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界领袖们投入几乎所有的时间在经济和政治系统内运作,遵守着这些系统内部的“游戏规则”。他们很少考虑这样构一些问题,比如:这些规则正确吗?究竟是什么潜在的假设在指导着经济和政治系统?商业最终的目标和意图是什么?我们是在实现这个目:际和意图的过程中吗?如果不是,原因何在?什么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在积极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0月提出全球“绿色新政”的倡议,2009年4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中央领导多次提出,要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大力推进“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如何理解绿色新政?为什么要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提出绿色新政?绿色新政与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是什么关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几年以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莠剂为特征的有机食品开始走俏国际市场,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30-50%,而且有供不应求趋势。那么什么是有机(天然)食品呢?目前有机食品还没有一个被专家们公认、明确一致的科学定义,出现了诸如“生态产品”、“替代农业产品”、“生物产品”和“再生农业产品”等涵义大体相近的术语,并常常与“绿色食品”的概念相互等同、相互混淆。可以说,与“有机食品”涵义相近的术语主要与获取无污染的高质量食物的手段有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机食品”与上述各个术语在生态学上存在交叉。但它们之间又…  相似文献   

5.
3月11日,顾秉林做客“新浪嘉宾访谈”。 他说,他今天向政协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国加强基础研究的问题:因为中国人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希望在我们本土能够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何能够圆好这样一个梦?作为大学校长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世界地球日,“低碳”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人人都在说低碳,到底什么才是“低碳生活”?怎样的发展模式才是“低碳经济”?是单纯的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还是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创新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7.
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药品食品带给我们的威胁谁先知呢?2008年10月5日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患者在使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时,突然出现昏迷、血压降低等症状。紧接着,红河州蒙自、泸西两县也相继出现了患者使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后来,6名患者中有3名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
张鹏 《环境》2009,(10):60-61
最近,“竹盐减肥”的概念炒得很热,但这个东西有多靠谱呢?其实竹盐进入中国至少有十几年了,最初是在“高档牙膏”中出现的。大概是牙膏再高档也还是不如减肥产品有号召力,所以“排毒减肥”的竹盐产品又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它们真的奏效吗?是大众福音还是又一种新的忽悠手段?  相似文献   

9.
ISO14001:2004标准4.3.1条款要求:“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在笔者教学和审核实践中,经常遇见对“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不同理解。如何界定这类环境因素呢?首先回顾ISO14004:2004标准4.3.1条款的指南:  相似文献   

10.
领导寄语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2,(1):F0002-F0002
时间的脚步已经迈过了2012年,过去的2011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环保指标、环保事业大发展的阶段。刚刚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心底似乎一直有三大难题纠结着。一是“李约瑟之谜”,英国学者李约瑟1930年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二是“诺奖之痛”,渴望中国的科技、文化与世界形成良性对接的国人一直被诺奖情结困扰。  相似文献   

12.
张弘  李心亮 《环境保护》2005,(10):34-36
昔日有“花果城”美誉的临汾,却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十大污染城市”中,连续两年位列榜首,这在当地上下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响。当地政府也曾痛下决心“这顶第一的‘帽子’绝不能戴”,然而在我刊记者临汾行的途中,依然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污染顽症真得无可救药吗?像文中山西汾河生化公司这类企业的污染为什么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临汾到底如何才能摘掉“污染”和黑帽子?在2006年的“黑榜”上,临汾还要三居榜首吗?  相似文献   

13.
《世界环境》2008,(3):86-88
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少次与各式“塑料袋”之间的“亲密接触”?工业文明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应用广泛的一次性熟料包装物,包括废弃的熟料袋、农用熟料薄膜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等等。其中,一次性餐盒虽小,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自199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曾经三次发布文件,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如今,我国的一次性快餐具是一种什么状况?该如何发展?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政策进行引导和规范?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包装业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白色污染”,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到什么程度?”“脱硫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在7月11日召开的全省“双三十”节能减排工作第二次调度会上,副省长孙瑞彬再次与“双三十”单位负责人面对面逐一询问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自1983年,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后,这一现代的休闲方式迅速风靡全球,为数众多的旅游产品纷纷被打上“生态”的标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所谓“生态”就一定“生态”吗?花了大价钱的“上帝”在“生态旅游”中真的有“上帝”般的享受吗?本期独家策划就与您聊聊“生态旅游”的乐与忧,是和非。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2):I0001-I0001
当纷飞的雪花召唤来冬天的脚步,又一年走到了尾声。 这一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环境大事件的发生。2011年,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词语不绝于耳,成了这一年的“关键词”,而“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或许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这些词都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公平与可持续:气候变化谈判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的波兹南寒气逼人,而本应唇枪舌剑、激烈交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内,却也冒出“几丝凉气”。正如此前人们所预料到的,本次会议确实未能取得实质性和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会场外令行人驻足观赏的人形冰雕也在提醒人们:如果地球持续变暖,人类不再有“冬天”,我们将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买西瓜,一般先问价:“多少钱一斤?”“五毛。”“三毛五卖不卖?”“最低四毛,再少我就赔了。”“四毛就四毛,给我来俩大个儿的。”  相似文献   

20.
游雪 《沿海环境》2001,(2):25-25
何谓经济?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经济是人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主体、 目的和手段。如果我们把从事经济的人看成是经济的“主体”,那么经济就是一定的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通过供给满足需求,并实现增值的一种活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无非就是产品短缺或过剩。当今,绿色的概念正在被广泛地使用。随着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从创建绿色生态农业到倡导“清洁生产”的工业,从绿色交运事业到绿色建筑工程,从绿色消费以至绿色旅游、绿色营销、绿色策划等,都竞相以“绿色化”为荣耀。经济绿色化已形成一种潮流。 一种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