相分析均在数字化记录波形上进行标注,地震发生时刻、经纬度、震级由软件自动计算,生成地震目录和震相报告,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台网子台数量增加,地震定位更加准确,在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收集整理了2013年11月23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Ms5.8和Ms5.0地震的地表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的处理,剔除掉了异常的记录.通过分析地震动三要素特征,首先获得了较为可靠的PGA和PGV幅值,拟合出PGA与PGV之间的关系;其次以较常用的Significant持时、Bracketed持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松原地区地震动持时与距离的相关性;最后计算了松原地震中典型的幅值较大的记录5%阻尼比的反应谱,并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以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8级地震构造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华北历史地震目录和现代中小地震目录,在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R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对华北地区与三河—平谷地区的b值和复发周期进行时间扫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b值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趋于稳定,分别为0.67和0.82;而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的7、8级地震复发周期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逐渐增大,直到2015年分别在50、200年和5000、35000年以上,这说明三河—平谷地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  相似文献   

15.
介绍和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和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近断层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和展望。由于结构形式、受力荷载等不同,各类结构的地震响应也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工程结构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响应是显著增大的。现阶段,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建筑结构及桥梁结构地震响应问题的研究工作开展的比较多,对于地下工程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应着重关注对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依托多媒体图文推送、及时性、互动方便快捷等优势,在地震信息发布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地震政务微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了57个已认证地震微信公众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其发布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给出了当前地震政务微信在内容上、发布形式上、互动性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地震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特点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用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记录的台湾地区M L≥3.0地震资料,计算了福建与台湾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及拟合方程,并分析了震级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福建地震台网测定台湾及其邻近海域的震级偏低,3.0≤M L<4.5,偏差量为0.80,M L≥4.5,偏差量为0.46;量规函数偏小是造成震级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GIS的安徽省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建立地震应急快速反应系统能够使人们快速响应地震,快速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本文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计算地震的影响范围,对地震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同时给出相应的救援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开展了震例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非均匀度中短期异常,2001年2月23日雅江6.3级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前的首发地震,具有前震指示意义;根据近期GL值时空演化图像,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伊犁州2次6级地震地震动峰值不对称比、持时、峰值衰减特征和规律,选取5个典型台站的加速度记录,其中2个台站获得了较大加速度峰值,仪器烈度达VIII度,另外3个台站在2次地震中都获取记录,一个位于伊犁河谷、一个位于北天山山前、一个位于南天山山前,分别进行了地震动反应谱和傅氏谱比特征的对比分析。通过对2次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研究,探讨新疆伊犁州地区中强地震的强震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